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身為八大家,卻深陷醜聞?得此名聲,全因此人想獨攬朝政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這首《登科後》,大概是古代所有讀書人都夢寐以求的場景。一朝金榜題名,不負十年寒窗苦讀,無論今後如何,也算是邁出了登上人生巔峰的第一步。

歐陽修身為八大家,卻深陷醜聞?得此名聲,全因此人想獨攬朝政

歐陽修畫像

​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是宋朝的文壇領袖,蘇軾、王安石、蘇轍、曾鞏等,皆出自他的門下。然而,歐陽修本人的求學之路卻是相當坎坷的。

鋒芒過盛,殿試名詞被延後

歐陽修是家中獨子,父親去世後,由母親和叔叔拉扯長大,他天資聰穎、勤奮異常,被家人寄予厚望。可是,成年後的歐陽修一連參加了兩屆科舉都意外名落孫山。

不過,接連的挫敗不僅沒有打消歐陽修的求學積極性,反而更加堅定了他治學為公的信念。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天聖八年(1030年),歐陽修分別於禮部省試、廣文館試、國學解試中“連中三元”,這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歐陽修身為八大家,卻深陷醜聞?得此名聲,全因此人想獨攬朝政

歐陽修劇照

面對即將到來的殿試,歐陽修深信,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定能一舉奪得狀元。然而,由於歐陽修鋒芒太露、盛氣凌人,考官為了促其成才,故意將其名次延後了。

推崇改革,仕途不順

即便沒有奪魁,歐陽修還是被重用了。並且,宋朝有“榜下擇婿”的傳統,歐陽修則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恩師胥偃的乘龍快婿。

歐陽修文學上的成就尤為突出,他“文道並重”,為北宋文化改革做出的最大貢獻便是拋棄“西昆體”。歐陽修希望,所有的文學創作都可以現實為基礎,他自己的文章也大多是有感而發,有為而作。他的一系列舉措,為宋朝詩文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未後世古文的發展樹立了正確的指導思想。

歐陽修身為八大家,卻深陷醜聞?得此名聲,全因此人想獨攬朝政

宋仁宗劇照

政治上,歐陽修支持范仲淹的“慶曆新政”,並以冗官冗員、社會矛盾突出為由,呼籲改革。然而,新政實施不到一年,就在貴族官僚的打壓下,宣告流產。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相繼被貶,而歐陽修也受到牽連,被貶滁州。只不過,生性灑脫、豪邁豁達、輕鬆慵懶的歐陽修,不但並未因此鬱鬱寡歡,反而寫出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

深陷黨爭,屢遭汙衊

入了仕途,自然是想為國家、為人民出力的,然而,歐陽修不但為政之路不順,而且一生的清白都差點被毀了。才子愛佳人,即使有幾個紅顏知己,我們也都是能理解的。但是對於歐陽修來說,風流韻事這四個字,怕是他心裡永遠不想揭開的一道疤。

歐陽修身為八大家,卻深陷醜聞?得此名聲,全因此人想獨攬朝政

范仲淹畫像

“慶曆新政”後,范仲淹被貶陝北,永不再回朝。歐陽修氣不過,便上書給宋仁宗,想揭露保守派的卑劣手段。而保守派想把歐陽修拉下馬,便一手炮製了他跟“外甥女”有染的醜聞。

歐陽修外甥女張氏,7歲時跟著繼母住到了歐陽修家,而這繼母便是歐陽修的妹妹。張氏後來嫁給了歐陽修堂兄弟的兒子歐陽晟。

歐陽晟也是當官的,在地方的任期結束之後,便帶著張氏跟僕人踏上了回家之路。然而,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張氏竟然跟僕人搞在了一起。歐陽晟發現之後,就把張氏送了官。張氏為求自保,居然說自己與歐陽修有染,而這件事,在當時成了轟動皇帝的大案。可是,外甥女來他們家的時候才7歲,出嫁時也才15歲,怎麼可能與歐陽修有什麼不正當的關係呢?

歐陽修身為八大家,卻深陷醜聞?得此名聲,全因此人想獨攬朝政

歐陽修劇照

於是,該案最終已“查無實據”,草草收場。歐陽修不僅是文人雅士,更是當時的文學“網紅”,經這麼一折騰,雖然無罪,但名譽卻受到了損害。而且,貴族官僚沒有實現將其搞垮的目的,又精心編造了一場陰謀。

上一次是與外甥女有染,這次的主角又變成了兒媳。如果說之前的誣陷是保守派的惡意報復,那麼這次的陰謀,就帶有明顯的政治陷害。這所以如此,全因此人想獨攬朝政。

范仲淹變法之後,接下來登場的改革派便是王安石。上王安石認為,要想推行變法大計,朝堂上不能有反對的聲音。面我們也曾提到,王安石是歐陽修的學生,但是這次變法,歐陽修是個反對派。

歐陽修身為八大家,卻深陷醜聞?得此名聲,全因此人想獨攬朝政

劇照

為了控制言路,王安石提拔李定為御史中丞,他不但罷黜了吏部一切敢反對李定上位的人,而且罷黜一切不跟李定合作的人。而李定也不負眾望,到處蒐集歐陽修的黑料,手段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經過一番精心設計,他最終汙衊歐陽修與兒媳有染。

當時的歐陽修已經60歲了,這件事也因“查無實證”、蔣之奇等人被貶告終。不得不說,王安石為了獨攬朝政,竟然找人汙衊恩師,人品著實讓人一言難盡。

想毀掉一個人,從私生活入手是最簡單的,這些莫須有的鍋,歐陽修差點就背了兩次。為達目的不擇手,就連一代文豪歐陽修,都差點因為政治鬥爭而晚節不保……

參考文獻:

《宋史·列傳七十八·歐陽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