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12345670wys888
說真的,還在答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的人,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通讀哪怕一遍這兩部書。
就好像說,現代學計算機編程應用找一本書,你和人家說要去讀彙編語言一樣。
中醫藥也是與時俱進的好嗎?研究中草藥早就用基因測序了好嗎?
誠然那幾本典籍有歷史地位,但是中醫藥發展還讀那幾本書,真的是不如古人了。
我就不說中國中藥典這種書了,起碼中醫藥入門教材,是必須的吧。
營養教練傅康
在中醫中選四本書,我會選的是成為經典的四大本:
第一個就是:《黃帝內經》這是一本傳世鉅著,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質量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鉅著,學中醫必讀的經典之作。
第二個就是:《傷寒論雜病論》這本書總結了前人的醫學成就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系統的講述了很多外感疾病和雜病的治療規律與辨證論治。這本書也是必讀的,可以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做總結。
第三個是:《難經》 作為中醫,那麼經絡、脈診、臟腑、病因、病理等,這些基礎的理論是必不可少的。這本書的內容在基礎理論中,結合部分臨床醫學,以脈診、臟腑、經脈、俞穴為重點。
第四個就是:《黃帝內經》這本書不是說能讓你成就多麼輝煌,掌控精湛的中醫學術,而是一本關於生命的百科全書。裡面講了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這是一本思想理論基礎的書籍。總結了歷史的醫學成就,和醫學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在各方面,都為中醫奠定了理論基礎,影響頗深。
我就只選《本草鋼目》這一本精典國碎。
只需要讀懂讀精這一本《本草綱目》就會成就輝煌騰達在醫學界。在中醫學術界想真正掌控精鑽的中醫學術和醫術、只要把《本草綱目》讀懂讀精通就足夠了,就會成就一位當代中醫醫科大師……
李時珍、字東壁。蘄州人(今湖北省蘄春),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李時珍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醫生世代均以中醫為生,父親希望他讀書科考中舉做官不操舊業。從小好學聰明的李時珍乖巧守律,在庭功讀十年從未出門。十四歲開始參與科舉考試、連續三年卻未中舉、他打心眼裡不想做官、一心只想多讀書讀完百科全書、掌握各種技術技能服務人類光耀華夏。當時楚王得知他_學術淵博醫術高明瞭得,就聘他為奉祠掌管良醫要職並醫治官員要員病情,後經楚王舉薦於朝廷授給太醫院判要職、一時全朝文明
由於追求自己理想他在職不到兩年就回到家鄉、從此專功醫學、開始他的《本草綱目》的述寫和編輯,讓這國寶籍的《本草綱目》至今領航著中華醫術界的方向!服務國人搏大輝煌!
輕塵墨跡00708
看了上面的答題,真心不錯,我也答一個。
現代中醫學的教材汗牛充棟,古代典籍也是浩如煙海,但是如果只能選四本,我個人認為可以選以下四本。
第一,傷寒雜病論
自宋本傷寒論刊行,傷寒雜病論就一分為二: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我將二者合二為一。
傷寒雜病論是治療外感和內傷的首選經典。傷寒雜病論創立的六經辯證系統,不同於八綱辨證,不同於臟腑辯證及氣血辯證。六經辯證的偉大之處,在於醫生只需熟記辯證條文,瞭解病人客觀病情,“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嚴格按照條文所載,隨證處方,避免了後世學人自己太多的主觀臆測。比如,“脈微細,但欲寐”,條文會告訴我們這屬少陰病,可以很快明確病位;如果再加上四肢厥逆,條文也會告訴我們應當開四逆湯。這就是六經辯證的客觀性。醫生只有做到尊重客觀病情,才有可能正確認識病證,也才有可能治療病症。
現代中醫所提倡的八綱辨證(陰陽寒熱虛實表裡),由於八綱辨證屬於抽象概念,缺乏具體客觀的病位和指標,不利於學者運用,或者是在運用過程中摻雜了自己的想當然,並沒有真正準確做到對症下藥。
氣血辯證同八綱辨證類似,不做深究。
臟腑辯證是華佗所創,但是由於戰爭及年代久遠,華佗沒有留下臟腑辯證的典籍可供遵守,導致後世運用臟腑辯證施治時,就淪為根據醫生自己認為的主觀辯證,同一個病人,幾個醫生的辯證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只有傷寒雜病論的六經辯證,能清楚客觀的揭示病症病位,並明確記載相應的方劑、用量和服用方法。這就是張仲景被後世尊稱為醫聖的原因,傷寒雜病論也被稱為方書之祖。因此我將傷寒雜病論列為學中醫的第一本經典。
第二,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是中醫理論的基礎。雖然黃帝內經的某些理論不一定和臨床完全應對,但學中醫的人還是必須研習這本經典,特別是黃帝內經中關於經絡的記載,對於理解和運用六經辯證有很大幫助。比如遇到某些病症,傷寒論中又沒有記載相應的方證,這時可以運用經絡學說結合六經辯證,處方開藥。
第三,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作者彭子益,被李可老中醫譽為“中醫復興之父”。李可老中醫以擅長運用古中醫學治療急危重症而名揚海內。他十分推崇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並指出中醫的出路就在迴歸古中醫學。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貢獻在於,繼承並完善了御醫黃元御一氣周流的理論,解釋了中醫天人合一理論的真正含義,破除了中醫是玄學的汙衊,揭示了十二經絡的含義及相互關係,提出“中氣如軸,四維如輪”,等等。
個人觀點,要學習和理解中醫,這本書是非常有必要認真研習的。
第四,中醫診療要覽
作者大冢敬節,日本著名漢方家。大冢敬節出生於漢方世家,本人著作頗豐,但我個人看,其中醫診療要覽對我們中醫臨床很有幫助。
我們臨床時會發現一個疑惑:面對病人,不知道怎樣抓辯證點,抓不到辯證點,就不會用哪個方。在這方面就可以參考中醫診療要覽:一是它將很多西醫的疾病名詞用中醫的方藥來治療,給我們辯證處方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二是病類齊全,劃分明細,每個細分都提供了具體的處方,這正是初學中醫的人所急需的。
以上是個人觀點,敬請指點並轉發。
古中醫行者
我只選了通佫易的,還有建國後至文革期的中醫雜誌,和地方醫藥雜誌〈江西中醫藥,福建中醫藥,哈爾濱中醫〉常約你有緣遇得上面所言的一本〈套〉,你會無師自通,更可望你中醫速成傲視群醫矣!
附圖,多了一本〈套〉。
黃草山人jq8g
中醫的經典書籍有很多,依題主所問而只選四本書籍的話,我個人認為選這四本書籍就足以讓你入中醫之門了,《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針灸大成》。為什麼這麼選呢,首先,這幾本書幾乎囊括了整個中醫的自診病、救治、用藥、針石、康愈、善後的一整套完整的看病法。看懂並融會了你已是合格的中醫了。1,《黃帝內經》這本書自現世至今幾乎沒人增刪過哪怕幾個字兒,當然,最主要的是書中完整的理論體系,一切中醫書籍的理論都幾乎源出於此。書中告訴你,人,自哪裡來,到每一個年齡段會有什麼狀況及如何應對,人之每個年齡段身體髒之堅脆如何,腑之大小多少,谷之深淺,脈絡之長短,血脈之清濁,十二經氣血之數怎樣,皮膚包絡如何,呼吸,能量攝取,所居住地域之氣候影響等等,皆可自書中找到答案。其書於天地間事兒幾乎無所不包,涉及哲學,天文,地理,氣象,兵法,社會,曆法(五運六氣),陰陽,卜算等,書中貫徹生命始終的自然生命觀念。2,《傷寒雜病論》,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呢,這也是中國的另一部名著,主要是作者張仲景最早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極其實用的經典書籍,中醫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此書也是自成理論系統,自傷寒的病起因到症狀,發展階段到處理方法都很成熟完備,尤其是書中創造性的確立了對傷寒的診斷用“六經分類",辨證看病,這兩種施治原則,讓中醫可以大眾化普及學習。書中奠定有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我們知道,中醫診治有二個特點,一是整體現念,而另一個就是辨證論治!!!而傷寒雜病論就是辨證論治的創立者,六經辨證是其獨創的辨證方法。書中方劑也是種類很多,在方劑用法上真正做到了對症下藥,傳至於今時,仍然發揮著作用。書中也十分注重飲食養生。(《金匱要略》是宋朝時從此書中另分出來獨立成書的。)看懂了此書,你幾乎把中醫的基礎掌握了。3,《溫病條辨》,這本書是清朝人吳瑭所著,書中主要系統討論了溫病學的理論,書中病之起因,上焦,中焦,下焦,雜說,難產,難兒。作者把溫病系統的分上中下三焦並細述了病源和證治方法,並有解治婦女難產的診法和診斷小兒病症的辨證治法,尤其是這小兒病症,小兒病症歷來稱為啞科,因為他無法回答只會哭鬧或咦咦唔唔的,而作者卻極有心得並將其理倫系統化,使後學者有例可看,有案可查,內容豐富,論述充足。以上三種書籍幾乎已包括了中醫的理論基礎,診治方法,對症下藥,湯藥煎熬,疾病前後處理,病癒善後工作,等等。4,若是非選四本書,那這第四本看看《針灸大成》吧,(或者是中醫學院的《針灸學》16開綠皮書。)針灸大成是明朝人楊繼洲原著靳賢補輯重編的,我們知道中醫尤其是針灸在明朝已是十分光大了,作者總結了之前論述,尤其是收錄了很多針灸歌賦,和一些之前秘不示人的針法。重新考定了穴位名稱和位置,有具體的全身及局部圖,闡述了歷代針灸的操作手法,在實踐中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其它的書籍我個人以為也很經典,但是這幾本理論完備基礎牢固且自成理論系統。現代有很多人不相信中醫了,這不是中醫有什麼問題了,而是學習的人沒多少人仔細的弄懂醫理了,學者太心急氣躁,或拿西醫法子斷病或連自己學習的知識也疑惑,等等諸如此類,古人有句話:"秀才學醫,籠中抓雞,做不了良相,便做良醫"。這是說有了真本事學好了基礎帶著仁心仁術出門吧,做官便用仁心,若是不弟,則獨善其身做個有仁術的良醫。在中醫者眼中,良相和良醫都是給人治病的,沒啥區別,區別只在所治人員之多寡而已。
星羽石
我會選擇《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和《醫學衷中參西錄》。
為什麼會選這幾本,一、《黃帝內經》是中醫之根本,學會了這本書,就會明白中醫起源的根基和天地四時變化跟人體的關係;《傷寒雜病論》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這本書在學中醫的道路上是絕對繞不開的部分,是中醫最基本的方劑和理論,實用接地氣,方劑簡單高效,療效顯著,為各代醫學大家所推崇。《溫病條辨》是把各種熱病和熱性傳染病細化成條,一條一條來辯晰,簡單明瞭,便於學習記憶,是學習熱病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至於《醫學衷中參西錄》,我認為這是一本使用至上,理論加實踐,並親身體驗、講解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裡面大多方劑為張錫純老先生自創,用藥理論獨特,方劑用藥不多,但都用得恰到好處,遣方用藥都親身力為再四斟酌,效果非常好,並且有很多醫案可供參考。本人受益匪淺啊,所以在這裡推薦給大家。
古風傳承
毛澤東文選,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魯迅全集,金瓶梅
滾滾長江都是水都是水
傳統醫學四大經典:《皇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皇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
《難經》即“問難”、“疑難”,採用問答的方式討論中醫的理論,包括脈症、經絡、肺腑、陰陽、病因、病機、營衛、穴位、針灸、病證等。
《傷寒雜病論》是張仲景對傷寒病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的論述。此書確立了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基礎。
《神農本草經》成書於漢代,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記載了365種藥物的療效,多數真實可靠,至今仍是臨床常用藥;它提出了辨證用藥的思想,所論藥物適應病症能達170多種,對用藥劑量、時間等都有具體規定,這也對中藥學起到了奠基作用
另外,我覺得《本草綱目》在人們心目中亦有非常重要地位,這是明代李時珍撰寫的,涉及中醫理論,本草要集,各種草要的藥性,是中醫理論的重要典籍。
一個人的電影院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完了,要5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