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主体的三大能力

前面我们分别从经验论、实用论和学术论的角度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定义。

简单讲,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就是研究使机器具备人类一样的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科。人类的许多活动,如解题证明、讨论分析、医疗诊断、管理决策,还有学习和思考等,都需要一定的“智能”,如果机器能够执行这些任务,就认为该机器已具有某种性质的“智能”了。

具体什么是“智能”呢?我们一般从三方面来看:

感知能力

一是感知能力。了解心理学的同学应该知道,感知觉包括视觉、听觉、动(触)觉,它可以使人接收来自外界的一些信息,如图像、声音、质地。感知是人认知活动的基础,它会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没有感知人就不可能获得知识,也不可能引发各种智能活动。

记忆与思维能力

二是记忆与思维能力。感知信息之后需要对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这就需要记忆和思维能力。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对外部事物的感性认识,经过初步概括和加工之后,形成相应事物的信息并存储于大脑之中,这是一种记忆的能力。同时,通过人脑的生理与心理活动,对有关的信息进行处理,即利用已有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推理、联想、决策等,将感性认知抽象为理性知识,这就是一种思维的能力。思维是一个动态过程,是获取知识以及运用知识求解问题的重要途径。

学习与适应能力

三是学习与适应能力。学习与适应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在随时随地的进行着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这种学习与适应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只是由于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学习与适应的效果亦不相同,体现出不同的智能差异。

小结

总体上看,智能的三个能力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获取和存储,也就是感知和记忆;二是信息的处理与更新,也就是思维、学习、适应能力。这两大方面也是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以及其智能水平的主要衡量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