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北大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古人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段話似乎就是為張益唐的人生經歷的寫照。有才華有天賦,但卻充滿坎坷,所幸終究開出了幸福的花。人需要經歷過磨鍊,最後才能大有所成。在這過程中須得不忘初心,才能得始終。

數學天才的學習歷程

張益唐在1955年出生於上海。張益唐從小就對數字非常敏感,並且對數獨,幾何圖形等都很感興趣。他天生痴迷於數學,想要了解所有和數學有關的東西,並且對數學方面的知識充滿渴求在張益唐九歲左右的時候,他得到一本高數教材,並且表現出對大學數學濃厚的興趣,於是他便開始專心鑽研起數學,其中更是包括哥德巴赫猜想等高級別的數學難題。他把大部分空閒時間花在看數學書上,

他還非常喜歡看《十萬個為什麼》,這就在冥冥中培養了他的探索精神

北大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在1978年,這樣愛學習並且潛心學習的人自然是不負眾望地考上了北京大學!並且選擇了北京大學數學系。在進入大學之後,張益唐就可以看到更多的學習資源,更是在每天在知識的海洋中研究數學問題。據張益達的大學同學所說,當時不管是上課還是考試,張益唐總是能有優異的成績和表現。而且張益唐很愛自學並且能夠吃透知識點,同學們只要有難題解不出來,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去找張益唐。

張益唐於1982年在北京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在畢業以後,他把所有的行李都放到房車裡,然後自駕去多個大學,一邊求職,一邊研究數學難題。

而且張益唐的朋友在跟他相處之後,他的朋友說能真切地感受到張益唐追求‘完美’的個性。如果張益唐沒有把全部問題和細節弄得通透,就被張益唐看作是不值得發表的成果。而且張益唐還曾受到了一位教授的評價:在所有做出的雅克比猜想證明中張益唐是最好的一個。

北大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出國深造後遇到的挫折

1985年,在北京大學校長的推薦下,張益唐去往美國留學深造。在美國普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當時的導師是臺灣代數專家莫宗堅。張益唐帶著美好的嚮往隻身前赴美國,但是造化弄人,意外還是發生了。令這位數學天才的深造之旅增添了不少坎坷……

頗有數學天賦的張益唐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寫好了博士論文,但是悲催的事情發生了,他的論文在最後被審核的時候出了問題。原來是張益唐在自己的博士論文中引用了導師莫宗堅的研究成果,但是沒想到作為導師莫宗堅的理論本來就是錯的,他用錯誤的理論肯定就會推出錯誤的結論。而這在側面也就讓數學界知道莫宗堅的研究成果是錯誤的!

這件事情讓莫宗堅對張益唐的態度產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因為這件事的影響使得張益唐直到讀博的最後期限——第七年的時候才得以畢業。拖拉了七年才畢業的張益唐最後還是沒有得到莫宗堅的推薦信。而在當時,如果沒有導師的推薦信,就代表了這個學生在人格或者其他方面是有缺陷的,在學術界註定了找工作很困難甚至是找不到工作的。

北大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儘管畢業之後的張益唐開車四處漂泊去各個學校應聘,但是最後都慘遭婉拒,這位曾經的天才一畢業就失了業。無可奈何,他只能長期依靠去店子裡打雜,出賣廉價勞動力才能餬口。很難想象一代名校數學才子為生活所迫流落市井,數年間淪落到在餐飲店打雜,甚至在車裡過夜的窘境。他做過收銀員、外賣員、在餐廳端盤子、做零工等。

儘管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但是張益唐的心中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學術,他明白自己的追求不應該停止。儘管他的才華一直沒有被很多人認識到;儘管有些之前的好朋友冷嘲熱諷,甚至給他臉色看;儘管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八年;依舊沒有打垮他沒有磨滅他對學術的熱愛與追求

在1999年,張益唐的兩位北大校友瞭解到他如今的窘境,立刻幫助他找到一份適合他的工作,於是介紹張益唐到一個大學當起了臨時助教,這份工作使他能夠養活自己並且可以潛心研究。

北大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此時已經44歲的張益唐住在離學校比較遠的地方,雖然房子的居住條件不好,但是張益唐對他目前的生活條件感到很滿足,因為至少他在學校裡有辦公桌,有紙有筆,這樣他就可以繼續做研究了。這樣一點也不考慮利益而是一心追求學術研究的張益唐,在六年後才正式被學校聘為講師。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張益唐說研究數學最大的感受是數學是美麗的,素數的結構是美麗的,把自己的一生精力投入其中都值得。正是有這種思想高度,所以張益唐在面對挫折時才能堅持下去。

2012年底,此時已經58歲的張益唐憑藉超強的知識水平以及心理素質完成了論文《素數間的有界距離》並開展了長達數個月枯燥的系統性審查。次年的三月十七號,由於現實的殘酷以及內心的不自信,在沒有告訴任何人的情況下,張益唐將論文投給了世界數學界最高聲譽的《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僅僅三個星期的時間裡張益唐的這篇論文就過審了,創下了過審最快的紀錄。

北大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而後,這篇論文引起了數學界的轟動,58歲的數學天才張益唐在數學界一舉成名。許多大學邀請他去演講的請柬紛至沓來,很多獎項都被張益唐收歸囊中。對於能夠獲獎張益唐自然是感到非常高興的。這麼多年來,雖然生活中有時有很多不容易很多坎坷,但他對數學的執著和熱愛從沒有改變過,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心中的夢想。而自己的堅持與付出最終得到了回報。

2016年,張益唐接受了來自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校長的邀請,作為該校數學系終身教授開始在該校數學系任教。與此同時他將繼續潛心學術上的研究,推動人類文明發展與進步。

北大天才,在美國因論文被導師打壓,受盡侮辱,58歲攻克難題

在張益唐身上有許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優秀品質不盲目崇拜權威,敢於挑戰傳統,對那些別人說不可能做到的事勇於探索;不畏懼失敗,不因為失敗而喪失信心,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堅持自己心中的夢想

往期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