老年性聽力損失-至常見的聽力疾病

老年性聽力損失的英文是“presbycusis”,由兩個希臘字組成:“presby”意思是“老年”;而“cusis”則意味著“聽力”。老年性聽力損失讓人聯想起許多和老年相關的疾病,比如“老花眼”便是一例年齡和感覺器官退化的問題,指“老年人衰退下降的視力”。

老年性聽力損失表現為輕到中度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它是當今社會目前至常見的聽力損失類型之一。美國約80%的聽力損失都是老年性聽力損失。隨著嬰兒潮出生的人口老齡化,人口統計學顯示存在有年齡不斷增長的趨勢,人口的平均年齡也在增加。因此,我們可以預測到將來老年性聽力損失患者的數目將急速增加。加拿大衛生部將老年性聽力損失排在諸多慢性聽力損失首榜。

大多數老年性聽力損失導致輕到中度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都是由外毛細胞損傷引起。通常為低頻輕度、高頻中度的吃力損失。美國著名聽力學家Jerger等人在1993年比較了50到89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的聽力損失圖。他們發現一般來說男性比女性有更陡峭的聽力損失,高頻重些,低頻輕些。對於女性來說,低頻聽力損失更甚的原因可能是血管紋的退化影響到了耳蝸毛細胞的血供。男性高頻聽力損失嚴重的原因可能為工作相關性噪聲聽力損失(NIHL)和老年性聽力損失。

噪聲聽力損失其實不能完全和老年性聽力損失分開,許多男性的老年人由於早期從事噪音相關工作,會加速由於聽覺系統衰老引起的聽力損失,同樣的,噪聲聽力損失也會引起外毛細胞的損傷,特別是對那些持續暴露於噪聲環境下的人。然而,根據Borg,Canlon,Engstrom(1995)和Killion(1997c)等人的研究,突發性脈衝噪聲,如槍擊聲,會引起內、外毛細胞的同時損傷,便會造成噪聲環境下對言語理解的困難;但實際上內毛細胞傳輸大多數的聲音信息到大腦。如果內毛細胞受損,傳到大腦的信息就會“混淆”起來,導致噪聲下的言語分辨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