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御用瓷器之黃釉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審美世代相傳。顏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能激起人們的情感反映,在中國古代,黃色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個文化心理符號具有極為特殊的象徵意義。《通典》有注:黃者,中和美色,黃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為溢也。黃色既是龍的傳人的皮膚顏色,也是民族發源地的土地之色。從唐朝開始,明黃即是皇帝專用顏色,黃袍被當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飾。黃釉瓷器更是皇家御用瓷器。

黃釉是漢族傳統的陶瓷裝飾藝術。最早出現於唐代,當時安徽淮南壽州窯、河南密縣窯等都燒黃釉。但正色黃釉,還是汝窯的高溫黃釉——茶葉末釉。明代的黃釉有新的發展,洪武時的老僧衣即茶葉末的衍化;始於宣德的澆黃,更是明代傑出的黃釉;嘉靖以後,又有魚子黃、雞油黃等。

明清時期黃釉始終是皇室的專用品,民間不得燒造於使用。根據《大明會典》記載明代黃釉瓷器是皇帝祭祀地壇之器。明清帶日用瓷器在宮中又被稱為“黃器”或“殿器”,分別有盤、碟、碗、盅等。而下圖是近期有幸見到的一對黃釉雲龍紋盤。


皇家御用瓷器之黃釉


此對黃釉雲龍紋盤其造型端莊優雅,古樸中透出俊秀之美,盤內飾以明亮的黃釉,燦若琥珀,盈潤而嬌妍,古雅靜穆之中,自有一份不可言喻之尊貴氣質。盤外施紅釉,盤底施黃釉,圈內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其風骨雋秀,筆意清新,端莊內蘊稚拙,莫不合乎晉唐小楷渾厚朴拙之法度。瓷盤內外共繪有五條龍遨遊其中,五龍如蛇般的身軀搖擺矯健中展示出健康之態,象徵著長命百歲、健康長壽以及至高無上的權力。此對瓷盤極具收藏與欣賞價值。


皇家御用瓷器之黃釉


黃釉瓷器在目前市場上的價值一直都是居高不下,尤其是明清時期。據瞭解,在2018高端藝術品亞洲巡迴首拍-澳門站拍賣會上,英國比斯特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推出一件明 弘治黃釉龍鳳紋盤,起拍價1500萬,經過多輪競拍,最終成交價為4830萬人民幣,由此可見其價值之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