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唯物主義辯證法”解析隋朝如何成為李唐王朝的“墊腳石”


以“唯物主義辯證法”解析隋朝如何成為李唐王朝的“墊腳石”

開國之始,萬象更新


隋朝,結束了自東漢末年以來四百餘年的動盪局面,開創了大一統的時代。然而,就在它要開始勵精圖治之時,歷史卻跟它開了個大玩笑——讓它在經歷了短短三十年一統之後,就在歷史的舞臺上謝幕,取而代之的是之後照耀歷史星空的唐朝。

隋唐之間的快速交接,讓後之覽者感到了歷史的變幻莫測。新的事物總是在舊的事物中孕育產生,也必將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壯大,直至最後取代舊的事物。那麼,隋朝在歷史的交接中都為李氏王朝提供了哪些基礎,李氏王朝又是怎樣踩著隋朝這塊墊腳石登上歷史的舞臺呢?今天筆者將從“唯物主義辯證法”的角度,去解析隋朝是如何成為李唐王朝墊腳石的。

以“唯物主義辯證法”解析隋朝如何成為李唐王朝的“墊腳石”

如何做了他人的墊腳石

(一)認清社會的根本矛盾,是一個政權存活下去的關鍵。

隋朝蕩清了四百餘年的舊制度,將繁多的社會矛盾逐漸融為一體,為李唐王朝認清社會矛盾打下了基礎。用辯證法來分析這段歷史,要先明白當時的根本矛盾點是什麼?


以“唯物主義辯證法”解析隋朝如何成為李唐王朝的“墊腳石”

道不同,不相為謀


動盪的時代剛剛結束,百姓剛脫下了亂離人的身份,渴望著太平犬的安逸。這時的社會矛盾就是上層領導階級如何來安撫百姓心志,使得黎民能安心發展生產。

自古以來,大亂之後,皆需休養生息,這是因為百姓皆望馬放南山,刀槍入庫,能從此安穩過生活。民心即天意,也就是歷史的發展趨向。順應歷史趨向而動,才是一個政權生存的所在。反之,統治階級若不能順應民意、輕徭薄賦,必將會導致新政權的崩塌。


以“唯物主義辯證法”解析隋朝如何成為李唐王朝的“墊腳石”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上位者成就帝業之後,總是會以功績自滿,以享樂自娛。故隋朝傳至楊廣之時,他大興土木,開疆拓土,爭天下之美女,役九州之黎民,供一人之瀟灑。所以,此時的社會矛盾是在上位者享樂與底層百姓的安穩之間的矛盾。沒有認清這一社會矛盾的楊廣,仍在歌舞中享樂,在享樂中消費自身政權的活力。無視先人從荊棘中開國的艱難,不知宗廟即將傾頽的危急。不能認清社會根本矛盾,楊廣消耗了國運,促進了一個王朝的滅亡。

以“唯物主義辯證法”解析隋朝如何成為李唐王朝的“墊腳石”

服徭役,重賦稅

同樣的道理,唐朝初年,百姓也是剛剛從暴虐的獨夫隋煬帝手中逃出來,也是在動亂中得以喘息。他們對新誕生的李氏王朝,抱著很大的希望。面對百廢待興的國家,李氏王朝能從隋朝的失敗中,認清社會的主要矛盾,能在享樂自己功績的同時兼顧百姓的需求,這對新生政權是至關重要的。

(二)面對矛盾,不同的方法將帶來不一樣的效果。

隋朝對矛盾的處理方式不僅沒有減少矛盾,反而使矛盾升級,最終導致了王朝的滅亡。這是隋朝的不幸,卻是李唐王朝的大幸。因為這為李唐王朝的興盛提供了反面的歷史經驗。


以“唯物主義辯證法”解析隋朝如何成為李唐王朝的“墊腳石”

矛盾升級,不可調和


矛盾是對立而統一的,是不可消除的。有了矛盾就要處理矛盾,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調和矛盾,另一個就是激化矛盾。實際上這兩種方法是矛盾的不同階段,在矛盾可以調和之時,就要滿足矛盾雙方的要求,達到雙贏,形成一個平衡體系。而在矛盾不可調和時,就要激化矛盾,從而開創一個新平衡體系,使之在新的平衡中進行調和。

分析起來雖然拗口,但舉起事例來就很簡單。當歷史在發展時,歷朝歷代的君主想要長治久安,那麼就必須處理好上層階級享樂與底層百姓富足之間的矛盾。


以“唯物主義辯證法”解析隋朝如何成為李唐王朝的“墊腳石”

百姓富足,安居樂業


於是,一系列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措施都會隨著矛盾的變化而一點一點地實施,從而讓矛盾的雙方達到雙贏的局面。而這種局面在歷史上是十分難得的,縱觀華夏曆史,可以將矛盾調和好的不多,因此後人對能處理好矛盾的君主都十分稱讚,比如:堯天舜日、成康盛世、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

然而,隨著各種措施的實施,矛盾並沒有被調和好。這反而將導致矛盾不斷轉變,從而使矛盾變得越來越尖銳。於是亂世開始了,比如:春秋戰國、三國時期、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等。


以“唯物主義辯證法”解析隋朝如何成為李唐王朝的“墊腳石”

昏君當道,暗無天日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隋煬帝楊廣的劣跡無外乎兩件事情:

1.“務巡遊”

•將洛陽定為東都,大興土木,營造宮室。

•開通運河。

•治馳道。

2.“事四夷”

•北巡,幸啟民可汗帳,並且對他大肆封賞。

•西面誘西突厥獻地,設立四郡,使得謫罪之人戍之,轉輸百萬。

•招致西域諸胡入朝,花費巨大。

•居全國之兵,三徵高麗。

李世民全程目睹了隋朝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滅亡的,因此他能從歷史的教訓中總結成功的經驗。知道解決矛盾的方式,不在於創造新的平衡體系,而在於調和原有的矛盾雙方。因此,在他從政之時,頒佈“租傭調”制度,實行“募兵制”。稅收的同時治民之產,徵兵入伍兼顧百姓的生活。

(三)解決矛盾,新事物從舊事物中產生並終將取而代之。

明晰隋唐在歷史上的位置,從而知道社會矛盾,新事物是在舊制度中孕育而來的,並終將取代舊的事物。看到歷史發展的規律,從矛盾中來,又從矛盾中去。當矛盾調和好時,天下太平,黎民歌舞昇平。當矛盾尖銳不可調節之時,就是天下動盪,百姓流離失所。在分析歷史事件時,就要精準地把握歷史朝代的定位。


以“唯物主義辯證法”解析隋朝如何成為李唐王朝的“墊腳石”

調和矛盾,取而代之


對於隋朝來說,它是一個統一的開始,結束了南北朝對峙的紛亂時代,可以算是矛盾不可調和後的新局面。隋朝是處於歷史的上升期,它的歷史任務相對較輕,就是百廢待興之時,一統九州蒼生的信念,一改四百餘年的習氣,開啟實行新的政治制度即可。但輕鬆是相對的,隋朝此時不需要過多的去關注矛盾的上升,它只是要遵循歷史趨勢就好,去實施新政策就可以調和矛盾雙方。

因為此時的上層階級——隋文帝,想要江山萬代,就必須勵精圖治,而百姓剛結束戰亂,希望休養生息。即此時的矛盾雙方都在找一個平衡點,於是一個平衡的矛盾體系開始正常的運轉起來了,歷史趨勢與歷史表相統一地結合在了一起。

然而,隋文帝的努力斷送在了兒子楊廣的手中。經天緯地諡號為“文”,可見臣子對文帝的評價是多麼地高,也從側面表現出當時歷史的趨勢是多麼地明顯。逆天虐民為“煬”,可想後世對煬帝的痛恨有多深,也直接地表達了隋煬帝是逆歷史趨勢而行的。獨夫奴役天下,導致剛建立的平衡體系又坍塌殆盡,百姓又陷入了連年的戰火中。這就為李唐王朝的崛起提供了社會環境。

以“唯物主義辯證法”解析隋朝如何成為李唐王朝的“墊腳石”

李唐王朝,應運而生


在戰火中的歷史仍是在矛盾中前行,於是李唐王朝的出現是順應了歷史的趨勢,是民心所向,是眾望所歸。試想,在四百餘年戰火中掙扎的歷史,本以為能在隋朝這裡告一段落,不成想獨夫逆天,又重回動盪,此時的歷史該有多委屈。雪中送炭,正趕上了經歷過戰亂之苦的李世民,趕上了要蕩清四海,還民太平的李氏集團。那麼結局可想而知,自然是在李唐王朝的安樂窩中酣然入夢。

順應歷史的趨勢,李唐王朝與諸多起義在歷史上展露頭角,但是為什麼生存下的僅有李唐王朝。這是因為李唐王朝以軍閥之身起家,卻在之後的歷史活動中,逐漸擺脫了軍閥的出身,進而繼承併發揚了隋朝所定下的政治制度。

以“唯物主義辯證法”解析隋朝如何成為李唐王朝的“墊腳石”

大唐盛世,曠古稀有

這是一種政治意識的覺醒,意識形態的覺醒指導了李唐王朝的政治舉動。從而在舊制度中走出來的李唐王朝成為了那一時期歷史舞臺上的主角。

綜上所述,隋朝為李唐王朝篩出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為李唐王朝處理社會矛盾提供了反面案例,也為李唐王朝的誕生與發展提供了社會環境與制度基礎。所以,隋朝在歷史的發展中成為了李唐王朝的“墊腳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