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禁用,FBI調查,安全隱私之外,Zoom真正的"大麻煩"

極簡的互聯網產品,入門容易,做大也挺難。

近日,美國視頻會議領域的獨角獸——Zoom陷入一場"安全危機"。由於被接連爆出用戶隱私被上傳網絡、未按照產品宣傳約定採用端對端加密等重大安全漏洞,SpaceX和NASA已經宣佈禁用Zoom,FBI也對Zoom用戶提出警告……

受此影響,Zoom股價連續5個交易日大跌超過15%,而之前股價則是一路上揚。其後,Zoom創始人袁徵公開表示將用三個月時間專注於安全性和隱私保護方面的技術改進,並採用包括第三方滲透和審核測試等手段來解決該問題。

NASA禁用,FBI調查,安全隱私之外,Zoom真正的

不過,即便Zoom解決了最直接的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或許也難掩蓋其原有的痼疾。而這種痼疾,恰恰植根於其引以為傲的"極簡主義"理念。

憑藉極簡,Zoom撬開了視頻會議的大門

從喬布斯的蘋果系列產品中,很多人都領略到極簡主義之美。而在谷歌、百度、騰訊等一眾互聯網巨頭的拳頭產品(比如谷歌搜索、百度搜索、QQ)中,也可以找到極簡主義的痕跡。Zoom,則是將極簡主義運用到視頻會議領域的先行者。

Zoom初創時,面對著思科、谷歌、微軟等互聯網巨頭都已經佈局的在線辦公紅海市場,做出了一條迥異於旁人的選擇——"做專注於視頻會議的極簡產品"。

按照Zoom的產品設計,普通用戶打開Zoom後,無需登錄只需輸入會議號便能加入視頻會議,付費等相對複雜的操作,都集中於會議主持人一側。可以說,Zoom將視頻會議的用戶體驗細節抽離到了極致,這是Zoom最核心的技術壁壘。

NASA禁用,FBI調查,安全隱私之外,Zoom真正的

憑藉這種簡單易用的產品,Zoom迅速從高校走向了眾多中小企業。對於很多小白企業用戶而言,Zoom很容易上手,且擁有著極致的IP語音和視頻質量,能夠很好地滿足他們的溝通需求。在這種良好口碑的助推下,許多用戶都是在1帶1的情況下接觸Zoom並喜歡使用它,這無疑減輕了Zoom推廣的難度。

從一定程度上來看,專注於視頻會議的輕量商業模式讓Zoom在產品專攻上有很大的優勢,因為企業對於視頻會議的需求只依賴產品,並沒有很大的替代成本。並且,相比於傳統動輒十幾萬一套的視頻會議硬件設備,Zoom更貼合早期創業公司的需求。

根據Owl Labs調查統計顯示,在500人以上的企業中,64%選擇使用微軟的Skype。在500人以下的企業中,72%選擇使用Zoom。也就是說,大企業偏愛使用微軟的產品,小企業偏愛使用Zoom的服務。

由此,Zoom得以在巨頭的夾縫下生長。

極簡的Zoom產品設計,不可忽視的"惡果"

萬物皆有利弊,Zoom的極簡主義也是如此。在幫助Zoom獲取大量用戶的同時,極簡主義也為Zoom自身埋下不少"坑"。比如,最近沸沸揚揚的安全和隱私保護事件,就與Zoom極簡的產品設計理念脫不了關係。

由於Zoom產品設計的初衷是為了讓用戶更方便,因而它在某種程度上不得不"犧牲"了其他性能。比如,Zoom在視頻通話時,會議主持人可以無需參加者同意錄製視頻保存在Zoom服務器或任何雲端、公開網站,而且,錄製好的Zoom視頻都是相同的命名方式保存。

NASA禁用,FBI調查,安全隱私之外,Zoom真正的

的確,這種產品設計為用戶節省了時間成本,但也使得其更容易遭受黑客攻擊。有安全領域的專業人士表示,類似這種情況也體現在其他方面,這表明Zoom的設計師繞過了一些視頻料筒程序常用的安全保護功能,使其存在許多本不應該存在的安全漏洞。

此外,基於極簡主義的產品設計的理念,Zoom在還儘可能地簡化了用戶的使用冗餘,比如無需賬戶就可以登錄並使用。這種無賬號體系的設計,加上即用即走的工具屬性,也使得Zoom不易於沉澱用戶。而粘性不足,也使得Zoom有被其他產品替代超越的可能性。

而Zoom之所以現在還沒有受到更大的挑戰,源於全球視頻會議市場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增長,且在全球大流行場景中大量用戶湧入。不過,這對於Zoom而言並非好事。

極簡的Zoom商業模式,無法承受近350億美元市值之重

截止4月26日16時(美東時間),Zoom市值已經高達343億美金,而這還是在受到安全與隱私保護事件影響之下的結果。在美股第四次熔斷的歷史時刻,Zoom是為數不多逆勢飄紅的企業。

而這種局面主要歸功於疫情突發——據悉,在短短2個月內,Zoom用戶量翻了20倍,已經高達2億。然而,單靠極簡的視頻會議商業模式,Zoom無法承載2億用戶帶來的巨大商業價值。

摩根大通分析師SterlingAuty在一份報告中稱,"儘管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大多數公司不得不併要求員工在家辦公,讓Zoom軟件的使用量顯著增加,但這一情況實際上對本季度的財務結果沒有實質性影響,因為大部分使用量都來自免費服務,Zoom管理層認為現在判斷這些新用戶是否能轉換為付費用戶還為時尚早。"

NASA禁用,FBI調查,安全隱私之外,Zoom真正的

這意味著,面對洶湧而來的用戶,Zoom必將加大在通信等方面的投入。而Zoom採用的免費手段,不僅無法為其增加營收,最終用戶留存究竟如何也是一個"未知數"。

此外,極簡的Zoom,侷限於單純的視頻會議市場增量,也難以將用戶的商業價值最大化。根據rost&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發佈的《全球視頻會議市場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視頻會議這個行業市場的規模每年不僅只以7%的複合增長率擴張,而且到2018年市場規模也僅為509億美元。這就意味著,Zoom主攻的視頻會議市場前景不夠廣闊,僅靠視頻會議難以支撐Zoom的後續發展。

但與此同時,競爭對手的接連湧入,其完整的生態會對Zoom造成巨大的壓制。視頻會議門檻並不高,在疫情的推動下,包括美國的思科、微軟等巨頭加大投入力度,中國的阿里、騰訊、華為、字節跳動等巨頭也持續加碼。無論是知名度、技術實力、財力、影響力……Zoom的都不具備競爭優勢,或將被全面碾壓。

對於巨頭們而言,視頻會議僅僅是在線辦公佈局中的一個分支,與其他在線協作工具共同構成自身的在線辦公生態圈,如阿里釘釘不斷接入在線協作SaaS工具、字節跳動的飛書也接連通過投資實現其生態佈局等等,都是這方面的動作。

而巨頭們從在線辦公入口到在線協作工具等生態戰略佈局,可以為企業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這與Zoom的輕量極簡商業模式有著本質的區別。

實際上,Zoom此前在招股書中已經意識到這種局面:"他們(競爭對手)試圖以這種方式來提供比我們更廣泛的產品和服務。這些組合可能使我們更難以有效競爭。 我們預計隨著競爭者試圖加強或維持其市場地位,這些趨勢將繼續下去。"然而,Zoom似乎對此束手無策。

NASA禁用,FBI調查,安全隱私之外,Zoom真正的

這種局面不僅出現在北美市場,也發生在日益增長的中國市場中,這對於尋求全球化發展的Zoom而言,可謂是腹背受敵。

"極簡"造就了谷歌、蘋果、百度等巨頭,但後來的Zoom已不在其列。在疫情推動下,雖然Zoom在持續增長,但巨頭們的實力和投入無疑更加驚人,這或許已經斷掉了Zoom成為巨頭的可能性。臨到最後,Zoom能且只能是一頭獨角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