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僥倖滅商,不夠強大,創造以分封令天下——中華五千年(14)

商紂王在自己周身佩滿寶玉,又在臺上堆滿柴草,他痛痛快快大吃一頓後,下令讓手下人點火,不一會兒,烈焰沖天,紂王被活活燒死。周武王在人民的夾道歡迎下進入朝歌城中,來到鹿臺的廢墟里,似乎找到了紂王已焦糊了的屍體。

周武王殘忍地朝前朝末代王,疑似的殘骸上射了三箭,不解恨還用劍刺了幾下。末了,最後用銅斧砍下紂王的首級,掛在大白旗竿頂示眾,以洩民憤,至此商朝滅亡。

周武王對於商朝末代王遠不及當初商湯對於夏朝末代王那麼仁慈,而周朝天下名義上有八百年,但基本上是分崩離析,真正統一的時間不及大商王朝三分之一的時間。連周武王也是一個短命帝王。周分西周和東周,西周名義上是統一的,卻亡於外夷之手。東周時,周王基本上沒有多少話語權了,控制的地盤甚至沒有一箇中等諸侯國面積大。

周僥倖滅商,不夠強大,創造以分封令天下——中華五千年(14)

周武王對於商朝末代王遠不及當初商湯對於夏朝末代王那麼仁慈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共276年)創始先祖棄,被帝堯舉為農師,號后稷,是有邰氏部落首領。有邰氏世代事夏,為掌管農業的官。夏亡後,由於商人繼續追擊,有邰氏和夏人向西遷徙到敦煌地區。在這兒有邰氏和夏人分開,抵達甘肅省慶陽一帶,處戎狄之間並從其俗。

傳至古公亶父時,戎狄的薰育族來侵擾,想要奪取財物,古公亶父就主動給他們。後來又來侵擾,古公帶領家眾離開豳地,渡過漆水、沮水,翻越梁山,到岐山腳下居住。豳邑的人全城上下扶老攜幼,又都跟著古公來到岐山下。

古公長子名叫太伯,次子叫虞仲,他的妃子太姜生下小兒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為妻,生下昌。太伯、虞仲知道,古公想讓季歷繼位以便傳給昌,就逃到南方荊、蠻之地,隨當地習俗,把王位讓給季歷。

沒想到季歷卻是被商王文丁所殺,其長子昌繼位,即為周文王。所以周文王與大商王朝有殺父之仇。文王死後,武王繼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建周。把弟弟周公旦封在曲阜,國號為魯。

周武王姬發,是文王的次子,因文王長子伯邑考被商紂王殘殺,所以文王死後,由他繼位。姬發繼位後,繼續用姜子牙為國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為助手,準備繼承文王遺志,攻滅商紂王。第二年,姬發在盟津(今河南省孟縣南)大會諸侯。

到會者有八百多個諸侯小國,大家一起舉行伐商的演習。由於時機沒有成熟,周武王沒有出兵攻打商朝。兩年後的春天,姬發見時機成熟,親自率領本部主力人馬,又聯合各個小國的一些兵馬。他們在正月甲子日誓師,從盟津出發,攻入商國。聯軍在牧野大敗商軍後攻入朝歌,滅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鎬京,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

姬發滅商後幾天,登上小山俯看商都城朝歌,見朝歌建築雄偉,心想如此強盛的商朝,延續了數百年之久,只因為失去民心,頃該間被滅亡。周還剛剛立國,反對、敵視自己的人非常多。他感到了危機四伏,禁不住憂心忡忡。為了鞏固和擴大周朝勢力,姬發大規模分封親屬和功臣去建立諸侯國。

姜子牙封於營丘,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是為齊侯。周公旦封於典阜,在今山東省典阜縣,是為魯侯,且有監視齊侯的功能。召公封於薊丘,在今北京,是為燕侯國。他還封神農的後代於焦,黃帝的後代於祝,堯的後代於薊,舜的後代於陳,大禹的後代於杞。為了安撫商朝的殘餘勢力,姬發又將紂王子武庚封為殷侯,留在殷都,並派兄弟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監視他,稱為三監。

西周建國後的第三年,姬發在天下大勢未定的局面下,就病死在鎬京。尚書中的泰誓、牧誓,詩經中的召南甘棠等二十幾篇文獻中,都載有武王的言行與事蹟。周武王病死後,葬於畢原。周成王,名姬誦,武王之子,武王死後繼位。

姬誦繼位時,年僅13歲,由叔父周公旦攝政。文王第三子管叔鮮和第五子蔡叔度,見周公代行天子職務,心懷妒忌,就傳出流言蜚語說,周公企圖奪取王位。商紂王之子封於殷的殷君武庚,乘機拉攏管叔鮮和蔡叔度,聯絡淮夷,一起舉兵反叛。

周僥倖滅商,不夠強大,創造以分封令天下——中華五千年(14)

周公出師東征,經過三年苦戰,終於殺死武庚和管叔鮮,俘虜和放逐蔡叔度,平定了叛亂

周公出師東征,經過三年苦戰,終於殺死武庚和管叔鮮,俘虜和放逐蔡叔度,平定了叛亂。周公平定武庚、管、蔡之亂後,便將他們所管轄的殷遺民一分為二,一部分封給商紂王的哥哥微子啟,封於商丘,國號宋。另一部分分給成王的叔父康叔,封於殷商故墟,國號衛。

姬誦親政後,繼續大封諸侯,以拱衛周王室。同時,他加強對新徵服地區的統治。後來,姬誦病倒,擔心兒子姬釗不能勝任國事,就命召公、畢公用心輔佐,不久,姬誦病死。他總共在位37年,終年50歲,也是葬於畢原。

周僥倖滅商,不夠強大,創造以分封令天下——中華五千年(14)

姬誦親政後,繼續大封諸侯,以拱衛周王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