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課“逼瘋”的家長們:孩子的教育,你要參與

自從2月10日,各所學校響應國家的號召“停課不停學”,開始線上授課後,100多萬家長帶領孩子在線學習,各大平臺有3000萬人次登錄。可線上學習才剛過去一週,就有很多家長表示自己已經被“逼瘋”。

線上教學就意味著學生要用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無論是小學,還是初高中,天天都有打卡任務,手機稍微放一放,不知哪個老師又冒出新的任務。現在的形勢就是家長手不離“機”,孩子“機”不離手。再加上大多數孩子不自覺,沒有家長盯著,就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方,該乾點啥!

本來平時給孩子輔導作業,好不容易用“遠交近攻”解決了快要“破碎”的親子關係,現在再加上陪孩子上網課,家長的內心都是崩潰的。如果家長不陪伴,上網課知識沒學到多少,反而弄傷了眼睛,耽誤了時間,還讓孩子修煉成名副其實的手機控和電腦控。

更有甚者,最近又有一個新出現的問題引發了家長們的擔憂:據紅星新聞報道,在上網課回答問題時,有部分學生對線上授課的年輕男老師喊“老公”,以及“求QQ”、“求合葬”等彈幕留言。我們暫且先不談論這樣上課是否學到知識。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家長的監督孩子,像這樣的事情肯定會層出不窮。

被網課“逼瘋”的家長們:孩子的教育,你要參與

雖然教育部已經發文增加提醒,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和校外培訓機構,在各地原計劃的正式開學日之前,不要提前開始新學期課程網上教學!建議各地可安排一些防護知識、心理健康輔導、寓教於樂等方面的網上學習內容,確保學生度過愉快的假期。

但是我們很多家長看見孩子“愉快”,自己就不愉快了。從這次因疫情而導致長時間停課中可以看出,很多家長還是把教育的任務全部都甩給老師。在學校的時候,就讓老師教;放假時,就交給各種培訓班的老師。現在突然都“停課”了,該誰教?還有網課老師啊!但我們暫且先不討論網課的教學效果,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要逃避到什麼時候呢?

1.即使“停課”,也不“停學”

錢穆先生在其“讀書與做人”的演講中說到:“學生在學校讀書,有畢業時期;但做人卻永不畢業——臨終一息尚存,即仍該做;所以做人須至死才已......讀書亦就是做人的一部分,因從讀書可懂得做人的道理,可使自己人格上進。”所以,即使離開學校,也應該繼續讀書學習。

被網課“逼瘋”的家長們:孩子的教育,你要參與

這種讀書與我們在學校為升學、考試而讀的書不一樣。無論在社會上我們是何種身份,學生也好,父母也好,我們都是具備獨立人格的完整的人,我們都應該要不斷地讀書、學習。如果只是要求孩子在學校學習,回家完成老師的作業就敞開玩,這樣孩子就會誤認為學習只是完成老師的任務。要想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就非常困難。

《論語》有云:“取乎上者,得其中;取乎中者,得其下;取乎下者,得其無。”如果我們按照做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讀書學習,而不是要求他們考好成績,考好學校。這樣培養孩子,還會成為讓我們頭疼的“熊孩子”嗎?

學習是一種習慣,而不僅僅是老師佈置的任務。即使不在學校,我們也應該持續學習。這樣才是真正的“停課不停學”。

2. 家校合作需突破“各育”,實現“共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和複雜的任務。”

真正好的教育一定是家校合力的共同教育,也就是家校共育。

但由於家庭和學校雙方育人目標不一致、育人內容有偏差、育人方式有出入、評價體系不同等因素,家校合作出現“育”而不“共”的問題。現在家校合作面臨的問題很明確:育人目標不一致。因此,相對一致的教育目標是家校共育得以實現的重要前提。

被網課“逼瘋”的家長們:孩子的教育,你要參與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對教育意識的覺醒,家長們開始有意識地介入到學校教育過程中,主動參與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教育活動。但因為家校雙方缺少對教育目標和教育觀念的溝通、交流,不僅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標存在差異,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學校對“培養怎樣的人”也會有不同理解。不同的認識折射出不同的教育目標,家校雙方如果沒有就此進行溝通,站在學生終身發展和全面發展的立場上互相理解,就不可能形成教育共同體。這種“家校教育”對於孩子身心發展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要從“各育”到“共育”,這就要求家長多和老師溝通,不要只是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有學習興趣、生活表現以及身體狀況等多方面的情況。作為一名老師,家長們和我溝通最頻繁的時候就是孩子們考試之後,一上來就問:考了多少分?全班最高分是多少?是第幾名?家長們應該要明白,考試只是階段性的測試,主要是學習的反饋,是為了幫助孩子明確學習的方向,做好下一階段的學習規劃。

除了家長和老師溝通,老師也要關注到每位孩子,給家長反饋孩子的學習情況。溝通是實現教育目標一致的最有效方式。老師作為專業教育人員,在溝通時會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心學生的精神需求、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相比家長們比較單一的關注點,老師的主動溝通也會讓家長意識到應該關注孩子各方面的成長。

3. “不停學”的還有家長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影響下,很多家庭教育模式為:家長主導,學生順從,說教為主,身教不足。一些家長缺乏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認識。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不斷學習成長,特別是進入中學階段,他們承受著升學壓力和青春期發展的問題。原本家庭是溫馨的避風港,但因為家長缺乏自我教育意識和終身學習意願,缺少相對應的家庭教育知識和經驗,不能適時轉變教育觀念和育人方式,對孩子的認識還停留在固定模式,難以真正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引路人,所以會引發很多問題。

被網課“逼瘋”的家長們:孩子的教育,你要參與

但如果家長能夠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孩子在成長的時候,我們也跟著成長。我們就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無論是“停課不停學”,還是輔導作業,我們都能從容面對。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孩子人生的起點,孩子能走多遠,取決於家長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培養好孩子,不僅僅是每個家庭幸福的源泉,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就像扎克伯格在成為父親那一刻時說:我們希望你成長的世界,好過我們今天的世界。

我們教育孩子,就是在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被網課“逼瘋”的家長們:孩子的教育,你要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