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擅權始於王振,止於魏忠賢,但也出過賢明太監懷恩

王振早期受到明宣宗喜愛,被授為東宮局郎,負責侍奉太子朱祁鎮,也就是後來的明英宗。王振看著朱祁鎮長大,因此朱祁鎮對他很是依賴。

他即位後,極其寵信王振,還升他為司禮監掌印太監。

剛開始時,張太皇太后與“三楊”還在,王振不敢擅權,但隨著正統初年,這些人相繼去世,王振便將手伸向朝堂。同時,拉開明朝宦官擅權的序幕。

後來明武宗時期的劉瑾,也深受皇帝信任,而且他的偶像就是王振。在明武宗的信任下,劉瑾不僅干預朝政,還與另外七名太監結黨營私、排除異己,時人將他們稱之為“八虎”。

明朝宦官擅權始於王振,止於魏忠賢,但也出過賢明太監懷恩

再到後來明熹宗時期的魏忠賢,他與熹宗乳母客氏勾結,不僅把持著朝政,甚至還企圖干預立儲大事。他被稱為“九千九百歲”,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所以一提起明朝太監,後世的態度就顯得極為反感。不過雖然明朝宦官擅權始於王振,止於魏忠賢,但這並不代表,明朝的太監都是如他們一樣的人。在王振之後,劉瑾、魏忠賢之前,就出過一位賢明太監,他就是懷恩。

如果只說懷恩是明朝太監,或許很多人都會誤會,他也像王振等人一樣,是個干預朝政的“奸宦”。可是當了解過後,你就會發現,懷恩就是明朝太監中的一股清流。

明朝宦官擅權始於王振,止於魏忠賢,但也出過賢明太監懷恩

懷恩小時候因族人犯罪受到牽連,不得已做了太監。他廉潔不貪、正直忠誠,所以得到明憲宗的賞識,被提拔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當時宦官汪直同樣深受重用,並且掌管著西廠,但他的地位仍不及懷恩高,史書記載:

“恩班在前,性忠鯁無所撓,諸閹鹹敬憚之。”

懷恩不僅辦事得力,還敢於保護朝中正直之士。當時有個宦官阿九犯了事,被郎中劉大夏杖打,阿九轉而誣告劉大夏,導致其下詔獄。懷恩知道後,在明憲宗面前力保劉大夏,這才將其救了出來。

太監梁芳與僧繼曉等人勾結,員外郎林俊便彈劾他們,結果被誣陷入詔獄。明憲宗打算處死林俊,懷恩一再冒死進諫,結果明憲宗氣得用墨硯砸他,並將他轟了出去。懷恩一面警告鎮撫司不得殺林俊,一面稱病閉門不出,明憲宗沒辦法,只好派太醫去為他診治,並且放出林俊。

明朝宦官擅權始於王振,止於魏忠賢,但也出過賢明太監懷恩

不僅大臣多受益於懷恩,就連明孝宗,也多虧懷恩保護,才保住一命,得以繼承皇位。

明憲宗寵愛萬貴妃,但萬貴妃心胸狹窄,恃寵而驕,屢次迫害后妃。紀氏懷孕後,萬貴妃就派太監張敏去毒害龍嗣,但張敏不忍下手,就謊稱事已辦妥。後來紀氏生下皇子,也就是後來的明孝宗,害怕再遭毒手,只好將其放在西宮撫養。

當時西宮的太監、宮女,都幫忙照顧年幼的皇子,懷恩也知道此事,並且一直暗中保護皇子。直到皇子六歲,明憲宗才知道他有這個兒子,於是派懷恩等人去接回皇子。

明朝宦官擅權始於王振,止於魏忠賢,但也出過賢明太監懷恩

明憲宗見到皇子很激動,隨即說道:

“是吾子,類我。”

之後,便讓懷恩赴內閣向諸臣宣告這件事。直到這時,皇子才有了自己的名字,朱佑樘。

由於當時明憲宗就這一個兒子,所以很快朱佑樘就被封為太子。不過萬貴妃仍然沒有死心,還是想謀廢太子。好在懷恩極力勸阻,最後萬貴妃才沒有得逞,不過他還是失了寵。

明孝宗即位後,認為懷恩正直忠誠,且對自己有救命之恩,於是將他召回,仍掌管司禮監。懷恩重新得到重用後,對明孝宗忠心耿耿,卻因為積勞成疾,沒多久便去世了。明孝宗為了表彰其功德,特意批准為他建造顯忠祠。

明朝宦官擅權始於王振,止於魏忠賢,但也出過賢明太監懷恩

所以說,明朝的宦官並不都是壞人,還有像懷恩這樣賢明正直的人。除了懷恩以外,《明史》還列舉了李芳、陳矩這樣的好宦官。只可惜

“雖間有賢者,如懷恩、李芳、陳矩輩,然利一而害百也。”

(參考文獻《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