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燈照亮百姓“幸福路”

50盞

武勝縣

“這下好了,現在路燈裝起了,晚上回家再也不用摸黑了。”4月6日晚上9點,在武勝縣萬隆鎮大埡村,村民謝俊華走在亮如白晝的村道上,心裡樂開了花。

“進村就只有這一條馬路,以前沒有路燈,晚上走夜路既害怕又危險。”謝俊華告訴記者,大埡村以前一直沒安裝路燈,給村民出行造成了極大不便,尤其是下雨天,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日前,大埡村駐村工作隊在開展“走基層、解難題、抓落實”活動中,通過當地群眾反映,瞭解到這一情況。“我們第一時間向該村幫扶單位省教育考試院彙報這一情況,並得到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大埡村第一書記楊施雲說,省教育考試院得知情況後,立即撥付6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協助該村安裝太陽能路燈。

為了節約安裝費,大埡村駐村工作隊成員決定自己安裝,自學安裝和調試技術,然後帶著村民一起出工出力。一個坑一個坑地挖、一根杆一根杆地裝、一盞燈一盞燈地調,遇到問題,他們一邊向供貨方視頻學習,一邊自己上網查詢摸索處理。

選址、挖坑、栽杆、回填、調試……4月2日,50盞嶄新的太陽能路燈終於安裝完成,從進村道路一直延伸到村中各條支道。如今,每當夜幕降臨,村道上一盞盞路燈散發出柔和的白光,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

為進一步深入群眾,提高服務群眾水平,更好地為村民辦實事、解難題,大埡村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多次深入基層一線,及時掌握和解決群眾訴求。據悉,自“走基層、解難題、抓落實”活動開展以來,大埡村共收集到6件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現已全部解決。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走訪力度,全方位瞭解老百姓的所需、所盼、所急,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提升百姓幸福感和獲得感。”楊施雲說。(武勝記者站 肖雪 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龍俊帆)

90盞

廣安區

夜幕降臨,廣安區悅來鎮中合村家家戶戶門前的一盞盞太陽能光伏路燈亮起來了,遠遠望去,猶如一顆顆在黑夜中閃耀的夜明珠。

“現在有了路燈,每家每戶門前亮堂堂的,方便了大家夜間出行。”悅來鎮中合村黨支部書記楊國江說。

中合村曾是貧困村,因該村資源匱乏,加上林地多、耕地少,產業發展很受限制。為了持續脫貧增收,2018年在幫扶部門的支持下,中合村建成了光伏發電站。2019年,楊國江在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學習時,看到戰旗村每戶村民家門口都安裝有路燈,受到了啟發。

“我們村上有光伏發電站,能不能安裝不用交電費的太陽能光伏路燈,也讓家家門前亮起來呢?”楊國江說,從戰旗村學習回來後,他便開始四處奔走,爭取資金。

得知中合村需要安裝太陽能光伏路燈,該村定點幫扶單位省委黨史研究室與廣安區農業農村局主動作為,分別為中合村提供了18萬元和8萬元的項目資金。

去年5月,中合村買回了太陽能光伏路燈,經過一個月的奮戰,於去年6月安裝好了90盞太陽能光伏路燈,一舉解決了該村187戶村民的夜晚出行問題。

楊國江說,利用太陽能光伏路燈通到家門口的優勢,中合村製作了關於脫貧攻堅、掃黑除惡、民俗文化、傳統美德等宣傳標誌牌,並懸掛在太陽能光伏路燈燈身醒目位置,方便老百姓駐足觀看,讓老百姓瞭解黨的一些政策,也讓他們傳承美德、懂得感恩。

“這個太陽能光伏路燈裝上後,大家都很高興。接下來,我們將結合‘走基層、解難題、抓落實’活動,邀請相關部門利用夜晚村民農閒時間在院壩裡與群眾面對面開展交流,解決大家的實際困難,進一步將路燈價值利用起來。”楊國江說。

90盞太陽能路燈,照亮了中合村村民的家門,更溫暖了中合村群眾的心。 (廣安區記者站 廖小兵 周娟 廣安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定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