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他靠這個日銷10萬,4萬客戶加滿8個微信

這人網名叫“太平”,是內蒙的一個小鎮青年,就在剛剛過去的18年,他用直播、短視頻的內容營銷方式,將某手等平臺的流量引到某寶等電商渠道轉化變現。

18年全年就賣出了4萬斤的牛肉乾,平均日銷10萬RMB,全年流水上百萬,光雙11和雙12的直播,他就賣掉了近20萬的相關農副產品。

不僅如此,他還通過自己的個人IP,也就是網紅效應,間接的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經濟,就他個人接待的粉絲遊客就有300人之多...........

先別急著流哈喇子,也別心急火燎的、趕緊照貓畫虎的,模仿複製去,俗話說的好;

拾人牙慧不成大器,追本溯源始得真意”,

沒有深切的認知和了解,只是簡單直白的模仿,終歸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浪費的都是自己的時間和鈔票,而且還容易打擊自己這間接性的躊躇滿志。

與其這樣,還不如耐著性子追本溯源的瞭解一下,分析一下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自己做的時候,不就更有方向,心也更穩當些了嗎?

當然,我說的想和策劃分析啥的,不是讓大家光想不動,也不是光動不想,而是有個針對性的策劃準備,好效率行動

鋪墊完了,來正題了,那麼他到底是怎麼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鎮青年,一下轉變成日銷10萬RMB的牛人的了?

去年,他靠這個日銷10萬,4萬客戶加滿8個微信

以我個人的粗淺見識來看,大約有以下幾點:

1,天下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不亡也半死不活;

這個“勢”,就是內容營銷,我空口白話單說內容營銷的重要和必要性,估計有很多人會不以為然,我就簡單分享下,內容營銷為什麼重要?這背後的底層邏輯吧。

啥底層邏輯?

簡單來說就一句話,從“流量為王”到“以人為本”

從PC互聯網時代,乃至更早“改革春風吹滿地”的那個時代,基本上都是“流量為王”的天下,怎麼說了?就是都靠流量轉化來實現自己盈利的目地,這塊不管線上線下都是這樣。

線上砸錢買各種廣告位,各種渠道的流量轉化;

線下砸錢買各種人流旺盛的地段,所謂“金角銀邊草肚皮”,向來一鋪難求;

傳統媒體了?

如央視,那黃金廣告位不知捧紅了多少個類似腦白金的品牌產品,N多不知名的小品牌就這麼一下子廣為人知,瞬間引爆各個線下的分銷網絡,真可謂是一炮而紅。

..........

也許有人要說了,那現在不也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發,人們接收信息的渠道和窗口呈幾何倍數的暴漲,堪稱一夜春風百花開,人們的精力和注意力也越來越難把握了,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人們對於強硬廣告的零容忍。

試想你的手機如果還是洛基亞,手機只是通話短信的工具,塞進你眼睛裡的廣告再多,你也會覺得無求所謂,至少在你容忍的範圍以內,因為你沒的選。

人都是這樣,沒有替換的,沒有選擇,忍耐性總是特別的好,一旦有了替換,甚至可供挑選的選擇非常多的時候,一點微不足道的瑕疵都讓人無法忍耐

這導致的結果就是廣告效果越來越差的同時,廣告費用也水漲船高的讓人咋舌,而以微博、微信、抖音、小紅書為代表的社交媒體崛起,更是直接宣告了社交經濟的時代已經到來。

社交經濟的崛起,最大的特徵就是傳統流量入口的缺失,因為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流量入口,只要更多的人願意看你的“內容”,你硬廣砸的再響又如何?一個網紅或者KOL的一兩句話,就可以把你的客戶撩走。

那“以人為本”又做和解了?

說白了就是服務升級,把用戶當成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來運營,而不是簡單的PV,UV來轉化,前兩年火爆的微商,去年雙十一熱炒的新零售,其實源頭都在這裡。

這要細說下去,那可就是小孩沒娘----說起來話長了,單起一文專門分享這個3000字都不多,篇幅有限,這裡就不多說了,感興趣的話,歡迎留言或私下交流。

去年,他靠這個日銷10萬,4萬客戶加滿8個微信

而“太平”完成自己小鎮青年的逆襲,要我說,最根本的前綴條件,就是順應了移動互聯網,內容營銷的“勢”,好風憑藉力,一下上青天。

2,拒絕邊學邊幹,有組織有方法,拒絕散兵遊勇;

“太平”像你我一樣,生長的年代就是互聯網的一部變遷史,自然都是互聯網的忠實信徒。直播、短視頻等內容營銷的手段,也知道早,上手的早。

對比他的家鄉,那個總人口不到3萬的內蒙小鎮,移動互聯網還真正風靡的烏拉蓋區,他並沒有小得即滿的產生膨脹的優越感來,而是潛下心來系統的學習升級。

這非常難得。

為啥難得?

相信大家都會碰到這樣一群人。

窮歸窮,照樣啥都懂的狂放厥詞;

一事無成無所謂,一堆拼湊的知識點,足以踩高貶低的讓ta生長出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來;

這當然是少數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不知所謂,更多的了?

一有點小小的成績,就瞧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的膨脹起來,認不清自己的下場就是,白瞎了那麼好的開局,白廢了來之不易的機會,那麼寶貴的機會。

沒人捧殺,自己捧殺自己,著實可惜

而這“太平”這點就做的非常好,不驕不躁,踏實肯幹,這估計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閃光點。

有了前期的小成績之後,沒有飄起來,而是沉下心踏實做事,期間對著鏡頭直播說了很多村民都聽不懂話,引來鄰居們各種異樣的眼光,也沒有讓他有絲毫的影響。

後來18年9月,參加某手的“幸福鄉村帶頭人計劃”,收穫了官方系統的創業培訓和輔導資源,彌補了他讀書不多的缺陷。

這也是他後期有意識收購當地貧民牧民的奶製品和牛羊肉類,把生產線和銷售線穿起來,這麼富有商業頭腦的源頭所在,這不,單單光一年的生鮮羊肉就可以銷售20多萬。

不驕不躁,踏實肯幹,忍的住落寞,耐得住不堪,目標感十足的往前衝,這太TM難得了。

去年,他靠這個日銷10萬,4萬客戶加滿8個微信

舟桑記得之前分享過的一篇《90後寫網文月入60萬:牛B閃閃源自傻B堅持》,那個網文作者“會說話的肘子”也是這樣,認真反思一下,你不得不承認。

成功者果然都是相似的,而失敗者的境遇各有各的不同。

(PS:對本文的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點擊文末的相關閱讀查看)

當然看到這裡,也許有人要說,這人不過是撘了官方的順風車而已,對此,我想說的是;

別管人家是不是搭了順風車,至少人家認知到了重要性,主動積極的做了,踏實肯幹的實施了,沒有這些基礎條件,給你座金山,你也只是埋怨別人為什麼沒切成金條給你,吐槽他人一點服務意識都沒有。

況且,這個官方的扶持,也是需要你的前期的付出得到官方的認可,光躺在床上玩手機,只想不動,就是有這個機會,也輪不上你撒。

這個角度上想想,劣根性這種東西,還真不是空穴來風的。

3,沒有眼皮子淺的馬上“收割”,而是穩紮穩打的服務優先;

賺錢變現估計是每一個所謂網紅最心焦的問題,但沒有沉澱積累,又焦慮浮躁之下,很容易稍有名氣,就恨不得馬上變成人民幣花掉。

前文也說了,社交時代終歸是以人為本,別人願意相信你,你才有價值,別人不信你,哪怕你貌似粉絲很多,其實沒什麼鳥用,因為願意為你這個人買單的忠實粉絲少的可憐。

這裡,我想簡單分享下,我對於粉絲的認知和理解,真正有價值的粉絲,不是10W+的閱讀量,更不是狂熱的腦殘粉。

而是真正願意為你這個人買單的粉絲,不管你賣什麼樣的產品,都願意因為你這個人而優先考慮,這樣的人,才能稱之為粉絲。

動輒以粉絲量、閱讀量蒙廣告費的,恕我直言,這還是停留在落後的流量思維,無論再怎麼努力,終歸事倍功半,越走越黑。

“太平”就沒有眼皮子淺的,一上來就趕緊賣貨,他是怎麼做的了?

從17年下半年開始,他的視頻就以當地草原、牛羊、水草等原汁原味的內蒙風景為主,家鄉生活為輔,突出的就是一個真實。

有別於強硬廣告那虛假反感,

真實的潛臺詞就是真誠,而真誠恰恰最容易打動陌生人的不二法寶,當然還有這異域風土人情背後的好奇。

時間一長,不斷有人留言“這是在哪兒?”,“牛肉賣不賣”什麼的,什麼叫營銷?這就是,所謂營銷就是營造銷售的環境,而“太平”的銷售環境,就在他日復一日的堅持下,逐漸形成了。

去年,他靠這個日銷10萬,4萬客戶加滿8個微信

真正熱銷的轉折點,是一條“太平”穿著蒙古族傳統服飾,炭烤牛肉乾的視頻,伴著蒙語BGM,“牛肉乾炭烤後吱吱的冒著油花。

場景一下子就把人的食慾給勾起來,果然,視頻爆火之後,源源不斷有人加微信諮詢牛肉乾購買事宜。

在此之前,“太平”也試過掃街賣貨,坐著綠皮火車呼和浩特、北京、瀋陽的到處跑,到一個地方就微信加附近的人,結果也不出意外的,基本上連微信加好友都沒什麼人通過。

但是,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內容營銷手段,他已經加了4萬多微信好友,加滿了8個微信,用他自己的話說。

“這要按實體店引流,8個微信,你開20年都不一定能加滿”

金庸說“各有因緣莫羨人”,對於大多數只想賺錢的大齡青年來說,稍加改動成“各有機遇莫羨人”,顯得更加到位一點。

但就算是各有機遇,也煩請做好馬上接站的準備,就如同上文裡說的那樣,光躺在床上玩手機,只想不動的盼貴人,等機會,呵呵,這就是上帝顯靈都沒轍。

你覺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