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倚仗地自持,有所收斂地流淚

人這一生,在自己的眼淚中來,在別人的眼淚中去,其間或漫長或短暫的幾十年,也總要流不少的眼淚。

小時候寫作文,總喜歡用“晶瑩”一詞來形容眼淚,似乎眼淚是個漂亮的存在,起碼少有消極悲觀的味道。長大了才明白,用這個詞修飾眼淚,並不是眼淚本身的緣故,而是因為年齡、閱歷和心境的緣故。

年少無知,簡單的世界和簡單的想法,讓眼淚也變得簡單,即使是傷心難過的眼淚,也只具備其外觀上的意義了,多好啊,這就是童真讓人懷念的本質吧!

有所倚仗地自持,有所收斂地流淚


小時候,眼淚不但含義簡單,來得也簡單。闖禍了,被媽媽罵了,哭一會兒就好了,或許還能因此提前獲得她的原諒,逃過懲罰;考砸了,被同學超過了覺得失落,哭一會兒就好了,還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老師的安慰和鼓勵;想要一個玩具被爸爸拒絕了,哭一會兒就好了,因為撒嬌總是最容易獲得寵愛的手段。小的時候,眼淚真好使。摔倒了可以哭,不怕被人笑話;哪裡疼了可以哭,沒有所謂的“自尊心”作祟;害怕了也可以哭,因為轉身就是保護著你的人。

那時候,眼淚來得直接乾脆,酣暢淋漓,不會拐彎抹角,不會隱忍嚥下,也不會成為“懦弱”的代名詞。傷心了有眼淚,委屈了有眼淚,恐懼了有眼淚,甚至是憤怒了也可以有眼淚。年齡,賦予了眼淚無處不在的特權,也賦予了流淚的人不必被人取笑的特權,它反而成了人們獲取某種“隱形福利”的籌碼。

這麼想來,小時候的確值得懷念,倒不是因為流淚的自由,而是因為情緒表達的自由,不被人定義和要求的自由,在這份自由的背後,是一個真實的“我”。

有所倚仗地自持,有所收斂地流淚


長大了,你會發現,我們作文裡的眼淚很少再用“晶瑩”去修飾了,取而代之的是“渾濁”、“滾燙”等詞,或者“熱淚盈眶”、“老淚縱橫”、“潸然淚下”等四字詞語,甚至是如“血淚”一般情感厚重的詞。年齡的增長,帶來了詞量的增長,這不得不說是一種令人欣慰的進步,在這些描寫眼淚的詞語中,還飽含了人們豐富的情感體驗,眼淚不再是簡單的情緒反應,它可能是多種情緒的重疊與交織,並且這些詞一出來立刻就能引發共鳴,激起讀者內心的波瀾,或感動或傷感,或激昂或幽怨。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長大了,雖然情感體驗更豐富了,但卻不能再像小時候那樣隨心所欲地表達情緒了,長時間的隱忍,假裝冷漠和麻木,讓每一次的真情流露都顯得那樣稀奇又具有普遍性,稀奇的是對每個個體而言,流淚的機會少了,普遍的是每一個長大了的人都是如此。

為什麼長大了的人眼淚少了?因為闖禍了,不再有人做你的保護傘,也不再有人給你收拾爛攤子,你的責任從爸媽手中轉移到你自己的手中了;考砸了也不再有人給你排名,你面臨的已然不是一個班級或年級的排名,而是整個公司、整個行業和整個社會的競爭,一滴眼淚能夠支撐這樣的局面嗎?

有所倚仗地自持,有所收斂地流淚


你想要的再也不是一個玩具,一個洋娃娃,而是一個在企業或社會的立足點,這個立足點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給得了你,眼淚不但不能為你換得它,還會讓你失去它。所以長大的你不能輕易掉眼淚,得收起來。

當你失戀了,你真想去酒吧買醉,大哭一場,但理性的你知道,這樣既傷身又無濟於事,痛苦的情緒還會像波濤一樣,任由眼淚颳起的狂風作亂,愈演愈烈。於是你選擇收起眼淚,默默承受,表現得雲淡風輕;當你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真想大哭一場,恣意釋放,但你轉過身,看到你身後撐起的是一個家,你的孩子、妻子和年邁的父母,你沒有時間流淚,也沒有精力流淚,你咬咬牙,選擇了堅持;當你因為工作的失誤被領導劈頭蓋臉罵了一通,你感到委屈極了,你真想大哭一場,摔門而去,但內心有一個聲音告訴你“冷靜下來反思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於是你漸漸平息,認真總結。

這樣看來,長大了活得真累,累了疼了委屈了都不能掉眼淚,因為這樣就會被人看作膽小、軟弱、矯情甚至是無能,但這其實也不在於眼淚本身的緣故,更不在於別人的看法和評價,而在於“長大”這件事賦予我們的責任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表達情緒,遇事則掉眼淚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充當負面角色,把事情推向愈加糟糕的地步。

但再理性的人也是有情感的,並且任何一種情感都有一個可控範圍,當事件對我們的刺激超過了情感的可控範圍時,請寬容一點,允許自己掉一下眼淚吧!如果你在意別人的眼光,那就躲在無人處,擦乾了眼淚再繼續出發。天王的歌裡還唱“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強的人也有權利去疲憊”呢,接受自己的每一面,包括偶爾的脆弱,也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

有所倚仗地自持,有所收斂地流淚


更何況,在今天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對外界撲面而來的信息目不暇接,只顧著一股腦地裝進自己的腦袋或口袋,根本來不及感受,這樣的生活失去了多少樂趣啊?

當你在異鄉品嚐到家的味道,那一刻你是否想流淚?當你看到母親分娩的全過程,那一刻你是否想流淚?當你失去一位至親,今生你們永不再見,那一刻你是否想流淚?當你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了夢寐以求的成績,那一刻你是否想流淚?當你把養了幾十年的女兒的手交給了另一個男人,那一刻你是否想流淚……當你真的經歷這樣的時刻,請盡情流淚吧!

眼淚不是懦弱的代名詞,它見證和紀念我們生命的每一個里程碑式的時刻,它以悲觀的方式提醒我們樂觀,以憂傷的表情提醒我們幸福,它讓我們還能去感受、感悟和感動,它提醒我們珍惜當下,感恩擁有,而不至於麻木不仁。

有所倚仗地自持,有所收斂地流淚


有人說:“沒有經過審視的朋友圈是不值得發的”,而我想說:“沒有經過審視的眼淚是不值得流的”,但對眼淚的審視不是在情緒觸發的那一刻,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提高對生命的體驗能力和感受力,知道每一件事情背後的價值和意義,知道自己在這件事情中的角色和責任。

如果有了這樣的沉澱和審視,那麼就做真實的自我吧,有所倚仗地自持,有所收斂地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