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佛更大無上福田

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雖然他的終極關懷是出世間法,然而佛陀卻是這樣地關顧世間,要我們唸佛行人從孝養父母開始。經典告訴我們,你能夠孝養、恭敬父母就等於供養一生補處菩薩。高堂有兩尊佛,你孝養父母就是在種福田,而且是無上的福田。佛陀在孝的問題上也是以身作則的,他的生母摩耶夫人在生下他七天之後就去世了,生到了忉利天。

佛陀成道之後思念報答父母之恩,所以他在三個月結夏後即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他的父王淨飯王去世,葬禮上,佛陀回去親自抬父王的棺木。還有一個公案,有一年鬧饑荒,佛陀住世的時候僧人是託缽的,自己不可以煮飲食,佛也跟大家一樣託缽。因為鬧饑荒老百姓連自己都沒得吃了,哪有多餘的供養沙門呢?所以佛託缽,第一天沒有託到,第二天也沒有託到,第三天還是沒有託到,空缽而回,這樣就面有飢色。當時有一個比丘看到這個情況就非常悲痛,佛是這樣無上的福田,都沒有託到飯。他就想怎麼樣能弄一缽飯來供養佛,但他自己也沒有更多的財物,就把他自己比丘的三衣變賣了,賣了錢就換了一缽很好的米飯去供養佛陀。佛陀當然是有神通的,知道他的情況,就明知故問:“世間饑荒,乞食難得,你從哪個地方弄來這一缽好飯呢?”

這個比丘也如實地說:“我看到佛三天沒有託到飯,我不忍心,就把我的三衣變賣了供養佛陀。”佛陀這時說:“比丘三衣是佛教的幢相,是最神聖的,你以這樣殷重的心,變賣三衣換一缽飯,我吃不消啊。我不能接受你的供養。”這個比丘說:“佛是無上福田,你都吃不消、不能接受,這世間上還有人能夠吃得消這缽飯嗎?”佛陀說:“有,你的父母。你的父母生養你,恩德最大,他能夠受得了這缽飯。”

佛再問:你的父母信仰三寶否?比丘說:“還不信仰。”佛說:把這缽飯供養你的父母,你的父母就會信仰三寶,能信仰三寶,他們吃下去就能吃得消。佛陀是這樣慈悲地以身作則,教育學佛的人,甚至是比丘,你都要孝順父母。

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你看地藏菩薩在因地,無論是做婆羅門女還是光目女時,他發出大願最先的源頭就是孝。為要救度他今身的父母,乃至於多生多劫的父母,才發出“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久經累劫在地獄裡度眾生,因為地獄所有的眾生都是歷劫以來的父母。救度一切父母,這就是孝的擴大。

父母是世間最大的福田,佛是出世間最大的福田。

你們知道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麼嗎?就是回家孝敬父母去。你要是發現自己沒有福報了,你趕緊買點好吃好穿的給父母送去,你就會發現,你的福報立即升起。大家若是倒過來,讓父母哪怕為自己倒一小杯水,也是極損福報的。

佛在世時,有位羅漢弟子到一個地方去教化。有一次,國王打獵經過,帶著隨從來見他,他沒有起身,國王當時就很不高興。國王打獵返回時,發了惡願:我再去,如果他還是那樣,我就砍掉他的頭。

尊者知道國王發了惡願,就向前走了六步,去迎接國王。這時,大地一瞬間裂開,國王的身光也立即消失。國王非常害怕,馬上向尊者頂禮,並求懺悔。當時地縫閉合,國王的身光也復原了。尊者說,您的生命沒有危害,但因為我走了六步迎接您的緣故,您將在六個月中失去王位,但因為您懺悔的緣故,王位會失而復得。後來,事情都應驗了。國王是有大福德的人,尚且受不起尊者的迎接,要是沒有福德的人,可能命都保不住。

又佛母摩耶生佛,經七日已即死,生忉利天。佛後成道,至四月十五日,即向忉利天,一夏為母說法,為報十月懷胎之恩。佛尚自收恩孝養父母,何況凡夫而 不孝養。

故知父母恩深極重也。

比佛更大無上福田

比佛更大無上福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