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股份上漲後,如何來處理

關於投資,有些問題很簡單,也因為簡單,所以會被搞複雜。

比如說,關於我“選股+交易”模式傳達的理念——“既然沒有百分百的賺錢方式”,那我就放棄對於百分百這個概率本身的迷信,轉而改為“對了賺得多,虧了賺的少”的思維。

從我自己的角度看,我覺得這句話很好理解。它一方面承認了市場不可能一直可以預測對,另外一方面我尋求了更有可能實現的目標。

一、制定目標

這就好比減肥,如果你一開始就定下來150見到120的目標的話,每天去看那個秤,它有意義嗎?用通俗的說法講,你身體每天攝入的卡路里太多了,你需要減少卡路里的攝入或者加大卡路里的消耗。前者要求是少吃,後者要求你多運動。如果,多運動很難,那就少吃。如果少吃很難受,那就先考慮一頓飯曬吃。

解決任何一個問題,都需要從最簡單的方式入手,而不是一開始就把自己拍死在門口。

就好比這投資市場,明明不存在100%的賺錢方式,你一定要滿倉追高搞一隻垃圾股票。你這不賺錢跟大盤好不好沒關係,跟心態也沒關係,跟技術也沒關係。你的思想本身就出現問題了,如果新手不覺得100%有問題,那我就單獨寫給入市至少三個月的老人吧,你們這批人至少接受市場一次毒打了。

二、三類參與者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話就跟香菸盒子上的“吸菸有害健康”一樣,可以假裝沒看到。不過,抽菸的害處是隱形的,所以沒有到那個年紀感覺不到肺被影響了。股票市場的風險就不一樣了,今天買錯了今天就虧錢。

所以,瞭解美國近兩百年的歷史後我知道,這市場一直存在於三類人:

(1)消息套利型:就是打聽利好消息去炒股票的投資者,基本面不懂,技術面略懂,情緒面略懂。不是押注國家支撐這個什麼行業,就是押注全球某商品漲或者跌之類的,準確大賺一把就跑路;

(2)技術預測型:這個也比較多,纏論、波浪、黃金比例分割線樣樣精通,只要聽到某技術方法買到過某股票以後就是徹夜的不睡覺去研究,量價時空如何尋找買點,然後進場,然後最好可以漲到哪裡去;

(3)價值跟蹤型:這個比較少,以我文章閱讀後的反饋我就能感受到,我也對比過我的同行。他們一般是給一批代碼你自己看著辦,至於自己是否炒股,文章裡有些都感受不出來。還有號稱華爾街回來之類的,弄得非常神秘。

三、洋河股份

我個人是價值長線和漲停板短線都做的,不然我也不去劃分兩個賬號。所以,列舉出來以上三大類參與者並沒有對比優劣的意思,僅僅是清晰的劃分一下角色定位,也是你們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的位置,才能清晰瞭解機會和風險。

因為我買價值股,我也市場好的時候參與漲停板,嚴格意義上我是見機行事的。

因為洋河股份這個股票上漲了,所以不少人問如何處理的問題。

這種情況就要回到我們的方法本身了,關於長線和短線的龍頭,如果回看歷史的話,我的記憶是70%的股票能完成一個翻倍。

無論是短線龍頭還是長線龍頭,從起漲點計算,如果大盤配合的話,上漲幅度在第一個倍壓附近大幅度調整為主。

總結

為了避免很多人又用預測的思維來處理,我在總結部分給你們一一拆開上一句話吧。

(1)我記憶裡的70%。

這是一個概率問題,我也沒有數據統計,但是也就大概的意思了;

(2)龍頭股。

這個核心一定給我記住,無論是基本面的龍頭,還是概念炒作的龍頭。儘量關注前三的股票,越靠前符合交易的低吸越好。不要拿一些虧損快要退市,跟風很弱的股票去生搬硬套。

(3)大盤配合。

這個就很簡單了,股災都來了的話,還想翻倍的事情不是刻舟求劍了嗎?

(4)買點在啟動點附近。

比如洋河股份啟動點附近是82以下,歌華有線是9元以下。為什麼這麼嚴格呢?因為右側交易破前低是要止損的,為什麼要止損呢,能不能死扛?

我建議你錯了賣掉,如果破前低拉回來考慮再買也是符合方法的。

所以,洋河股份漲了怎麼辦?

第一,找準自己的定位,做短還是做長,洋河股份應該做長;第二,價值做的是跟蹤,不是預測,我沒有什麼未來目標多少給你參考的,能翻倍就最好了,可以賣掉大部分,就跟前面北方華創一樣;第三,現在能不能買?我的方法裡沒有這種買法,你如果可以設計一個方法現在買你就現在去買。

我因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設計了關於分倉位,關於跟蹤,關於買啟動點,關於止損,關於看財報的諸多工作。這麼多準備工作都不能回答“現在還可以買嗎?”“未來漲到哪裡去?”這樣精確性的預測問題,既然做不到,我就不能亂回答。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