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誕生後的125年裡,都經歷過哪些大災大難?


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的三個多月以來,無數的行業或多或少受到影響,這其中文化旅遊行業可謂首當其衝,作為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業也遭遇到其誕生125年以來的最大危機之一。2020年1月23日,原定在大年初一上映的幾部影片接連宣佈撤檔,通常都是“群雄逐鹿”而最具看點的年度最強檔期——春節檔被迫首次取消。截止目前,雖然較少部分影院曾短暫復工數日,但大多數影院已經連續停業超過兩個月。

在我國疫情基本受控之際,國外地區的新冠疫情又在多點爆發,歐洲和北美先後成為疫情的“震中”,發達國家的電影院也都難逃歇業的命運。截止3月底,全球所有電影市場現有的近20萬張銀幕只剩不到1000張還在正常營業,主要分佈在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等市場。而隨著疫情的進一步蔓延,未來餘下的這少部分影院恐怕也只能跟隨“歇業”的大潮。回顧電影放映行業在過去一百年經歷的所有大事件,本次疫情造成的直接影響是絕無僅有的。

早在1896年,美國路易斯安納州的新奧爾良市便成立了第一家專門播放電影的影院,而加州洛杉磯在1902年便有了第一家專門為放映影院而設計建造的建築。1913年在紐約開幕的“Regent”(統治者)戲院揭開了美國電影院設計的20年全盛期,在這期間發生了兩件大事,分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西班牙大流感(1918年流感大流行)。


電影誕生後的125年裡,都經歷過哪些大災大難?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大流感是上個世紀影響最大的全球公共衛生事件,持續三年之久的疫情導致數千萬人死亡,其中死者最多的是青壯年人群。根據史料記載,當時許多大城市都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場所,電影院、舞廳、運動場所等都被關閉長達超過一年。不過,當時全球的影院數目也都屈指可數,真正受到影響的從業人士也遠不能與本次新冠疫情相比,畢竟當時每年也並沒有多少部電影產出。但毫無疑問的是,西班牙流感對早期的影院建設和發展並不成熟的電影行業仍造成不小的波及。


電影誕生後的125年裡,都經歷過哪些大災大難?

電影誕生後的125年裡,都經歷過哪些大災大難?

西班牙大流感


時間到了1929年底,一場規模空前的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隨後又迅速席捲全球其他地區。由此,美國陷入了長達十年之久的經濟大蕭條。比較令人奇怪的是,在那段特殊的時期裡,電影行業卻逆勢而上,迎來了空前的繁榮時期。1927年,有聲電影正式出現,幾年後彩色電影的問世進一步激起了觀眾們的好奇心。即便當時很多人面臨失業和破產的困境,但也不惜將政府的救濟金用去排隊購買電影票。據統計,1939年美國1.5萬家電影院票房收入高達7億美元,其中票房冠軍《亂世佳人》就收穫3200萬美元,該片經過此後的多次重映,累計票房高達2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在80年後的現在,2020年的北美目前也只有一部影片票房突破2億美元,當然這是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不然光是內地春節檔也會有三至四部影片票房超過2億美元。


電影誕生後的125年裡,都經歷過哪些大災大難?

美國經濟大蕭條,好萊塢的“黃金時代”


大蕭條時代誕生的《一夜風流》《小婦人》《亂世佳人》等作品都成為影史經典,而1920年代末至1940年代末這段時期也被稱作好萊塢的“黃金時代”。

這段時間內,不管是西部片、鬧劇、音樂劇、動畫片還是傳記片都百花齊放,當時米高梅公司主宰電影市場,旗下的明星包括“好萊塢之王”克拉克·蓋博、萊昂內爾·巴里莫爾、珍·哈露等等,有如天上的星星一樣璀璨奪目。同時期,華特迪士尼公司也取得偉大成就,當時上映的《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至今仍是文化影響力最大的動畫片。在大蕭條時期,經濟危機給電影創作帶來許多靈感,而特殊市場環境也促成好萊塢形成一整套影片的生產模式和公司體制,這對於後續數十年電影發展都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電影誕生後的125年裡,都經歷過哪些大災大難?


由於美國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方,本土基礎設施絲毫沒有受到戰爭破壞。而在這段時期內,美國電影工業依舊蓬勃發展,電影的受眾規模以及影片創作內容都在此時明顯提升。二戰時期,羅斯福政府對電影業採取政策上的扶持,給予其享有和新聞業一樣的自由,這讓好萊塢可以宣揚意識形態,比如華納兄弟出品的《卡薩布蘭卡》就在輸出“美利堅民族性”的價值觀。

同時,二戰也導致美國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相對短缺,當時曾出現膠片供應不足以及拍攝場地建造材料不足等現象,導致好萊塢公司被迫大幅減產。不過,好萊塢卻利用較少數目的影片換來了更豐厚的利潤。而美軍在二戰時期成為好萊塢電影的宣傳員,美軍所到之處,必然會帶去好萊塢電影的流行,而好萊塢也順理成章地攻佔歐洲以及日韓等市場。總之,美國通過二戰在政治文化上全面超越西歐,而好萊塢電影也藉此成為美國和全世界分享的共同文化形態。二戰結束後, “派拉蒙法案” 使電影製作和影院分家,而電視機出現和普及也打破電影業在娛樂界的霸權地位,好萊塢黃金時代就此落幕。

隨後的朝鮮戰爭和越戰都是發生在較小區域的局部戰爭,對全世界的電影行業影響並不顯著,不過以相關時期為背景的電影也不在少數,畢竟“電影可以緩解甚至治癒戰爭導致的心靈創傷,並且激起文化反思以及反戰思潮”,代表作有《獵鹿人》《現代啟示錄》,而我國的《集結號》以及韓國《高地戰》等片也都屬於佳作。

20世紀末也發生過影響電影市場格局的事件,那便是98年的亞洲經融危機。這場危機對中國香港、韓國和新加坡等港片大市場造成較大沖擊,從此之後,這些市場多數徹底淪為好萊塢電影的天下,香港電影的市場主導地位逐漸式微。而韓國則在金融危機後提出“文化立國”的國策,當地政府開創多個投資基金管理機構,為本土電影業的發展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1999年上映的韓片《生死諜變》耗時兩個月打破《泰坦尼克號》的影史紀錄,而“大船”在內地市場的票房紀錄等到2009年才被災難大片《2012》改寫。

上述歷史大事件都對電影業的發展影響深遠,但對全球電影業的衝擊仍無法與本次新冠疫情相比。就拿2003年的非典疫情來講,處於重災區的中國香港當時雖然票房嚴重下滑,但影院卻都未曾停業。而在大上週,港府已經強制要求所有影院停業兩週。而2003年3月,香港市場電影總票房雖比2002年同期下跌47%,但是仍錄得4340萬港元,而香港本月前三週票房只有2000萬港元左右,創下三十多年的最差紀錄,比非典時期還更為慘淡。在內地市場,非典時期的電影院日子也不好過。據當時的報道,疫情最嚴重的廣州同期票房跌幅也高達五成,而北京的一些電影院也因疫情而倒閉。

不過,在SARS疫情結束後,當年我國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市場迎來不少國產佳作,《黑客帝國2》等好萊塢大片以及《手機》《天地英雄》等國產佳作接連取得不俗票房成績,讓2003年全國總票房歷史首次突破10億大關。而在北美市場,2003年度總票房也達到92.1億美元,同樣也創造歷史最高紀錄,SARS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整體來看,2003年非典疫情影響的範圍只是極少數國家和地區,對全球電影市場的影響也遠小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絕大部分市場都完全未受影響。


電影誕生後的125年裡,都經歷過哪些大災大難?


新型冠狀病毒比SARS具有更強的傳染性以及更長的潛伏期,而且較多的無症狀感染者更是防控中的難點。SARS全球總病例只有8000左右,死亡人數還不到1000,而新冠病例早已突破百萬大關,目前已經奪走6萬多人的生命,給全人類帶來了自二次大戰以來的最大危機。雖然目前我國本土疫情已經基本受控,但國外的疫情卻在加速蔓延,境外疫情還有反輸入的現象。在歐洲和北美的諸多電影院都已停業,內地影院的復工也因為輸入病例的增加而被叫停。據外媒報道,僅美國就已有15萬電影院從業人士失去工作,而這次疫情至少還將讓全球票房損失170億美元以上,目前僅亞太區第一季度票房跌幅已經高達85%。疫情也已導致4月至6月幾乎所有的電影延期上映,大部分國家的電影、電視拍攝工作也暫時停擺,北美暑期檔也基本上告吹。


電影誕生後的125年裡,都經歷過哪些大災大難?


目前要總結本次疫情對電影行業的具體損失還為時尚早,畢竟影院放映和影視製作何時迴歸正常還是未知數,影視行業暫時將處於“冰封期”。根據美國的一項最新調查,有49%的消費者表示即便疫情完全平息,他們也要再等數個月才回歸影院,有28%的影迷表示將在恢復正常後,也會酌量減少觀影次數。如此看來,即使在疫情好轉後,電影行業還將經歷較長一段時間的“調整時期”,想要立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恐怕也不太現實。無論是已經比較成熟的北美市場,還是近幾年增長勢頭迅猛的內地市場,都無法避免疫情造成的沉重打擊。只能希望國內外的疫情能夠早日受控,電影行業才可早日盼來“柳暗花明”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