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古鎮裡的美國“村民”:我有一箇中國夢

1989年,林登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在那裡進行了一場演講,名字叫《一個美國人的中國夢》。

他的中國夢就是憑藉自己的能量把他熱愛的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讓更多人理解這種文化深厚的底蘊,感受它的無限魅力。

在蒼山、洱海的環抱中

雲南大理喜洲古鎮一片歡樂祥和

田間的稻穀一望無際,滿眼金黃

民族歌者放聲高唱著一支小調

跟著歌曲的節拍,村民們跳起白族特色舞蹈

色彩斑斕的刺繡頭飾也隨著舞動而搖擺

人人臉上都掛著一抹簡單的笑意

白族古鎮裡的美國“村民”:我有一箇中國夢


在盡情唱跳的人們中間,

有一位特別的“洋村民”格外顯眼

他就是來自美國的林登

十年前,被中國傳統文化深深吸引

林登和妻子決定賣掉美國的房子,定居大理喜洲


白族古鎮裡的美國“村民”:我有一箇中國夢

(林登和妻子關寶玉)

十年後,他說,希望這一輩子都不要離開中國。


這位美國“大叔”和中國的故事,要從1983年開始講起。

那時候,林登剛大學畢業,開起了一家小型地毯清潔公司,整天開著小麵包車四處接一些零工。

那天,他在一位教授的家裡做工,恰巧那位教授剛剛從中國回來,帶回了一面五星紅旗,教授指了指牆上的世界地圖,“小夥子,你能幫我把這面紅旗插在中國的位置上嗎?”

正是這個問題,讓他陷入了沉默——當時的他並不知道中國在哪裡。

此後,林登便決定到神秘的東方去看一看。

一年後,他申請到了獎學金,來到北京讀書。


“中國給了我另一種生活。”結束課業,回到美國,林登的心卻一直惦念著在中國的所聞所感,他已經深深地被這個地方吸引。


遊歷一百多個國家之後,林登和妻子還是選擇回到中國,留在喜洲。


白族古鎮裡的美國“村民”:我有一箇中國夢

(年輕時的林登夫婦在雲南)

2004年,林登夫婦租下白族古宅楊家苑,細細修繕了一遍改作客棧,更名為喜林苑。四年後,他們賣掉了美國的房子,定居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鎮,至今,已有十年。客棧的收入,被夫婦倆投入教育、文化類項目,將喜洲的文化帶到更廣的人群中去。

白族古鎮裡的美國“村民”:我有一箇中國夢

(關寶玉和外國遊客正在練習書法)

十年間,他們為喜洲做了很多事情。

開辦文化節,給村民們一個舞臺,讓他們在一歌一舞之間,展現出白族特有的逸彩;開展國際教育項目,讓更多的外國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當地的孩子們一起玩,學習傳統手工藝;開設青少年影像工作坊,幫助同學們拍攝白族文化的影片......

白族古鎮裡的美國“村民”:我有一箇中國夢

(影片《白族的靈魂》)

楊曉娟、楊佩傑就是影像工作坊的學員,她們共同拍攝的電影《白族的靈魂》入選了全美高中生電影節。兩位學生想通過這部表現傳統扎染工藝的影片讓全世界瞭解白族,看到白族文化的閃光點。

白族古鎮裡的美國“村民”:我有一箇中國夢

楊曉娟

希望其他民族的青少年也能去認識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我們一起推動中國的文化走向國際。

楊佩傑

以後,我想帶動身邊的同學、家人、朋友也來做這樣的作品,傳播白族的文化,這是我們每一個白族人的責任。

白族古鎮裡的美國“村民”:我有一箇中國夢


如今,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被白族文化吸引,慕名前來。

白族古鎮裡的美國“村民”:我有一箇中國夢

(外國遊客在喜林苑院內打太極)

走在喜洲鎮裡,你會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老外”來到這裡,和當地村民們一起high。各個國家的人們聚在一起,打太極、寫毛筆字、學做喜洲粑粑、體驗扎染......

林登夫婦的兩個兒子從小也都在喜洲長大,他們和村民一起聊天,和白族的小朋友們一起爬山、踢球,放肆、歡樂地享受童年。

“我想,我必須要帶他們來中國,這將是他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體驗。”

白族古鎮裡的美國“村民”:我有一箇中國夢

(林登夫婦和孩子們)

有很多人問他,是什麼吸引著你紮根在中國?

答案是四個字:中國文化。


他說:“中國的文化中,最美的還是這裡的人們,無論我走到哪裡,他們都會幫助我、包容我。雖然我是一個外國人,但他們讓我有了家的感覺。”

“中國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應該有更多人欣賞它、尊重它、保護它。”

白族古鎮裡的美國“村民”:我有一箇中國夢

“嘿,金花!”如今,林登和村民們打招呼的方式已經像是老街坊一般,他也早已融入喜洲的生活,成為了一個本地人。

在村民們眼裡,林登就像是喜洲的“老村長”,默默地為白族文化的傳播而付出著。

這位人們口中的“老外”已經擁有了一顆“中國心”,未來,繼續竭力傳播這片土地上的文化,“中國已經像我的家一樣了,我希望一輩子都不用離開這裡”。


白族古鎮裡的美國“村民”:我有一箇中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