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規矩”——廣府飲食禮儀與母語的異曲同工

舌尖上的“規矩”——廣府飲食禮儀與母語的異曲同工


兒時隨父母去吃宴席,上“梅菜扣肉”時,我翻開上面的扣肉夾下面的梅菜吃,結果被打手製止,並怒斥“冇規矩”;當時感到委屈和老大不服氣,現在看來,父母是對的。在廣府文化的觀念中,家庭啟蒙禮教的第一課就是“食禮”,“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禮記》)嘛!檢驗一個人修養的最好場合,莫過於宴席上了。

我何嘗不想吃宴席時大家無拘無束,不受什麼清規戒律束縛?就像經常出席的“謝師宴”、“敬師宴”,學生們除了將你恭請到“首席上座”外,其餘就不講究什麼規矩了,大家“柴嘩嘩”,亦師生亦朋友地隨意高談闊論狼吞虎嚥。但這畢竟是“非正式”場合。正式的、比較莊重的場合呢?我看還是要講究一些飲食禮儀的!網友們,下面談的,我想有必要將您認為該遵循的,教教您的兒孫後輩們。

舌尖上的“規矩”——廣府飲食禮儀與母語的異曲同工

一、 宴席座次

何謂“首席上座”?舊時是“面南”(正對南面)的那個,但現在進了酒樓的廳房就不辨東南西北了,於是就變成正對門口的那個,家宴時你不把最尊貴的長輩請到此座上,有的老人家恐怕很不高興哩!但這個座就一定是最尊貴客人的?不一定,如果你是東主,那麼這個座就應該是你的。我有一個當老闆的學生就深諳此道,他設“敬師宴”時,他居此座,叫做“主陪”;他太太居他正對面,叫做“副陪”。入席時,老師坐他右邊,師母坐他左邊;(若還有老師,則坐於其太太右、左邊)其他同學隨便就坐。這就是最“標準”的宴席座次。

二、用餐之前

一是要習慣談吉利語,不說喪氣話。有“醜話”應留到酒宴以外說,因為酒宴上說喪氣話,會被廣府人認為影響食慾,“好嘅唔靈醜嘅靈”;甚至因此而吵起來,更是令人食不甘味;說喪氣話者被視為宴席上的最無禮者。因此這點很重要,有喪氣話“留番拜山先至講”。

二是切忌用筷子敲打碗碟。廣府人認為只有乞丐討飯時才會用筷子敲打碗碟;同時,將筷子長短不齊地放在桌子上,也被認為不吉利。這叫“三長兩短”,代表“死亡”; 此外,用筷子要兩支一雙同時用,忌用一支筷子進食,(比如用一支筷子連“篤”幾個肉丸送嘴裡)意為成雙成對不分離,兩支筷子要同一顏色,同一長短,忌用“鴛鴦筷子”。 餐桌上擺放筷子要放在飯碗右邊,筷子頭朝座位,切忌倒過來。(因祭祀用筷子,是將筷子頭朝外朝神位的)。

三是不小心把筷子掉地上或把碗碟打碎,應分別說“快樂!(筷落)”、“歲歲(碎碎)平安!”、“落地開花,富貴榮華!”(孩子弄的,家長代說。)

四是忌用筷子“篤”碗底。用筷子“篤”碗底是民間治療喉嚨卡骨的土方法:手拿空飯碗放在卡骨的人的頭頂上,用一雙筷子從上至下“篤”碗底,邊說:“骨落,骨落”,據說這樣做,骨頭就會落下去。

舌尖上的“規矩”——廣府飲食禮儀與母語的異曲同工

三、用餐之時

1. 請客吃飯千萬別上七道菜。廣州人是很忌諱這個的,叫“食七”,只有在辦喪事時才上七個菜。

2. 上菜時,必須把雞頭對著主要客人,以示尊敬;(而主客在動筷時一般也會把雞頭稍稍撥偏,以示謙遜。)另外,上整條魚時,應將魚腹而不是魚脊朝向所有客人,以示尊重。一般而論,是因為魚腹刺少,腴嫩味美。不過,這其實也有個典故,春秋時,專諸刺殺吳王僚,就是藏匕首於魚腹成功的,所以,讓賓客看到魚腹“清白”,以示善意。

3. 不要把筷子直插在盛了飯的碗裡或盛滿菜的碟子上,因為只有辦喪事時,用飯菜敬奉已故人時才將筷子直插在碗碟之上,猶如“裝香”。

4. 夾菜只能夾自己面前的菜,不得“飛象過河”;更不得用筷子將菜翻動挑菜吃,否則是極端“冇規矩”。

5. 最忌吃魚的時候翻魚。在廣州,跟漁家、船員、司機、將要出遠門這四種人吃飯,把魚翻過來是詛咒別人要出交通事故。因為誰知道座中有沒有這些人。吃完魚的一邊後,可以拆去魚的骨架,吃另一邊。

6. 用餐時不要隨便“橫筷”。 筵席中暫時停餐(如上洗手間),可以把筷子直擱在碟子或者匙羹上。如果將筷子橫擱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飯飽不再進膳了。這種橫筷的禮儀,我國古已有之。橫筷禮一般用於平輩或比較熟悉的朋友之間。小輩為了表示對長者的尊敬,必須等長者先橫筷後才可跟著這麼做。

7. 不要用碟子吃飯吃菜,廣府人認為這樣的人“小氣”,容易流眼淚。碟子是用來盛骨頭、殘渣的,這也是廣州人衛生、有禮的表現,不像某些外地人(不是所有)將骨頭、殘渣撒得一桌都是。

四、用餐之後

1. 不要隨意問別人“您食完未?” 人家可能反諷:“我食飽咯,未食完,我仲有一世飯要食呢!”原來,廣州人忌諱別人說他“食完”,因為這意味著這是最後一餐了。

2. 不要隨便說“好飽”、“飽死啦”之類的話。因為廣府老人家通常都認為“呻飢莫呻飽”。

繁瑣嗎?我看就不繁瑣。外交宴會、談生意的宴會比這繁瑣得多!中國是禮儀之邦,廣州是禮儀之城,從飲食禮儀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