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會老去,恐懼死亡不是你該做的事,你可以過得更好

來於塵土,歸於塵土,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方式活過這一生。

面對失敗時,我們選擇振作;

面對成功時,我們選擇享受;

面對失去時,我們選擇珍惜;

面對死亡時,我們別無選擇。

人的一生,是不斷做出選擇的一生,只有生命垂危之際,或許老天爺憐憫我們累了倦了,便不再讓我們自己做選擇。

誰都會老去,恐懼死亡不是你該做的事,你可以過得更好

談到死亡,很多人恐懼,尤其是到了老年,愈發覺得自己離這個世界越來越遠,覺得眼前的人和景每見一次便少一次見面的機會,憂心忡忡,老態龍鍾之形盡顯。

家有一親戚,年齡比自己奶奶稍小一些,小時候見得多,印象裡比體格健碩的奶奶還要硬朗些。後來相隔兩年左右,與奶奶在鎮上偶然碰到她,我有些恍惚,在她的身上,時間彷彿已走過十年。面容憔悴,身體佝僂,步履蹣跚,皺紋佈滿了臉頰與手背。我們互相寒暄了幾句,她對奶奶說,姐啊,我老了,身子骨越來越差,大不如你。奶奶則對她誠懇地說了了幾句多注意保養鍛鍊之類的話。後來,我聽奶奶說,不知怎的,打去年開始,親戚逢人見面便說:“老了,日子不長了。”隨後便跟上一陣唉聲嘆氣。慢慢的,身體越來越憔悴不堪。

誰都會老去,恐懼死亡不是你該做的事,你可以過得更好

老子說:“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人來到了世上就是生,入於墳墓就是死。屬於長壽這一類的人,佔十分之三;屬於短命的這一類人,佔十分之三,人本來可以活得長久,卻自己走向死路的,也佔了十分之三。心態變老,只會加劇你生命的衰老與枯竭。

再健康的人,終究也會死亡,當你年齡大了,就更得關注健康,保持心態不老,活得開心。童心未泯的老人,活得更加幸福和長久——這句話真的很對。

所以,誰都會老去,恐懼死亡不是你該做的事。

誰都會老去,恐懼死亡不是你該做的事,你可以過得更好

人的一生很有意思,來到這個世界,小時候做不了主,長大工作候也做不了主,只有最後的幾十年不工作了才可以自己作主。所以,人究竟應該怎樣才能幸福快樂地完成一次生命在這個世界上的遨遊呢?

莊子的逍遙遊給了我們答案。人首先要理解生命的意義,明白生命存在的價值,從自尊自愛開始,保持身體健康,身心愉快,然後愛他人,愛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當你老了,要把人生過得更精彩,更豐滿,同時讓周圍的親人和朋友感到更加快樂。這樣的晚年才有意義。

人重要的是把自己照顧好,保持身心健康,然後做你該做的事,愛你該愛的人,這才不枉來這美好世間走一遭。

歡迎關注“紙上譚”,我們一起譚情感,譚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