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崗復工湖北出門“無障礙”

重慶:“點對點”專車抵達,出行不受限

“過完清明節就開始正常上班了,期待了好久。”4月3日,赴重慶返崗人員郭峰在電話中對記者說。

28歲的郭峰在重慶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工作,年前回到老家武穴。

3月中旬,他通過社區報備了自己返渝復工的需求,很快就收到了通知:武穴和重慶兩地人社部門聯動組織了3輛大巴車,專程送務工人員前往重慶。

3月20日下午,載著116名返渝務工人員的專車在警車護送下駛上高速。

“車上有專門的工作人員,為我們提供食物和水,每隔4個小時,武穴和重慶方面都會打來電話,詢問車上人員狀況。”郭峰說,在兩地人社部門的關心下,專車於3月21日下午順利抵達重慶。

“我們在客運站下車,工作人員細心地統計了大家各自回家的方式,以便做好後續安排。”郭峰說,他選擇打出租車,回到位於重慶渝北區的家中。

返回重慶前,社區工作人員曾告訴郭峰,對湖北籍人員出入沒有限制,建議將湖北健康碼轉為當地“渝康碼”。

“回來沒幾天,社區安排我做了健康檢查。”郭峰說,回到重慶後,他可以自由進出社區,社區還派人送來生活物資。

據瞭解,重慶市對於外地赴渝人員有明確規定,對持有渝康碼或健康證明的,不進行隔離,保證正常出行。

山東:落實“不隔離”規定,接受健康檢查後就可上崗

4月3日,當記者聯繫到在山東的李昌林時,他正在廠裡忙活。

“3月30日從恩施出發,31日到達山東威海。”李昌林說,到達後沒有隔離,做了健康檢查,4月1日便正式上班。

李昌林所在的威海鑫弘重工有限公司,有25名恩施人。

“復工的第一天,包括老闆在內的管理人員,都到門口來迎接我們,說歡迎我們回家。”李昌林說,廠裡告訴他們,需要什麼東西,隨時跟廠裡說,隨叫隨送。

“吃住都在廠裡,一切都很順利。”現在,李昌林和恩施老鄉們都一心努力工作,“要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

據瞭解,日前,山東省正在加快推進健康通行碼跨地區互通互認,該省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印發《山東省健康通行碼應用工作暫行規定》,其中明確提出,規範跨省人員健康通行碼應用。

該規定要求,對於低風險省份赴山東人員,可通過“轉碼”,獲取山東省健康通行碼,持綠碼一律通行。各地不得設置通行附加條件,不採取集中或居家隔離措施。

浙江:恩施5000餘務工人員“一站式”就業

截至4月4日,恩施州與杭州市累計安排專列5列、包車286輛,“點對點、一站式”輸送恩施籍員工504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25人。

恩施州人社局局長鄭開廷介紹,恩施州是杭州市脫貧攻堅對口支援地。兩地人社部門精誠協作,全力助推恩施州外出務工人員赴杭赴浙返崗復工。

恩施州成立農民工外出務工服務保障辦公室,對全州常年外出務工的84.6萬人摸底調查,採集有效信息42.7萬人,其中在浙江務工的有8.7萬人,疫情後想返崗浙江的農民工4.38萬人。

恩施州人社局聯合杭州市人社局和人力資源公司,收集適合恩施勞動力的崗位近5萬個,組織舉辦網絡招聘會15場,通過網絡發佈崗位信息29期,為杭州市蕭山區洲際食品公司輸送農民工169人。

3月17日,湖北省與杭州市率先實現健康綠碼互認,恩施州人社局與杭州市、紹興市等地迅速對接。3月18日,杭州市開出首趟恩施勞務協作扶貧專車,146名恩施員工乘6輛大巴返回杭州。3月21日,恩施至杭州首趟勞務協作扶貧專列輸送1071名恩施籍務工人員復工,其中240人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員。3月24日,杭州市餘杭區又開設湖北籍務工人員返崗專列,從恩施州出發,途經並停靠宜昌東、荊州、仙桃西、麻城北4站,最終載著1291名湖北籍人員到達杭州市。雙方通過“輸出有組織、健康有檢測、全程有防護、到達有接車、全程可追溯”方式,保證了恩施籍員工“從家門到車門、從車門到廠門”的閉環管理。

杭州對口支援恩施州工作隊隊長吳槐慶介紹,杭州恩施正攜手推進“四千行動”,即:“千人轉移就業”行動,發揮杭州市近300家就業扶貧基地作用,全年新增1000名貧困勞動力來杭州就業;千人技能培訓行動,通過崗前培訓、訂單培訓、技校培養等,組織4500名貧困勞動力參加;千名創客培育行動,發揮杭州數字經濟和創新創業資源優勢,支持恩施州開展創業師資培訓、網絡創業培訓1000人;千名鐵軍攻堅行動,選派1000名“鐵軍”深入攻堅一線,切實把疫情防控和就業扶貧各項工作抓實,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