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你是如何定義成功的?還是正行走於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身處職場中,隨著年齡與工齡的增長,職業經驗愈加豐富,職業能力穩步提高,職級或崗級也會相應的得到提升。有人經過打拼後成為組織的中高層管理者;有人通過不斷學習與創新成長為組織中的核心技術骨幹;有人善於交際,成長為組織中的銷售高手,同時也收穫了大量的人脈資源;有人勇於挑戰,通過辛勤的付出,成為了企業老闆;也有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進步甚微。

以上種種,皆是職場“眾生相”,不同的人在各自的崗位上或多或少地體現和創造著自己的“職業價值”,有人覺得自己的職業發展很成功,同樣也有人會覺得很失敗。

職場中,你是如何定義成功的?還是正行走於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職場中,到底什麼是成功?是收入的增長?職級的提升?職業生涯規劃得以實現?還是個人心理上對職業價值的體現與滿足?面對這個問題,很多時候,很多的人都會感到迷惑不解,找不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由於個人從事工作原因,經常會給接觸並主持進行一些關於職場中個人素質能力提升的主題培訓,不論是由個人主講的培訓主題,還是由其他講師擔任主講的培訓主題,在培訓的實施中,多少都會提到“成功”這個詞彙,闡述時或旁徵博引,或例舉現實。久而久之,自己也不禁認真地思考起這個問題來,並慢慢地總結出自己的思考,形成了自己對職業成功的標準定義。

職場中,你是如何定義成功的?還是正行走於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先給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的真實案例:

我一個發小,從小就是一個孩子王,應該說其感染力和領導力比較強,我們村裡的一幫小孩(包括我在內)都以其馬首是瞻,甘願聽從他的指揮和號召,每當要做什麼大事時(比如與鄰村孩子打群架等)都以他為首,由他進行事務決策。

但這個發小的缺點是學習成績很差,就是經常考不及格那種,初中畢業後就沒有繼續上學了,在村裡長輩的帶領下到重慶打工,後來由於各自原因很少聯繫,當我2004年大學畢業時,他已經在重慶成立了自己的裝潢公司,主要做商場櫃檯的裝修業務。

2008年,當我還在成都這個城市為落腳生根而努力工作的時候,這個發小已經把業務從重慶做到了成都,並且在重慶主城區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車子。

2015年,當我自主創業,為尋找客戶而焦頭爛額的時候,這個發小已經在叫我幫他在成都車展上關注奔馳E300D這款車型,而他本人則已經在重慶市效購買了一套別墅,養了2個娃。

至今,在物質生活的滿足上,我們之間的差距似乎還在拉大。如果不出什麼大的意外,我覺得可能這一生我都從物質收入上超不過他了,但從內心來講,我一點也不覺得他有多牛B,也不羨慕他的工作與生活,甚至我從未覺得他比我更優秀。

通過以上對個人真實想法的表露,或許你會認為我只是在進行一種阿Q似的精神自慰,或是以“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思想狀態在進行自我麻痺。但我要肯定的是,那就是我的真實想法,我真的一點也不羨慕別人的生活或工作狀態。相對而言,我更在乎的是個人階段性工作或生活目標的實現。

職場中,你是如何定義成功的?還是正行走於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或許有人會說職場中的“成功”是相對而言的,這種相對的標準會因參照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老闆相對於員工而言是成功的;賺錢的老闆相對於虧錢的老闆而言是成功的;賺大錢的老闆相對於賺小錢的老闆而言是成功的;如此等等!

或許有人會說職場中的“成功”定義來源於個人社會知名度的高低,知名度越高的人越成功,比如:知名企業家、職業經理人、行業權威專家、網紅等等!

或許有人會說職場中的“成功”定義來源於個人擁有社會權力的大小,擁有資源及權力越多、越大的人越成功,比如:企業高層管理者、政府領導等等!

而我想表達和定義的職業成功為:個人下一階段職業目標的實現即為成功。因為,與其花精力去在乎及關注別人的看法,不如更多地從檢討自身,立足於自我職業發展實際,注重當下,只要今天比昨天,明天比今天進步,這樣日積月累、堅持不懈,一個一個小目標去努力實現就好。個人一直認為:人的職業潛能是無限的,我們誰也無法準確地預測自己的職業上限在哪裡。所以,職業生涯是個人闖出來的,而不是在頭腦中規劃出來的。

職場中,你是如何定義成功的?還是正行走於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最後,再給大家分享一個公眾案例:

馬雲受邀到香港參加一個高峰論壇,互動交流的環節,香港的一位頂級富豪向馬雲提出了以下問題,原話是這樣說的:“我是香港頂級的手袋設計師,是中國頂級的手袋製造商,也是香港頂級的零售店,都是頂級的,我是頂級的推銷員,你看我站在這裡大家一定會想我說的很好。我的第一個問題是,現在我們中國的製造業已經做得非常好了,在設計上我做的也非常好了,怎麼樣我們在倫敦、巴黎要和頂級去競爭了,我覺得我想問馬雲先生,我們應該怎麼樣和互聯網,還有我應該怎麼樣走,再說最後一句話,非常感謝你(馬雲),因為一年半前,有人提議我向你學習,所以我現在每天早上學一個半小時英文,一個禮拜學七天,有一天我想在北京中央電視臺和你比賽,馬雲我和你誰的英文好。”

馬雲聽後,回答說:“敢於幹、不放棄的精神,在市場初期的時候這種精神很重要。成功在於智商、情商、愛商、持久力、團隊,還有文化底蘊。智商就是知識結構,情商很重要的一點是,我知道我比你好,但我永遠不會說我比你好,我知道我是頂級,但我永遠說我是老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