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首播質量撲街,宋代戲的面子,卻依舊清宮戲的裡子

4月7日晚間,電視劇《清平樂》湖南衛視兩集首播。如果以一般衡量準則來論,這部電視機畫面精良、節奏悠緩,演員們的臺詞乃至於導演的鏡頭調度都較為不錯,算得上質量過關的作品了。不過,若是以“精品劇”的標準來論,《清平樂》離真正的優秀,差距還是蠻大的。而這些差距,主要呈現在以下幾點上。

《清平樂》首播質量撲街,宋代戲的面子,卻依舊清宮戲的裡子


首先,故事缺少真正的原創性。《清平樂》之所以備受期待,主要原因便是,它是一部大製作的宋代題材的電視劇。最近這些年來,清宮戲不少,但真正的高質量的宋朝皇宮內的戲少之又少。《清平樂》的出現,無疑是彌補上內容上的遺憾。但是,縱覽這部電視劇已經播出的兩集內容,真的只能說是,宋代戲的面子,卻依舊是清宮戲的裡子了。

首播兩集當中,最大的矛盾線索就是皇帝和大娘娘(太后)的鬥法。這種劇情路數,顯然已經在大量的宮廷劇當中出現過,缺少基本的新鮮感了。《清平樂》將這樣的矛盾衝突拿出來做多集內容,顯然是劇作原創故事上存在問題。再比如,皇后和妃嬪之間的一次爭鬥,又竟然是清宮戲妃嬪鬥法的低級小兒科版本了。縱覽兩集,《清平樂》暫未拿出有價值的原創戲碼來。

《清平樂》首播質量撲街,宋代戲的面子,卻依舊清宮戲的裡子


第二點,則是這部電視劇的敘事真的過分緩慢了。劇本節奏慢一些,鏡頭語言悠長一些,都不是原罪。但是,劇本節奏的慢,和鏡頭語言的悠長,是以劇情張力十足為最大前提的。這種“張力”,很類似孩子們拉彈弓,沒有一蹴而就的,都是緩慢拉伸開,但那種“緊張感”是時刻存在的。對於劇作而言,劇本節奏慢、鏡頭悠長,都沒有問題,但繃著的那根劇情的弦兒不能松。

反觀《清平樂》,目前首播的兩集劇情當中,所有的緩慢橋段,都繃不住那根最後的弦兒,甚至於編劇沒有“弦兒”的意識。比如,第一集結束和第二集開始,皇帝和大娘娘以范仲淹辭官回家守喪為話題,戰爭的爭鬥,就過分的平淡了。這個爭鬥,缺少一個有效的繃著的弦兒,更是缺少弦外之音。大家都等一個最後的高潮點出現,但這場戲最終不了了之。編劇似乎還不死心,竟然搞出了皇帝和大娘娘散朝之後的分別“獨白”。

《清平樂》首播質量撲街,宋代戲的面子,卻依舊清宮戲的裡子


這其實就是《清平樂》的第三點問題了,絮叨而低級,但卻生怕觀眾看不懂。還是以上邊這場戲為藍本,進行分析。觀眾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皇帝和大娘娘之間的爭鬥關係來。所以,這場戲之後,是根本不必跟隨什麼二人的“獨白”的。而且,二人“獨白”的方式,竟然都是雷同的,都是跟著身邊的小跟班絮叨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是把人物往低級化了處理。

《清平樂》在劇本層面上,生怕觀眾看不懂,儘可能的用臺詞把所有的衝突都絮叨一遍,但又不形成有效的衝突。電視劇這種藝術形式,需要是的劇情衝突,是戲,而不僅僅是臺詞。比如,晏殊和皇帝在第一集當中的對白,講皇帝見生母的利弊等等,就是用對白沖淡了戲劇衝突。那些可以成為矛盾戲劇點的內容,全部被絮叨粗淺的對白沖淡了。這一問題,在兩集劇情當中已經大量存在。

《清平樂》首播質量撲街,宋代戲的面子,卻依舊清宮戲的裡子


第四點則是“宮鬥”的智商真的還停留在小孩子過家家的水平上。首播劇情當中,較為掣肘的宮鬥戲碼,就是皇帝讓皇后給大娘娘顯擺蜜餞去。這個皇后是大娘娘選定的,憨直的很。在皇后和大娘孃的對手戲當中,最核心的一個劇情點就是“三春暉”。編劇試圖用這個來聯繫一下“孝道”,從而對大娘娘進行一下刺激。但真正閱讀宋史和宋人著述,我們就會發現,宋代皇家不會用這麼粗淺的典故。

北宋皇家的用典,真的不是“報的三春暉”那麼粗淺的,學宋史的都清楚,他們的典故,往往拐著好幾道彎兒呢,用“三春暉”的小兒科典,會被人笑話沒文化。《清平樂》讓真正有文化追求的觀眾看著硌牙,也正是因為劇情臺詞當中,出現了大量硌牙的內容。除了用典上的粗淺之外,連人物的對白,也問題連連。

《清平樂》首播質量撲街,宋代戲的面子,卻依舊清宮戲的裡子


人物對白上的問題,則是《清平樂》的第五個問題了。電視劇創作,有的就是大白話的對白,有的則追求文言樣式。《清平樂》顯然是後一種路數。但文言樣式的對白,對創作者的學識要求很高,要還原宋人語境,是非常困難的。在中文系,我們專修宋學的教授都不敢說自己寫出來的語句,可以符合宋人特徵。

在《清平樂》當中,有不少的半文不白的內容,很多都是硌牙的。尤其劇中用到的一些成語,看似彰顯了說話者的文化,實則很多成語都是後世才有的,根本就是創作者的胡亂拼湊。關於《清平樂》臺詞上的這類問題,數不勝數。一般觀眾會覺得,用了這麼多成語,真有文化。而略讀宋書的觀眾就會覺得,文不文,白不白,硌牙的很。《清平樂》的這種半文不白的創作手法,其實是很小資的,禁不起真正的文化推敲。

《清平樂》首播質量撲街,宋代戲的面子,卻依舊清宮戲的裡子


第六個問題,則是首播劇情當中,《清平樂》把自己的事兒牢籠在了宮廷之內,缺少更大的氣度。兩集劇情,一直是皇帝和大娘孃的宮鬥,這是把宋廷按著清宮劇的路數想得過分狹隘了。像《甄嬛傳》啊、《如懿傳》啊之類的,都是這種後宮上的鬧著玩兒。《清平樂》目前首播的內容當中,缺少逃出這些老路數的橋段。

唯一的一個有價值的橋段,則是皇帝吃蜜餞,發現窮人沒辦法鬧市開店。但這個橋段竟然無疾而終了,實在可惜。一部電視劇,老瞄著後宮的那點事兒,真的是小看了古代的帝王將相們。在治大國的內容上,到底哪些可以創作成為劇情橋段,是需要深厚的宋史閱讀經歷的。然而,我們的創作者們,缺少基本的閱讀,卻倉促而就,只能用半文不白的方式,對清宮劇移花接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