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稱帝后為何只追封父親孫堅為帝而不追封哥哥孫策?

孫堅是東吳的奠基人,東吳開國皇帝孫權的父親,在古代,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追封自己的父親,祖輩為皇帝是慣例,所以於情於理孫權追封孫堅為武烈皇帝是沒有問題的,魏明帝曹叡還追封曹操的爺爺宦官曹騰為高皇帝呢,歷史上宦官被追封為帝的僅此一人!


再來看孫策,孫策能文能武,人稱“小霸王”,孫堅死後,僅用了十年便在江東紮下根基,打下一份基業,後來孫策遇刺,由於江東正處在創業期,內部極其不穩定,加之兒子孫紹年幼,難堪大任,於是便將江東大權傳給了弟弟孫權,三十年後孫權稱帝建立吳國,那麼孫權繼承孫策之位為什麼不追封孫策為帝,只封了長沙桓王呢?其實從以上兩段便可看出一二,下面我分三點闡述一下自己的想法。/<font>

孫權稱帝后為何只追封父親孫堅為帝而不追封哥哥孫策? 一,孫權稱帝后,他的兒子們均已長大,政權穩固,不存在孫策死後面臨的困難局面,這時候若再追封孫策為帝,那麼孫策的後代在法理上也有了合法繼承權,在他百年之後,保不準孫策的後代或主動或被人利用而起兵爭權,如此一來,吳國勢力勢必會被削弱,於國於己都是不利的。


/<font>

二,上面說了,孫策時期的江東政權只是創業的初期,真正的快速發展和最後的強盛都是在孫權當政時期,從孫權接掌江東政權到他稱帝建立吳國用了近三十年,這三十年間孫權勵精圖治,任用賢臣良將,把江南帶入進一個繁榮強盛的局面,他覺得自己的功績已經超越了他的哥哥孫策,如果追封孫策為帝的話,那麼天下人只會覺得他的成就得益於孫策,如此世人,青史便更多的記得孫策而輕視了孫權,所以為了證明自己比孫策更強,更有能力,他孫權也不會追封孫策。
孫權稱帝后為何只追封父親孫堅為帝而不追封哥哥孫策?/<font>

三,第三點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關於追封的禮法問題,有人說孫策傳位給孫權,這就默認了是兄終弟及,按理孫權接受之後就該默認他以後應該將大位傳給孫策的兒子,其實這是不嚴謹的,孫策傳位給孫權時吳國還沒建立,所以不存在兄終弟及這一說,而且因為中國自始皇帝之後遵循的都是嫡長子繼承製的帝位傳承製,父傳子一脈相承,如果孫策已經是皇帝的話,我覺得他很大可能就不會再傳位給孫權了吧, 在這種帝位傳承的制度下,追封父祖輩為皇帝在禮法上是沒有問題的,而追封兄弟為帝,縱觀歷史,除了晉朝這個奇葩,確實再沒有過,因為這不符合禮制,顯然孫權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其實孫權稱帝后追封孫策為長沙桓王,作為皇帝而言,這已經是很大的恩典了。
孫權稱帝后為何只追封父親孫堅為帝而不追封哥哥孫策? /<font>

只不過,他封孫策的兒子孫紹為吳侯,這就有點薄情了,而且孫權後期在繼承人的選擇上左右不定,導致了吳國後期孫氏兄弟骨肉相殘,孫紹也沒能逃過被殺的下場,結局真是令人唏噓。/<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