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平治」陳文玲:應對疫情挑戰,中國經濟應加快打造內循環產業鏈

陳文玲:應對疫情挑戰,中國經濟應加快打造內循環產業鏈

學思平治

「学思平治」陈文玲:应对疫情挑战,中国经济应加快打造内循环产业链

★★★★★

中國網: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也必然會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大影響。著名經濟學家陳文玲認為,在疫情的陰影籠罩下,世界經濟很有可能進入大衰退。面對這場災難,中國怎麼辦?中國經濟怎樣克服疫情影響繼續發展?陳文玲教授進一步開出了自己的藥方。

陳文玲:大家好!我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今天,我想進一步分析一下國際經濟形勢以及中國的應對。前兩天,接受中國網的採訪,剛剛做了一個對全球經濟形勢的分析,從五個方面提出來當前國際經濟形勢面臨的嚴峻挑戰。

我上次說,我們的實體經濟有可能不是下行的問題,有三種情境:第一種是下行,第二種是衰退,第三種是蕭條。現在它已經不是下行的問題,因為OECD最新做預測是3月2日,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要從3.3%下降到2.4%。如果向南美、非洲這些地區蔓延的話,可能世界經濟會下降到1.5%。現在看來世界經濟不是下行到1.5%的問題,那個時候除中國以外的確診病例才8000多例,現在已經38萬多例(注:3月24日數據),它不是一個重量級。那個時候的國家也是幾十個國家,現在180多個國家(注:3月24日數據)。所以,世界經濟真的是有可能進入大的衰退,而且這個衰退的程度可能會比1929-1930年來得更加猛烈。

1929-1930年是持續了13年。如果全球真的在G20能形成共識,全球宏觀經濟政策能夠協同,抗擊疫情的步調能夠一致,我們能採取有效措施,儘快地把這場疫情傳染源切斷,使疫情能在人類面前消遁,我們還有可能進入經濟衰退或經濟蕭條,但它的持續時間會少於1929-1930年持續13年那麼長的時間段。

因為現在全球第一是採取了“救”(的措施)——救人、救命、救市,用各種手段來救。第二是採取了普遍的“封”(的措施)——封城、封村、封路、封國。第三是“隔”——就是隔離病源。多國家都採取限制性措施,一開始150多個國家對中國採取限制性措施,現在美國對歐洲(採取了)限制性措施,比如30天不通航;其他各個國家也都採取了相應的辦法。第四是“放”,各個國家都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放水。從美國開始,現在35個國家都在跟進,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採取零利率、負利率的國家已經達到40多個。所以,整個全球經濟在放水。當然,中國沒有采取這樣的大放水政策。第五個是“斷”,實際上跟前面我說的“封”、“隔”是相關聯的,就是經濟上現在“斷鏈”,它補不上來。

中國1-2月份產業停擺的時候,全球產業鏈受到重大沖擊。現在我們復工復產,根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最近召開的視頻會議,他們在會議上提出來,在珠三角、長三角這些製造業發達的地方,復工復產已經達到90%以上,但是不能滿產,真正的產能利用率也就30%左右。因為訂單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說我們的疫情控制住了,可以滿工滿產了,但像美國、德國、日本、意大利這些在製造業產業鏈上非常重要的國家,他們又遇到了風險嚴重的疫情,他們的產業停頓了,市場很多的場所都關閉了,所以,國際市場的訂單大幅度下降。

比如像柯橋市場,我曾經去過,在浙江紹興,那是全球最大的紡織面料交易市場,它的交易額整個能佔到全球面料交易的80%。但是現在的訂單下降的幅度接近70%。

比如說英國最大的、最知名的零售商,現在它已經取消了在全球的全部訂單,不是部分,其中它的訂單40%是來自中國。

所以,全球產業鏈斷鏈的風險是非常大的。而且斷鏈後,各個國家都想補,特別是中國想補,但暫時是補不上的。所以我認為,我們現在面臨的形勢比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最強的時候受到的挑戰還要大。我們那時候受到的挑戰主要來自國內——就是國內什麼時候能戰勝疫情?用多長時間能戰勝疫情?現在我們的挑戰主要來自全球——全球什麼時候能控制疫情?全球什麼時候能戰勝疫情?全球什麼時候能達到峰值,然後從峰值再降下來?它的震中,從中國到歐洲,從歐洲到美國,從美國還會轉移到哪兒?會蔓延到什麼程度?會影響經濟的正常運行到什麼程度?

這場疫情帶來的災難給整個地球帶來了一場危機,對人類的生命安全帶來一場危機。我們怎麼才能戰勝?只有以最快的速度戰勝這場危機,才能挽救世界經濟。但是如果不是這種情況,疫情繼續蔓延,這場人類的災難是躲不過去的,那麼我們就必須做持久戰的準備。

在這樣的災難面前,中國到底應該怎麼辦?我個人認為,中國現在應該是“以內為主,以外為輔”,抓緊形成市場的內循環、製造業的內循環,抓緊形成國內獨立的供給需求大體匹配的市場,使我們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當然,我們不是說只管自己瓦上霜,而是先掃自己瓦上霜,同時去支援其他國家,然後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其他國家,使世界降低這場災難對人的損毀程度。

除了中央提出的“六穩”之外,我想強調幾個方面:以內為主,以外為輔,形成自我循環,形成相對獨立的大市場,先解決中國整個經濟正常的循環問題,不至於使我們原來以外需為主的企業滿工滿產之後,因為國際訂單大幅度下降而導致大批企業破產倒閉。破產倒閉潮一旦湧來的話,比我們前兩個月的損失要大得多。

首先,我們一定要穩供應鏈、產業鏈、服務鏈、資金鍊——“穩鏈”就是不要讓這些鏈條斷裂。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要客觀地分析一下,因為中國製造業產業鏈在全球已經形成,但全球的產業鏈中,有一些是以我為主導或者以我為主體的,或者在產業鏈中佔70%以上份額的。這樣的產業,比如汽車、鋼鐵、高鐵、智能電網以及消費品製造業,這些主要產能的產業鏈主體在中國。

所以我認為,產業鏈主體在中國的,我們要抓緊時間把我們的一級供應商、二級供應商摸清楚;70%以上在中國的,要迅速地把整個產業鏈上所有的產業環節以及供應商,在國內能夠實現配套的抓緊時間國內配套;在國外的一些零部件或模塊,在生產受阻或生產停工停產或出口受阻的情況下,保證我們的產業鏈不斷鏈、供應鏈不斷鏈、服務鏈不斷鏈。資金鍊——人民銀行現在出臺了很多抗擊疫情、企業復工復產的金融貸款政策,我認為這個力度是非常大的,是能夠保證我們整個開足馬力復工復產的。

所以要對產業鏈做分析,首先,產業鏈主體在中國的,抓緊完善產業鏈。把國外那些,我們可以在國內向下延伸或向兩端延伸的,把它集中在國內,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形成新的產業鏈鏈接,保證我們整個主體產業能夠形成一個大的循環。

第二,我們周邊的產業鏈要不斷鏈,因為我們周邊的國家是韓國、日本,疫情控制的是不錯的,東南亞、南亞這些國家疫情不是那麼嚴重。雖然現在印度我們說不太好,但印度封國21天,我認為21天之後,有可能印度疫情不會發展起來。原來“一帶一路”沿線的64個國家就佔了我們貿易的30%。我們和周邊國家,特別是臨近國家,比如中-緬經濟走廊、中-老經濟走廊,這些國家就可以形成新的產業鏈關係。比如北汽有個車間轉移到了雲南的瑞麗,在瑞麗建立了北汽汽車製造工廠,在對面緬甸的一個地方木姐形成了200多家汽車零部件配套製造商。

我們可以考慮和周邊國家構建新的產業鏈、供應鏈的關係,還要積極推進中日韓的一體化進程,加快推進RCEP進程。現在我們要把目標放到疫情之後,既要在疫情之中保持我們供應鏈、產業鏈、服務鏈不斷鏈,又要考慮疫情之後形成全新的更加安全可靠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的佈局。我們要構建全新的供應鏈,一定要利用5G技術,形成“萬物可視”。用區塊鏈技術支撐的全新的供應鏈,就是全鏈條,我們可以看得到的,不是不可知的,不是在未來哪一個鏈條打斷以後,就會影響整個鏈條運轉的。

整個製造業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資金鍊不斷鏈可能是當前最重要的問題,只有不斷鏈才能保證我們的經濟正常運行,保證復工復產之後,企業能夠有順暢運轉的可能性。

第二是穩就業。穩就業是我們宏觀調控優先的政策。穩就業就要穩中小微企業、穩服務業、穩民營企業。因為民營企業已經佔到我們國家的五六七八九——稅收的50%、GDP的60%、創新的70%、就業的80%、企業總數的90%,可以說4/5的創業來自民營企業。所以,我們要解決中小微企業、服務業等吸納勞動力就業多的行業和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問題,特別是解決疫情中他們遇到的過不去的坎兒。當然,現在財政部出臺了115條政策,中國人民銀行等各個金融機構出臺了很多,從貸款上支持中小微企業實體經濟、民營企業服務業渡過疫情。

除此以外,我們在中小微企業要瞄準一些新的業態、新的行業、新的就業方式,對這些要加大支持力度。比如現在的無接觸服務,裡面誕生了很多新的業態,他在創業期間遇到的困難,我們是不是能夠主動地解決。

比如現在有很多都是彈性工作的,比如說快遞小哥,他可能今天在這個地方工作,明天在那個地方工作,現在實際是一個城市離不開的流動的服務團體。而且在這次疫情中表現非常突出,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14億人宅在家裡生活的安寧、生活的安全,還有生活的便利。像這些就業群體,實際吸納了幾千萬人,但實際是一個個散落的個人。這些人我們怎麼能夠使他的就業能夠穩定下來,成為他的職業?

我曾經到江蘇太倉做過一次調研,在那兒發現一個企業做得特別好。這個企業叫“好活”,就是“活得比較容易”。它專門為這些從農村到城市來從事彈性工作、打工的工人建立一個服務平臺。這個平臺把若干個體在它那裡變成註冊的個人經營者,它去代到工商局註冊,代繳稅費,代與僱主簽訂合同,代交社會保險。這個企業現在已經是在培育的獨角獸企業,才剛剛3年。在太倉它已經為十幾萬進城務工的個人註冊了營業執照,這一年代繳了國家稅費6個多億。它還負責這些個人和僱主簽訂就業合同,保證這些就業者的權益不受侵犯,保障他們的工資能夠按期拿到,而且還保證他們能夠如期地繳納各種社會保險,為他們的未來做好準備。

我們要關注更多類似這樣的就業方式,不僅說你這個企業度不過難關(的時候)給它錢,而且要支持這些能夠吸納就業的、能夠穩定就業的、能夠為就業者提供新型服務的平臺,我覺得要給予大力支持。

所以,穩就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難度最大的。其實並不是給某個服務業或某個中小企業貸款就能穩就業,我們要在這個方面創新穩就業的方式,要創新就業方式,而且要為我們創造更多新型的就業。

第三,我們還是要更多地穩市場”。穩市場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穩市場裡面有幾個比較大的問題。

第一要穩價格,包括要預防像今年糧食的價格、豬肉的價格、蔬菜的價格,使它能夠保持價格穩定。1-3月份的價格(增長)已經超過5%,今年的價格可能比去年略有上升,但是不能超過6%。如果超得多,對老百姓的生活就有很大的影響,他會有切身的感受,也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

第二個“穩”是穩消費。消費在1-3月份的疫情都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我認為,4月份之後,我國在控制疫情的前提下,實際可以穩步地放開旅遊市場、餐飲市場、影院劇場這些文化娛樂體育活動,把這些壓抑的消費、積累的消費加快釋放出來。這非常重要。比如說旅遊,我們現在的旅遊是6萬億的大市場,去年是60.5億人次,前年是55億人次,大前年是50億人次,差不多每年增加5億人次,而且現在在服務業裡,它已經超過餐飲了,成為6萬億的大市場,而且它吸納就業是直接就業接近3000萬,間接就業接近7000萬。這樣的消費市場,它會出現強勁的反彈,我們可能一方面要穩住消費,另一方面還是要做好疫情的防護跟蹤,可以充分地用我們的數字防疫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密切跟蹤,在保證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釋放我們的需求。比如餐飲業,去年它的市場銷售總值是4.67萬億,接近5萬億,這都是非常龐大的服務市場。

第三是穩房地產市場,是中央提出來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這一點也非常重要。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實際還是要強調一個穩字。我們的房地產市場未來第一要滿足剛性需求,剛性需求什麼時候都是合理的;第二是要釋放彈性需求、努力改善型的需求;第三應該用市場化手段放開價格,去鼓勵那種奢侈性的消費需求,比如你買豪宅就要交豪宅的稅,買豪宅就要交豪宅的錢,把政府的管控和市場調節作用,在房地產市場上把兩個結合好。(房地產)市場的消費需求也是巨大的,而且房地產行業帶動幾十個行業的發展,對於拉動中國經濟、穩市場這也是至關重要的。

第四是穩投資。中央各個部委、各級政府都已經下了很大的力量。我看前一段時間,二十多個省市的發改委對重大項目投資上報超過40萬億。當然,今年不可能啟動這麼多的項目投資,但初步的估算是7.6萬億。7.6萬億是什麼概念呢?2018年我們刺激消費需求是刺激市場,國家用了4萬億,7.6萬億差不多是4萬億的2倍。所以,這次穩投資的力度還是非常大的。

特別應該指出的是投資的方向、投資的結構,這是非常正確的,比如現在所說的“新基建”。“新基建”七個方面,實際上分兩大類,一大類是下一代信息技術,我們說是 軟基礎設施投資,或者說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投資。比如說5G的網絡全覆蓋,比如說大數據中心,比如說人工智能,比如說工業互聯網,這種基礎設施,如果我們能夠發展得比較快,投資力度比較大,我們一定會站在世界的前沿,搶佔這個制高點。比如充電樁,我們現在的電動汽車消費、生產在世界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我們的充電樁是不夠的。所以,這次投資充電樁作為一種基礎設施投資,如果我們能夠實現充電樁供給滿足需求,電動汽車、節能型汽車、新能源汽車會在中國迅速發展起來。

再比如說,高速鐵路、城際列車也有很大的空間。我們通過2008年之後的投資,高鐵已經超過3萬公里,佔全球70%以上。我國已經形成四縱四橫的高鐵網絡體系,到2035年會形成八縱八橫的格局。高鐵時代的到來,對於中國的經濟區域佈局發生調整,它是基礎性的條件。還有像特高壓、智能電網等等都是前沿技術,都是我們國家現在的優勢產業。

所以,我們投資不僅要關注當前,更要關注2035(年)、205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使中國能用現在打下的好的基礎,為中國未來子孫後代的發展奠定基礎。

國家提出的“六穩”中還有“穩金融”。美國現在大水漫灌,我們不能隨雞起舞,跟隨他們統一行動。我們現在的政策空間是很大的,如果(利率)也降到零,分次操作的話,會有0.25、0.25的幅度,會有十幾次的降息空間。但貨幣政策一定要精準,財政政策也要精準,寬鬆一定要像治療一樣靶向、精準,而不是一個政策管全國,一個利率也管全國。現在利率浮動和存入的利息浮動,各個銀行都在採取相同的辦法,真正未來的金融既要考慮政策的支持方向,又要考慮它的盈利性。

整個金融市場必須要保持一個“穩”字,我們穩了,利率是穩的,匯率是穩的,股市是穩的,我認為國際資本會慢慢地流到中國,而且中國會成為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和吸引國際資本的最保險的地方、最安全的地方。特別是在當前疫情加快蔓延,在全球遭受重大沖擊之後,中國還是要放眼長遠,立足國內,立足形成國內製造業配套(體系),在國內能夠順暢地進行製造業生產,形成國內強大的市場支撐,使我們的產品在國內市場基本上能夠循環。我們要和國際上週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我們建立自貿區的國家要形成良性循環。中國立足於當前,立足於國內,就是為了更好地連接世界。只有當世界度過災難,中國出了力,而且中國有穩定的世界經濟發展的根據地,那麼世界經濟還會好起來。謝謝!

(陳文玲: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0402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

「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熱門篇)

注:授權發佈,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