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廟鎮:引入現代農企,打造產業脫貧基地

11月初,在無為縣紅廟鎮閘北村仍可見到一派收穫的景象。田地裡,一片片金黃色、淡紫色的菊花正在盛放,隨著微風搖曳生姿。地頭上,幾十位採花工人們正在低頭忙碌著,他們將菊花細心地摘下,放入一旁的塑料桶中,不一會兒就堆滿了整整一桶。這裡,是蕪湖市丹洋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設的現代農業、休閒農業園區,也是紅廟鎮重點支持打造的產業脫貧示範基地。

红庙镇:引入现代农企,打造产业脱贫基地

丹洋農業科技是一家集油用牡丹和菊花種植與推廣、種苗培育和技術培訓、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科技型企業。公司目前被認定為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從2014年開始,為支持鄉村扶貧工作,增強鄉村經濟活力,在紅廟鎮政府以及閘北村、海運村村委的支持下,公司在紅廟鎮4A級景區周邊完成土地流轉2200畝,把過去幾乎荒廢的1000畝崗地改造成集生態農業、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休閒農業園區。據丹洋公司辦公室主任徐修法介紹,園區內目前栽培有金絲皇菊200畝,每畝年產量150公斤,加工成菊花茶產品可實現年銷售收入800萬元。還有1000多畝牡丹正在培育當中,牡丹籽油和丹皮將為公司拓展新的產品類型。

红庙镇:引入现代农企,打造产业脱贫基地

“以前我們談脫貧,往往找不到抓手,落不到實地。現在我們通過建設示範園區、引入龍頭企業、鼓勵自養自種等各種方式,多渠道振興鄉村經濟,為農村居民特別是貧困戶增加收入,見到了實效”,紅廟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王本剛介紹說。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經營管理模式,企業和農戶找到了合作發展的路徑。像丹洋這樣的農業企業,一方面可以直接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一方面通過免費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加上按市場價收購的方式,鼓勵村民通過自己種植農作物獲得收入。另外,紅廟鎮政府還落實扶貧資金,幫助貧困戶通過入股企業獲得分紅的方式增加收入。2014年,全鎮建檔在冊的貧困戶有2233戶,到今年絕大多數貧困戶已經實現脫貧,目前僅剩31戶尚未脫貧。

红庙镇:引入现代农企,打造产业脱贫基地

正在丹洋公司工作的李聲義今年已經70歲,家住海雲村的他此前因為年紀大無力耕種也找不到其他工作,生活陷入貧困。加入丹洋之後,在播種季節他負責除草和簡單的田地維護,收穫季節則幫忙採花,一年下來有一萬六、七千元收入,極大緩解了家中窘境,順利脫貧。除了種植培育基地,丹洋的農產品加工車間以及生態旅遊板塊,目前都實現了對貧困戶的就業吸納和收入帶動。在王本剛看來,通過政府和企業的合作,政府提供政策引導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以此吸引有經驗有技術的企業盤活農村閒置土地和資產,帶動農村閒置勞動力就業,進而可以實現多方共贏的鄉村經濟發展新局面

© 無為縣融媒體中心

圖 文 | 汪玉婷

編 輯 |汪玉婷

審 核 | 王 榮

監 制 | 陶玉雲 孫立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