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新政來了!樓市會變天嗎?

8月25日,央行公佈了一則房貸利率調整的重磅消息。一時間,從一眾金融從業者,到樓肆間的大爺大媽,人人都關注起了這次關於民生大計的“房貸新政”。

那麼,這次房貸新政究竟在講什麼,對於老百姓生活又有什麼影響?

今天,理顧菌就帶大家來解讀一下它們。

房貸新政說了些什麼?

新政共8條公告,七百餘字,專業術語十足,重點可由以下3方面進行解讀。

(1)定價標準

央行公告稱,自2019年10月8日新規實施之日起,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以最新一個月的LPR為基準利率,在其基礎之上加點形成。

所謂LPR,全稱Loan Prime Rate,聽著費解,其實就是貸款基礎利率。

它是金融機構對其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

按照LPR新規定,LPR由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於每月20日公佈。

簡而言之,如果你的貸款合同在11月簽訂,就按照10月20日公佈的LPR計算;如果在12月簽訂合同,則計算標準就是11月20日公佈的LPR。

(2)加點下限

公告表示,新發放的首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二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加60個基點(商業用房也為LPR + 0.6%)。

以8月20日最新LPR為例。

其中,一年期LPR為4.26%,5年期以上LPR為4.85%。首套房不得低於LPR(按5年期以上計算),即4.85%;二套房不得低於LPR + 0.6%,即 5.45%。

不過,這只是“最低”,還要再加點。

完整的房貸利率,由“國一省二行三級”三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是央行規定的全國最低標準,即LPR或LPR + 0.6%;

第二部分是省一級分行“因城施策”,根據當地市場,確定當地加點下限;

第三部分由銀行根據自身經營、客戶信用及其他要素等,與借款人協商約定。


房貸新政來了!樓市會變天嗎?


(3)利率重定價

新政明確表示,借款人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時,可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協商約定利率重定價週期,重定價週期最短為1年。

什麼是“重定價”?

就是貸款銀行按合同約定,到了週期後,可以根據新LPR形成新的貸款利率水平。

如果你預期未來LPR會下降,房貸壓力會小些,就可以在申請住房貸款時,先和銀行約定好重定價。到了約定好的重定價日,以最新一個月的LPR重新計算利率。

不過,變的只是LPR,加點不變。

加點數值一旦確定,在整個合同期限內固定不變。

即,假如約定週期為1年,利率為(LPR + n%),一年後可重新定價為(新LPR + n%)。


房貸新政來了!樓市會變天嗎?


個人利率會怎麼變?

房貸關乎“房奴”的錢袋子,老百姓最關心的莫過於自身房貸利率是升了還是降了。那這一次新政調整之後,對於居民來說,與此前相比,又有何變化呢?

(1)打折時代一去不復返

過去的房貸利率,部分城市的居民往往會有優惠。

比如上海,首套房利率最低可以打9折到95折;而二套房通常是基準利率的1.1倍。

但公告中的“不得低於”,公告明確表示了房貸利率的下限。

這意味著,只能高不能低,再也沒有房貸利率“按基準利率下浮”的打折說法了。

(2)與當前實際利率基本相當

以往的房貸利率計算,公式是“基準利率 ×(1 +上下浮動比例)”。

比如,當前央行5年期以上基準利率為4.9%。

而按新規,首套房不得低於LPR(按8月20日LPR為4.85%),二套房不得低於LPR加60個基點(按8月20日LPR為5.45%),兩者前後差別並不大。

這與央行的“利率水平要保持基本穩定,利息支出基本不受影響”的定位是一致的。

(3)城市之間差異化日趨明顯

新政確定了一個“最低”標準,在最低標準上“因城施策”。

也就是說,央行省級分行對症下藥,根據當地房地產市場的形勢變化,再來確定加點。

既堅持了“房住不炒”基本立場,又兼顧了靈活性。

因所在房地產市場不同,加點也就不同,熱門城市房價上漲較快,加點相對也就較高,不同城市之間,在個人房貸利率上的差異化會日趨明顯。

(4)每個人的利率都可能不同

同樣,房貸新政中,規定了首套房和二套房的底線。

但這僅僅是底線。

新政主張“差異化”、“個性化”,具體加點數值由市場和個人而定。對於一些潛在的購房者而言,如果確信自己個人信用資質較好,完全可以和貸款銀行討價還價。

一個優質客戶,和一個存在不良風險的客戶,兩者之間的按揭房貸往往也將差異更大。

對樓市會有什麼影響?

房地產市場屬於資金密集型,對於它來說,大部分依賴銀行借款,一旦資金相關政策發生變化,這個行業都將受到影響。這一次房貸新政,也將對整個樓市產生一定影響。

(1)短期內,市場會受一定波動。

近幾個月,受全球經濟減速、中美摩擦、美聯儲降息等外部“逆風”影響,國內經濟面臨著一定下行壓力,國家在調整宏觀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也一直在強化。

這一次新政,同樣屬於調控的一步。

沒有了下浮優惠,未來一段時間裡,實際利率不會下降,反而可能會有上升趨勢,特別是二套房利率的上升,這將對房地產市場銷售會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避免房地產市場過熱。

(2)整體上,對樓市影響以中性為主。

作為貸款利率體系的組成部分,個人房貸掛鉤LPR的實質是房貸利率市場化。

這屬於利率改革中的重要一步,重點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不能把房地產當做刺激經濟的工具,這次新政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房貸過量,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短期波動後不足以造成衝擊。總體而言,對樓市屬於一箇中性政策。

(3)進一步強化貨幣政策對樓市的傳導。

房貸新政以LPR為基準利率,而LPR以MLF為報價基礎。

MLF是一種貨幣政策工具,由央行調節,在“央行—MLF—LPR—實際貸款利率”的傳導機制下,央行對MLF的調控變動,將對房地產市場帶來直接的影響。

在這種貨幣政策的傳導下,如果貨幣流動性充裕,LPR下調,按揭貸款利率下降,對樓市利好;反之,貨幣流動性緊張,LPR上升,按揭貸款利率上升,對樓市利空。

(4)為樓市營造一個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LPR是一個月變量,靈活而又富有彈性。

在這種視LPR浮動而定的差異化政策下,發放貸款的過程,將更加考驗銀行的風控能力以及地方政府信貸的調控水平,進而,這將有利於宏觀信貸機制的一個完善。

並且,通過改革進行精準降息,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支持實業發展,這同樣有助於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反過來,這也將為樓市提供一個良好的經濟大環境。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