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學習不紮實?是記憶力不好嗎?

提要:“邯鄲學步”的故事讓我們瞭解到學習自動化和塑造的基本認知原理,指導孩子學習不能憑感覺,而要相信科學。只要找到癥結所在,才能提高。

還記得“邯鄲學步”的故事嗎?燕國少年想學趙國人優美的走路姿勢,結果連路都不會走了。

這個寓言故事其實與學習原理有很大關係。

為什麼孩子學習不紮實?是記憶力不好嗎?

學習的自動化

趙國人為什麼可以優美的走路?這是因為他們從小開始學步時,就通過不斷嘗試練習,慢慢地獲得了這項技能。

就像看到紅燈,我們會“下意識”剎車,但自己沒有“意識”到一樣,這種大腦加工方式被稱為“自動化”

有時,我們所說的“慣性思維”,與這樣的方式差不多。

為什麼孩子學習不紮實?是記憶力不好嗎?

當我們形成“自動化”或“慣性思維”既有優點,也有缺點。

“自動化”的優點:提高加工速度。

比如,有了“自動化”,孩子吃飯時,就不會意識到自己是如何使用筷子、如何夾起飯菜的,因而吃飯的效率更高。

反之,如果你仔細考慮每一步該是怎麼做的,吃飯的速度就會變慢。

為什麼孩子學習不紮實?是記憶力不好嗎?

“自動化”的缺點:易犯決策錯誤。

比如,有些孩子平時練習了大量習題,對某一類型的題比較熟悉,如選擇正確的選項,考試有時不讀題目,看到題幹,就能直接做答。

但是,很多時候,出題老師會改變問法,如把不正確的選出來,結果就容易犯錯。

為什麼孩子學習不紮實?是記憶力不好嗎?

學習的塑造

塑造涉及對過程的強化。比如,如果學生要學習一項複雜的行為,老師可以將這個行為分解成許多小步驟,然後分步進行練習。

燕國少年在學習趙國人走路姿勢時,是一個自覺、主動的學習。但由於這個行為過程較為複雜,沒有經過分步練習,他是沒辦法熟練掌握了。

同樣,讓一個小學生一開始就寫一篇非常完美的作文,是不現實的。

為什麼孩子學習不紮實?是記憶力不好嗎?

因此,老師會將這個任務分解為幾部分,逐步進行。

比如,先確定要寫的主題,再蒐集相關的素材,構想文章的結構或寫作順序,再逐段寫作,逐句修改,等等。

在整個過程中,如果學生在某個環節遇到困難時,老師需要指出問題,幫助他糾正錯誤

經過反覆練習和嘗試,學生就會逐漸掌握這些技巧。

為什麼孩子學習不紮實?是記憶力不好嗎?

如果學生練習時犯錯,老師就應該及時糾正,並告訴他正確的做法,而不是直接打擊他或懲罰他,因為這通常無效

比如,班級上課時,有學生總是搗亂,結果老師一次又一次地懲罰他,包括找家長,通常是不會有用的,這個學生還是依舊如故。

學習中的“學步”

從燕國少年“學步”,我們可以發現:他雖有主觀學習的意識,但缺少塑造的過程,在“自動化”形成之前,沒有進行持續不斷的練習,因而在短期內是無法學會的。

同樣,孩子學習也是如此。

比如,讓孩子默寫一首古詩。我們要讓他先熟練地背誦,再將其中重難點的字詞進行書寫

練習,然後,可以再進行全文默寫。對於較長的古詩,還可以分段默寫,再全文默寫。

為什麼孩子學習不紮實?是記憶力不好嗎?

如果只是告訴他,你自己去看,然後我考你。當他總是出錯時,僅靠批評和懲罰是無效的,因為多數小學生並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所以,適時的指導學習

是有意義的。我們可以知道,他是背得不熟,還是字不會寫,才導致無法全文默寫。

運動上的練習也是如此。

比如,有些家長髮現孩子學跳繩很笨,只是一味告訴他手怎麼搖、腳怎麼跳等動作技巧,他很難掌握。

為什麼孩子學習不紮實?是記憶力不好嗎?

而是要讓他先觀察,然後自己

體會,當我們發現某個環節有問題時,再進行強化練習

比如,搖繩雙手不協調,可以先分解練習雙手搖兩個繩;手腳不同步,可以先練習跳一次,再逐漸增加到連續跳兩次、三次。

每個步驟都要反覆練習直至熟練變成“自動化”。否則,一次性告訴他很多動作要領,只會讓他更混亂。

因此,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指導孩子學習時,要先學會觀察,發現他的問題,通過“塑造”使其學習“自動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