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校園欺凌說“不”

向校園欺凌說“不”


向校園欺凌說“不”


向校園欺凌說“不”


老楊的孫子被打暈了,滿頭滿臉都是血,看到這個情景,老楊兩口子既心疼又憤怒,老伴捶胸頓足暈倒在地。

下午放學時間很長了, 可老楊上初二的孫子楊浩楠還沒有回來,老楊著急的一直打電話可就是無法接通,到處去找也找不到,問了同學老師都說下午上課時還在,放學後和同學一起出校門回家了。老伴快要急瘋了, 哭哭啼啼的嚷著要報警,老楊急得團團轉,血壓一下子飆升上去了。眼看天馬上就要黑了,可孫子還沒有回來,老楊寄希望於學校,看晚自習會不會去學校了。

眼看快七點半了,突然一個陌生的電話打過來 :“你是楊浩楠的爺爺嗎?快來公交站接你的孫子來。”老楊和老伴急忙叫上出租車趕往公交站,看見孫子滿頭滿臉都是血,眼睛腫的睜不開,一條腿被踢的走不了路,爬在椅子上哭不出聲了。老楊嚇壞了。打電話的人是車站保安。他說他晚上接班時聽見男廁所有個孩子呻吟著,在一個暫停用的隔間裡找到這個孩子,拉起來一看就成這個樣子了。

老楊急忙把孩子送進醫院,孩子清醒後才說出事情原由。孫子過15歲生日老楊給孫子買了一個電話手錶,手錶功能比較多,被學校幾個壞孩子看見了,要求讓他們幾個輪流戴戴,楊浩楠不同意。這天中午放學時幾個壞孩子一起脅迫楊浩楠到終點站,把楊浩楠堵在廁所裡拳打腳踢打暈了,當時廁所沒人,他們把楊浩楠打暈塞進一個暫停用的隔間裡砸了電話手錶揚長而去。晚上廁所人少,直到保潔員聽到孩子哭聲才發現的。老楊氣瘋了,找到學校要求嚴肅處理那幾個壞孩子,給孫子一個公道。

老楊的兒子和媳婦都是獨生子女,結婚後生了兩個小子,一家姓了一個。大孫子跟老楊姓,小孫子跟親家姓吳。平時兩家各自照顧各自的孫子,週末領回家父母照看,希望兩個孩子能夠增加感情聯絡,防止生疏。

大孫子因為從小在爺爺家長大,而小孫子被送到吳家。兩家都把自己的孫子看的很重,而忽視了兩個孩子的感受,從小大人之間就說誰是誰的孫子,而兩個孩子也互相排斥,只要在一起吵架就會說:“回你家去,這是我家”之類的話。尤其吳家怕孫子被老楊家教壞與他們離心離德,更加不讓兩個孩子多接觸。而父母因為小孩子還小,去看望的機會多一些。時間一長,大孫子心理有了問題,總覺得父母姥姥姥爺不愛他愛弟弟。壓抑,自卑,鬱悶,甚至變得膽小,懦弱。正因為他的這些缺點,被壞孩子任意欺凌而不敢反抗。

如今校園欺凌成了一大禍害,被欺負者往往具有某些消極情緒,缺乏自信。在遭受同伴的羞辱又無力自衛時產生了對周圍世界的不信任和無助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也表現出孤獨、自卑、學習困難(注意力分散,厭學)、人際交往障礙等問題,時間一長變得敏感、脆弱、嚴重著抑鬱寡歡,憂慮成疾。

而老楊的大孫子就是因為家長的封建思想太嚴重而人為導致孩子心靈受傷,主觀能動性不強,從而任人宰割而不敢反抗。作為家長應該營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圍,父母也應該承擔起應有的責任,不要把一切都推給老人,畢竟老年人是代替不了教育孩子的一切責任。

而學校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律教育,消除“未成年人不需擔責”的錯誤認識。經常召開法律講座,利用主題班會、隊會等形式進行教育。早期發現早期制止,監控上下學重要時段與路段。綜合運用積極教育、早期預警、現場干預、依法懲處、心理疏導等方式。懲戒教育相結合,避免校園暴力擴散成網絡欺凌。同時既做到真情關愛、真誠幫助,力促學生內心感化、行為轉化,又充分發揮教育懲戒措施的威懾作用,家校聯手對校園欺凌堅決抵制,確保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