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號”漲粉的運營方法

很多人以為做頭條號不用管有沒有粉絲,這個想法已經過時了。如果只是想賺點零花錢,不關注長遠,粉絲確實影響不大。但如果你希望在頭條月入過萬甚至更多,必須有粉絲支撐。這篇文章,我們聊聊粉絲對於頭條號作者的價值,以及我們可以如何漲粉。

1.粉絲數決定長期的變現收入

2018 年下半年開始,頭條加強了對粉絲生態的打造,到今天已經小有成果。目前今日頭條已經初步構建起來粉絲變現的小生態,未來只會強化,不會衰減,這個趨勢很明確。就像微信公眾號的號主可以售賣課程/商品等給自己的粉絲一樣,頭條號也可以向粉絲售賣自己的產品。目前,在今日頭條,你可以通過頭條小店(類似微信的有贊)、付費專欄、付費課程、付費圈子(頭條版小密圈)等產品向粉絲售賣你的產品。跟微信公眾號不同的是,目前,純營銷的文章還沒有放開。頭條號作者中,已經有人頭條小店 2018 年流水千萬,也有作者付費專欄月入5 萬+,有作者付費課程雙月流水 60 萬+。圈子目前還在內測,據我所知也有作者一週售賣 100+課程。這些變現,都是基於一定的粉絲基數的,好消息是,不必非要 10 萬甚至 100萬粉絲才能變現,1 萬粉其實就有很多變現可能了。

“頭條號”漲粉的運營方法

2.粉絲數影響文章推薦/廣告分成

在今日頭條,0 粉絲也可能寫出爆款甚至是 10 萬+文章,因為機器主要是基於興趣推薦,但這並不意味著粉絲對於推薦沒有影響。

我們回顧下頭條推薦的原理:

機器對文章進行識別——冷啟動階段(機器把文章推薦給少量精準讀者)——續推階段(根據冷啟動數據判斷是否續推及推薦量級)——重複上個步驟在這個過程中,冷啟動的讀者反饋數據非常關鍵(包括點擊率/讀完率/互動等)。而冷啟動中,機器會優先選取頭條號的粉絲作為目標讀者進行推薦。如果沒有粉絲,就全部是推薦給陌生讀者,如果有粉絲,會推薦給部分粉絲+部分陌生讀者。

粉絲是因為喜歡你的內容才關注了你,所以他接收到機器推薦後,更有可能點擊/閱讀/互動。也就是說粉絲多的話,冷啟動階段數據反饋通常會更好。這也是為什麼那些粉絲幾十萬的作者,文章的平均數據要更好一些的原因。

漲粉不易,平時遇到作者分享自己的漲粉故事,比如 2 周漲粉 5000 等的案例,我都會重點關注下。總結了一些漲粉小能手的經驗,今天分享給你。

用好漲粉利器“微頭條”

大部分領域,視頻/小視頻和微頭條的漲粉效率更高。視頻/小視頻的生產成本要高一些,微頭條几乎適合所有領域的作者。我自己對微頭條更熟悉一些,所以重點講一講,如何用微頭條漲粉。

微頭條可以理解為今日頭條版的微博,是發佈短內容的。手機端點擊右上角的“發佈”按鈕,選擇“發圖文”即可發佈,非常快捷。以前常遇到作者說不想發微頭條,因為沒有收益。其實,掌握方法,發微頭條漲粉效率很高,且也有變現路徑。

前幾天有位情感諮詢師作者告訴我,靠微頭條發文,2 周漲粉 5000+,粉絲從2000 漲到了 7000(賬號有原創標/有加 V)。這 2 周付費專欄賣出了 200 多單,收入 4000+。

微頭條的漲粉效率高體現在:

單條內容字數幾百字,碎片化時間就能創作。

熱點內容,微頭條可以快速跟進。

微頭條變現路徑:

推廣自己的付費專欄/小店等產品。

為自己的活動等做宣傳和曝光,引流。

目前已經對能夠穩定產出微頭條的優質作者開放商品卡功能,可以售賣產品給粉絲。


“頭條號”漲粉的運營方法

利用微頭條漲粉,一定要注意這幾點:

1.頻率:堅持發文,做活躍作者

機器需要根據微頭條內容評估賬號微頭條整體內容質量,在此基礎上進行單篇微頭條的推薦。

如果你剛開始發文,還沒有進入機器的評估池,推薦可能就比較一般,可能平均每條內容的閱讀量數據會是幾十到幾百。如果微頭條堅持活躍發文(如每週3~5 條),且內容質量不錯,發文一段時間內就會進入評估,系統評估 OK後,賬號會實現單條微頭條平均閱讀量從幾百到幾千的飛躍。

如果你的平均閱讀量目前還是幾十或者幾百,不要氣餒,也許只是還需要堅持寫一段時間。

如果賬號進入評審池,但內容不符合要求,暫時沒有被機器評估為特別適合推薦狀態,微頭條數據也可能不好。

另外,每隔一段時間,機器都會重新評估賬號微頭條內容水準。如果內容質量從優質變為較差,系統會調整推薦數據。所以,我們重點看下系統是如何進行評估,哪些內容會被機器認定為優質吧。

哪些內容更容易被系統認定為“優質內容”呢?哪些賬號會得到機器青睞,獲得更好的推薦呢?

與之相反,下面這幾種賬號,微頭條可能無法獲得好的推薦:

  • 內容抄襲/搬運
  • 賬號微頭條內容不垂直:今天發美食,明天發穿搭,後天寫娛樂……
  • 微頭條內容含有營銷信息(導流等)

生活流水賬:微頭條不是朋友圈,如果你不是名人/明星/行業 kol,讀者大概率不感冒你的吃喝拉撒。這類內容的微頭條佔比最好低一些,不要超過 3 成。

我舉幾個心理/情感領域優質微頭條的例子:我想重點說說“有信息增量”這個維度。上面幾個作者的微頭條,都是有信息增量的。一般來說,幾十個字的內容不太容易有信息量,可能得 100 字甚至幾百字的內容,會更容易有信息量。在我看來,有信息增量的標準是:讀者完全不認識我,他看了我的這條微頭條,會感到有收穫感嗎?他會因為這個“收穫感“關注我成為粉絲嗎?這種“收穫感”,可以是讓讀者覺得有乾貨,也可以是能夠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從這個角度講,請不要像發佈微博和朋友圈一樣發微頭條,記錄自己的一日三餐、生活瑣事等。偶爾發一發可以,但是這部分內容不應該成為你微頭條內容的主體。因為讀者可能關注名人、明星等的生活日常,但對普通人的碎碎念無感。有的小夥伴會有疑惑,不是希望內容人格化嗎,為什麼又不歡迎發佈生活類內容?請區分內容人格化和生活流水賬。人格化更多還是指內容有個人風格,你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分享知識,但是不要只寫生活經歷。你的內容,最好能讓讀者覺得有收穫感,能夠有情感共鳴或乾貨 tips。(如果覺得無法把握好這個度,那建議少發這種)

比如,下面這個微頭條,記敘了一個生活中的故事,但其實裡面包含著養育孩子的理念。


“頭條號”漲粉的運營方法

有時候,要求內容有信息增量,作者容易走向另外一種極端:熱衷於講理論知識和概念。這種情況雖然內容優質,但是用戶未必喜歡,閱讀量可能會不好。用戶不是學生,不要給他講枯燥的理論知識,最好能把你的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話告訴他,或者結合在故事裡。


3.結構:巧妙設置懸念,引導讀者讀完內容

很多人寫文章的時候會注意設置懸念,會注意在閱讀中巧設鉤子,通過設下懸疑/提問/否定等方式,吸引讀者一直讀下去。但寫微頭條可能就覺得輕鬆多了,跟寫朋友圈一樣,一氣呵成。微頭條雖然只有幾百字,但也是可以設置的,如果能像打造一篇小文章一樣處理結構,而不是平鋪直敘一杆到底,讀者可能更容易被吸引到。尤其是微頭條的開頭幾句話,直接決定這讀者是否會點開,特別重要。這一點算是高階要求了,不要求大家都能做到,但可以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這方面的意識。意識到是做到的第一步。

舉幾個爆款微頭條的例子,大家可以仔細看下,其實還是有一些技巧的:


“頭條號”漲粉的運營方法

這條內容如果很多人來寫,會先寫後面的理論,再用案例來論證自己的結論,但那樣的話,其實提高了讀者點擊和閱讀的門檻。先講故事,再講道理,這種結構就好很多。尤其第一句,沒多少字,但其實已經簡短有力地講出了一個吸引人的故事。


4.排版和配圖:堅持配圖,注意空行

建議每條微頭條都配圖,配圖儘量和文字匹配。有圖和無圖的內容,對讀者的吸引力明顯不同。

大家可以看看下圖中,無圖、一張配圖、3 張配圖狀態下,在手機一屏中佔據的位置,3 圖模式明顯佔據更多位置,優勢不要太明顯。

排版主要是指,注意空行,不要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那樣讀者的體驗會很差,讀完率可能比較低,最終可能會影響推薦數據。

大家看下下面 3 條內容,內容本身都很優質,但是閱讀體驗截然不同,像第一條這種,讀起來真的壓力太大了,第三條則可以讓我們很舒服地看完。


“頭條號”漲粉的運營方法


讀者的挑剔,很多時候都在細節裡,控制好空行節奏,體驗更佳。

有時候會遇到作者反饋:上面你說的這幾點我感覺自己都做到了,但是數據還是不是特別理想。

最大的可能是:選題還可以繼續優化。我們接著就講講,怎樣選擇好的選題,


“頭條號”漲粉的運營方法

結合熱點做出爆款內容。

1.乾貨/觀點類選題

以心理和情感領域來講,大部分作者平時的選題是“乾貨類”或者“觀點類”。

這類內容要注意 2 點:一是儘量多寫領域內用戶關注度更高的選題。如果不知道什麼關注度高,看看其他作者寫哪些選題爆了;二是一定不要過於嚴肅/枯燥,講人話,適當結合一些生活中的經歷或者故事,可讀性更強。

除了可以結合生活經歷來寫,還可以結合常規熱點來寫。比如,多用名人/明星等做案例。一般來說,這種內容的平均數據會比生活經歷類高一些,因為用戶天然對自己熟悉的人更感興趣。

2.熱點類選題

漲粉關鍵要靠爆款,熱點內容則是爆款發動機。

很多作者的微頭條閱讀量穩定在幾千,幾萬閱讀的比較少,我會建議選題多跟熱點。實時熱點容易出大爆款。

怎樣用熱點打造出過萬閱讀、10 萬+甚至百萬+的爆款微頭條?

(1)要找準熱點,快速跟進。

追熱點一定要快,熱點包括指大眾熱點+行業熱點,前者更容易爆。怎樣找熱點?

  • 頭條站內參考:頭條指數後臺檢索熱度;頭條推薦頻道/熱點頻道前幾屏的熱點內容;微頭條頻道熱榜
  • 站外參考:微博熱搜/公眾號/知乎熱榜等(建議開下推送通知) 平時可以多開幾個資訊類 App 的推送權限,方便及時 get 熱點。

(2)內容能激發思考和討論(重要!!)

追熱點的內容那麼多,真正能成為百萬級大爆款的,往往都是有爭議性的選題和觀點。所以,文章和微頭條,都請鮮明地亮出你的觀點,不必面面俱到。

(3)找好角度,寫有信息量的熱點內容

很多作者抱怨,自己也有跟熱點,但是效果不好。那可能是因為,你的內容只

是把熱點講了一遍,沒有信息增量。只是把新聞複述一遍的話,每個作者都能

寫,讀者為什麼要成為你的粉絲?他自己看新聞就行了。像下面這 2 條內容,

都是針對熱點的內容,進行了解讀,而不只是敘述事件。

有信息增量的標準是:讀者完全不認識我,他看了我的這條微頭條,會感到有

收穫感嗎?他會因為這個“收穫感“關注我嗎?

這種“收穫感”,可以是讓覺得有乾貨,也可以是能夠引發強烈的情緒共鳴。

社會新聞類熱點,自媒體發可能無法通過審核,要有心理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