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血戰中,蔣介石和他的旁系搭檔之五~蔣介石的仰天長嘆。

上一篇說到12月1日凌晨,李覺率領湘軍宊襲一軍團指揮部所在地覺山鋪。敵人都到跟前了,大部隊也撒出去爭奪各要道關口去了,指揮部的部隊捉襟見肘,已然危急萬分。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左權都撥出槍來與敵廝殺……

中央縱隊終於在12月1日中午以前渡過湘江並越過桂黃公路。

一,三軍團在兩側硬頂,五軍團在後硬堵,紅軍主力部隊硬是用熱血澆出一條越來越狹窄的通道。湘江的江面上,殷紅的鮮血伴隨著撕碎的文件,丟棄的書籍,散落的鈔票,汩汩流淌在略帶血紅的江水裡,流向遠方……

湘江血戰中,蔣介石和他的旁系搭檔之五~蔣介石的仰天長嘆。

蔣介石與白崇禧


湘江一役的敵我雙方戰況

湘軍劉建緒給紅一軍團予以攔截;桂軍白崇禧給紅三軍團,紅八軍團,紅九軍團予以側擊;中央周渾元予紅五軍團以尾擊,造成紅軍重大傷亡。

五軍團三十四師(《絕命後衛師》師長陳樹湘),三軍團六師十八團被隔斷於河東。

八軍團二十一師完全垮掉;二十三師嚴重減員;軍團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冒著彈雨蹚過湘江時,身邊只剩下一個打油印機的油印員!整個軍團損失三分之二,剩下不到2000人,十幾天後,八軍團建制撒銷。

江西蘇區著名的少共國際師也基本喪失戰鬥力。

在通過湘南郴州,宜章間第三道封鎖線時,彭德懷曾建議三軍團迅速北上,向湘潭,寧鄉,益陽挺進,威脅長沙,追敵改變部署;同時中央紅軍其他部隊進佔湘西,在漵浦,辰溪,沅陵一帶建立根據地,創造新戰場,"否則,將被迫經過湘桂邊之西延山脈,同桂軍作戰,其後果是不利的。"

紅軍到底還是進入了西延山脈。三十多年後,彭老總還在感嘆未採納他的方案。

並非所有失誤都一定是失誤,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極難預估其結果。當時薛嶽率領的中央軍九個師就在北面並行追擊;曾經失守長沙的何健更是將主力雲集衡陽,嚴防紅軍北上進入湖南腹地。歷史如果能夠再走一遍,那麼從湘南北上,前途可能更加兇險。

也許,彭老總面對湘江之戰犧牲那麼多紅軍指戰員,說出這話,心裡能有些許安慰吧。

黃克誠大將回憶說:

桂系軍隊不僅戰鬥力強,而且戰術靈活。他們不是從正面,也不是從背後攻擊我軍,而是從側面攔腰打。廣西道路狹窄,山高溝深林密,桂軍利用其熟悉地形的優越條件,隱蔽地進入紅軍側翼以後,突然發起攻擊,往往很容易得手。而我軍既不熟悉地形,又缺乏群眾基礎,所以吃了大虧。

湘江血戰中,蔣介石和他的旁系搭檔之五~蔣介石的仰天長嘆。

黃克誠大將

紅軍主力進入西延山脈

中央紅軍衝過湘江後,進入西延山脈。桂軍依仗道路熟悉,當紅軍還在龍勝以東時,桂軍第七軍二十四師已抄到前頭,先期趕到龍勝。該師參謀覃琦建議:迅速攻佔入黔通道馬堤北坳,截斷紅軍去路,將其包圍於馬堤凹地殲滅之。

馬堤地區是由南向北的狹長隘路,東西兩側重山疊嶂,無路可攀。北路若被先期趕到的第七軍二十四師截斷,南路又有夏威十五軍部隊追擊,紅軍既無攻堅利器,又難尋糧食,困於狹長谷地,局面可想而知啊……

但二十四師師長覃聯芳不用此案。他說:

總部(白崇禧)的作戰計劃是放開入黔去路,使紅軍迅速離開桂境,堵塞中央軍入桂剿共藉口。本軍進出義寧,龍勝,主要任務是防止紅軍向三江方面侵入。依你的意見,縱能將紅軍圍困於一時,他這樣大的兵力,豈能立即殲滅?倘逼考慮跳牆回頭同我硬碰,造成鷸蚌相持,給中央軍入桂之機,獲漁人之利,這與總部的作戰計劃相違背,斷不能行。

覃聯芳師沒有采取積極行動。他以防守態勢監現紅軍大隊通過後,才攻佔馬堤北坳,截擊紅軍後尾四百餘人。桂軍確實給紅軍造成很大損害。但從實質上看,中央紅軍通過桂境時,桂軍的攻擊僅屬於尾擊和側擊。少部分想推動紅軍早日離境,多部分則是為了應付蔣介石。其讓開防堵正面,放開紅軍西進通道才是關鍵和實質。

湘江血戰中,蔣介石和他的旁系搭檔之五~蔣介石的仰天長嘆。

陳濟棠

蔣,桂之間鬧"誤會"。

蔣介石11月28日給桂系白崇禧發了一封措辭嚴勵的指責電報(前面文章專門寫過,主要是桂軍撤出了全,灌,興三角地帶,蔣不滿),作為"回禮",白崇禧在12月1日給蔣介石發了一封不太客氣的電報:

鈞座手握百萬之眾,保持重點於新寧,東安,不趁其疲蔽未及喘息之際,一舉而圍殲於寧遠,道縣之間,反遲遲不前,抑又何意,得毋以桂為壑耶?

老蔣本打算用楊永泰高參的"一箭三雕”之計,才令中央軍遲遲不前。豈料,這"小諸葛"也不白給,這不?將一軍回去。

同一天,桂軍第七軍覃聯芳師與從清水關進入廣西的中央軍周渾元部萬耀煌師發生衝突。這次覃聯芳攻擊精神極佳。部下通過衣服顏色已經辯明是中央軍,覃聯芳仍說:"即使是中央軍,也不能放過”,派出一營兵力攻擊前進。萬耀煌不意之間遭覃聯芳師兩面突襲,急向關外撤退,但先頭部隊一個連還是被桂軍包圍,就地繳械。

雖然後來雙方都以"誤會"互相致歉,桂軍也把繳的槍械還給了中央軍,但從此以後,周渾元不敢再入桂境,只好繞個大彎,從湘境的東安追擊紅軍。

桂軍只等紅軍主力通過後,立即以主力由龍虎關宊至灌陽的新圩,俘獲一些紅軍掉隊人員,傷病員及排夫,還僱傭一些平民化裝成"俘虜“,拍成"七千俘虜"的影片,既送南京老蔣觀看,又送各地放映,宣傳桂軍之戰績。~這"小諸葛"真不是白叫的啊。

湘江血戰中,蔣介石和他的旁系搭檔之五~蔣介石的仰天長嘆。

何健

蔣介石的無奈之嘆

蔣介石毫無辦法,後來只好嚴飭桂軍向貴州尾追,不得放縱。白崇禧令第七軍廖磊依中央軍之前例,與紅軍保持兩日行程。於是廖磊便在紅軍後衛董振堂紅五軍團之後徐徐跟進,而且到獨山都勻後,便全軍停止,不再前進。蔣介石坐鎮貴陽,急電廖磊星夜兼程。廖覆電曰:容請示白副總司令允許,才能前進。

蔣介石仰天長嘆:這真是外國的軍隊了!

老話怎麼講來著?教會徒弟餓死師父。老蔣這一套"戰法"已被桂系白崇禧繼承衣缽。他似乎忘了自己親自交代薛嶽的話:"此次中央軍西進,一面敉平匪患,一面結束軍閥割據”;這就是王建平電告白崇禧的"一舉除三害"之計。

這就叫上行下效。

軍閥門的小算盤

時至今天,國民黨很多戰史專家們還在感嘆當年四道封鎖線被紅軍連續突破。很多外國戰史研究者更是把中國工農紅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稱之為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蹟。

粵,桂,湘各軍閥為了維護各自的割據地位,在紅軍不深入其腹地的前提下,故意為紅軍讓開西進通道,以免中央軍滲透其勢力範圍。

粵系陳濟棠,他一心只想紅軍儘快出粵。事前與紅軍有秘密協議。

桂系白崇禧,他一心想盡快送紅軍出桂,在紅軍主力逼近時,突然來了個"乾坤大挪移“讓出通道。

何健的湘系雖與中央軍通力合作,追剿奔走最賣力,部隊行動最積極,但軍事部屬卻一直前輕後重。越入桂境兵力越薄弱,越入湘境兵力越雄厚,隨時準備把鋒頭縮回來,防止紅軍進入湘境。他防範的重點一直是湖南段湘江,而非廣西段湘江。他大軍雲集湘境,跟建塔似的向桂境探出一個塔尖。~何健也只想送紅軍儘快出湘。

湘江血戰中,蔣介石和他的旁系搭檔之五~蔣介石的仰天長嘆。

血戰湘江

陳,白,何三人同床異夢,卻又異曲同工。

還有那個擔任追擊任務的薛嶽部,也在用一種不遠不近,不緊不慢的方式和紅軍保持兩天路程,耐心等待紅軍儘可能多的與粵,桂,湘軍死拼,以坐收漁利。

蔣介石的高級幕僚們把這稱作"送客式追擊,敲梆式的防堵",就是說,追堵部隊誰也不願意猛追強堵。最要命的是,老蔣不但想消滅紅軍,還想消滅"土皇帝",然後自己"一統天下",這擱哪個"土皇帝”也不樂意啊。~這不成了"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嗎?

這就不是一般意義上軍人所能理解的戰爭運作了。

總結

真正的敗因卻正是蔣介石。他那種圖以湘,粵,桂地方勢力消耗殲滅紅軍主力,而中央軍作壁上觀的一箭雙鵰,兩敗俱傷的精心算計,最終害及其身。就是派去長追的中央軍薛嶽部也並非老蔣真正的嫡系,不過是嫡系中的雜牌而已。真正起家的本錢,他覺得已經沒有必要動用了,他把別人當傻子玩"借刀殺人"還是"假途伐虢"呢?1934年10月被追出中央蘇區的紅軍,如同1927年4月12日被追出了城市的共產黨人一樣,他認為不再是他的主要對手。

很少有作戰計劃像蔣介石精心炮製的追剿計劃那樣周密完備,但也很少有作戰計劃像這個計劃那樣,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

他又一次犯了一個與1927年一模一樣的錯誤:輕視了他的掘墓人。

湘江,不管是為它浴血奮戰也好,還是以它談笑風生也好,即使浴血奮戰的人和談笑風生的人都早已不在,它依然在那汩汩流淌……


後記:

白崇禧,經過後來的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解放戰爭),一直以"自保”為最高宗旨,在浩蕩歷史洪流的衝擊下,最終隨蔣介石敗退臺灣。據說,他最終死在了女人的床上……

何健,抗戰期間被解除兵權,閒居重慶。他閒來無事買了很多馬列和延安的紅色書籍閱讀,好像想要"立地成佛"的樣子了。後來,戴笠得知這情況,一個電話打過來,嚇得他把這些書全投入火爐中。自從燒書以後,他不問世事,一心鑽研佛學,修行坐道。這個雙手沾滿鮮血的劊子手在1956年4月25日,因腦溢血死於臺北。

陳濟棠,國民黨元老,一級上將,一直主政廣東,有"南天王"之稱。195O年4月海南解放後,陳濟棠去了臺灣當些閒職,1954年11月3日早晨,突患腦血栓,死於村舍中。

湘江血戰中,蔣介石和他的旁系搭檔之五~蔣介石的仰天長嘆。

劉建緒

劉建緒,這位湘軍悍將,面對解放軍在大陸風捲殘雲式擊潰國民黨軍,他與李默庵,黃紹雄,賀耀祖,龍雲,劉斐等44位退居香港。新中國建立前的1949年8月13日聯合發表《我們對於現階段中國革命的認識與主張》的聲明,宣佈脫離蔣介石政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他也沒好意思上北京……用李默庵的話說:與共軍作戰多年,國內主要戰鬥均皆參加,如今投向人民,並無微功實績可以自贖,僅憑一兩次聲明,跡近投誠,混跡其間,有何意味……最後他被李宗仁的廣州政府開除黨籍,又遭到臺灣蔣介石的通緝。9月19日,擔任國民黨陸軍大學校長多年的

楊傑(三個半軍事家之一)在香港的寓所裡被國民黨特務槍殺。劉建緒等人大受震動,一月數驚,惶惶不安……最終遠走巴西。離港之前,他向臺灣當局申請護照,臺當局要求他更正列名通電之事,他只好照辦,聲明:將信奉三民主義終生,反共到底……拿到護照的劉建緒,內心那種無緒與失衡,恐怕只有他自己能解其中味了。1978年3月,這位遠在萬里之異邦的昔日湘軍悍將客死他鄉。他最後的遺願是:希望其子女有朝一日能將其遺骨移葬醴陵,那是當初他跟著何健遊擊起家的故鄉啊……

湘江血戰中,蔣介石和他的旁系搭檔之五~蔣介石的仰天長嘆。

李覺

李覺,這位唐生智的得意門生,何健的長門女婿,劉建緒的得力干將最為幸運。他參加了湖南起義,解放後在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後調政協,粉碎XX幫以後當選全國政協常委,與夫人何玖安享晚年……回到人民群眾中來,做有益於人民群眾的事,此所謂……金不換也,善莫大焉。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滄桑。

寫到最後,獻上毛主席在長征途中所作《十六字令》三首。因行軍匆忙,只標明1934一1935年,無具體日期了。從心情看,詞中的"山",描寫的很可能就是紅軍突破湘江後進入西延山脈的心情: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參考文獻:金一南《苦難輝煌》摘選。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