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談政府刺激這點事


上一篇文章,我寫了保民生第一,保就業第二,保企業第三。


很多讀者覺得很難理解,如果不能保住企業,如何能保住就業和民生。今天就嘮嘮這個事情。


1、


這次美國的救市,本質上資金來源就是印鈔。政府發國債,美聯儲印鈔票買國債。但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聯儲印鈔票的後果是全球共同承擔,所以美國可以肆無忌憚的印鈔票。但中國不行,中國印人民幣的後果基本都是中國人自己承受。


對政府來說,發債印鈔來籌集資金是非常容易的。怎麼有效的把發債印鈔籌集到的錢花出去,才是難事。


無論是給個人發錢,還是給企業發錢,給誰發都是最大的問題?保民生,就要把錢發給真正需要的人。


怎麼找到那些真正需要這個錢的人?說起來簡單,發給窮人,發給失業的人,發給難以維持生計的人。但怎麼識別出這些人?


保企業,就是要把補貼或貸款給優秀有競爭力,但因為疫情出現暫時現金流問題的企業。而不是給已經毫無競爭力的企業續命,更不能給騙補的不良企業。


發錢,實際上沒這麼容易。


2、


首先,得找到窮人,誰是窮人?


中國的不少政府部門的能力勝過美國的類似部門,但有一個部門是不如的。就是收稅的部門。美國收稅的部門IRS,斂錢的能力比中國的國稅局強,至少在收個人所得稅方面的能力,比中國強多了。


這次美國全民發錢,就是通過IRS系統中的退稅銀行賬戶,把錢發下去的。幾乎每一個美國人的收入,都逃不過IRS的監控。


1979年的一本書認為美國IRS稅收申報中涉及的人,覆蓋了美國93.22%的人口。當前美國的總勞動人口大概1.6億,而每年的稅收申報數量,也有1.55-1.56億。


再談談政府刺激這點事


基本上,美國每個人的收入,都在稅收部門中有一個記錄。而美國人一般是不敢虛假報稅,隱瞞收入的。美國稅務部門的執法力度非同小可。


美國有專門的稅務警察,他們的權利比普通警察、和法官都要大!如果納稅人不繳清稅款,可以凍結存款、封閉私宅、收繳財產。他們還有查處權,可以查閱納稅人賬戶、存款,查封納稅人私有財產,並拍賣。在他們面前你的存款都是透明的。


美國搖滾明星邁克爾傑克遜在2009年去世,但他的遺產稅務問題,直到2018年還沒有解決。IRS要求傑克遜的遺產繼承人補繳5.05億美元的稅款和1.97億美元的罰金。IRS認為傑克遜的遺產處理人給遺產的評估價值過低。其中最核心的爭議就是傑克遜本人的“形象”和“公眾喜好度”應該估多少錢...... 明星死了,明星的形象和公眾喜好,還要做估值上稅...... IRS認為,傑克遜的形象值幾億美元,所以為這個形象,得交上億美元現金稅款。


美國富豪願意把財產捐給自己控制下的慈善基金會,也是有原因的。不捐出去,死了肯定要被敲骨吸髓一番。


IRS的力量,使美國政府對美國公民的真實收入,瞭解的八九不離十。


不像美國IRS幾乎覆蓋了全部美國人民。中國並沒有全民準確的收入檔案。19年減稅前,繳納個稅的人數總額大概1億多,減稅後只有幾千萬,也就佔全部就業人數的10%。另外,很多人也沒有全額納個稅。


不交個稅的人裡面,有收入達不到起徵點的,也有不拿工資,吃喝玩樂都是父母給的富二代。


如何把窮人找出來?靠稅務記錄是不可能的。真正的窮人,都不在稅務機關的名冊上。


有人說,國家不有貧困統計嗎?每個地方都是貧困戶的統計,為啥不用。是的,可以用,但用這個,那不就是繼續加強扶貧嗎?和很多人心目中的美國式發錢,完全不一樣。


目前,有地方政府為拉動地方經濟,給城市居民發放消費券。然而,這個不是給窮人。有能力發消費券的地方政府,都是發達地區或大城市,這個屬於本地消費。拿到的人,也不都是窮人。


如果中央層面上給貧困人口發錢,從執行上,也只有依靠扶貧這個體系。走扶貧,這個錢是發不到絕大多數城市居民和網民手中的。


3、


第二個選項是發給失業的人。那麼問題有來了。即使是美國這樣失業保險覆蓋面遠比中國廣泛的發達國家,也有幾千萬的零工就業者缺乏失業保險。這次美國刺激方案中的很大部分就是要覆蓋打零工的就業人口。然而,如何統計打零工的人是不是真正的失業,也會是一個潛在問題。


在我國,這個問題更加嚴重。2018年的一篇文章中,認為目前失業保險的覆蓋率只有50%,而農民工只有17%。失業保險領取門檻也比較高。


再談談政府刺激這點事


如果我國和美國一樣,通過加大失業保險發放來幫助失業人口,也會存在問題。因為50%的勞動力根本沒有申報失業保險,並不在失業保險的數據庫中,如果只向失業保險數據庫中的失業人口發放補貼,則漏掉了真正需要補貼,又沒有失業保險的50%的勞動人口。


如果說我們希望補貼那些沒有失業保險的人,但又沒有一套系統和數據庫,能找到這些人。


4、


把錢補貼給企業也一樣不容易。如何保證把補貼給到真正困難需要的優秀企業?


無論是補貼還是優惠貸款,首先是救急不救窮。企業本身得有競爭力,因為疫情原因出現短期現金流問題,政府可以救助。如果企業本身已經沒有競爭力了,政府救也沒用。此外,有些企業困難是因為現金全部抽走轉移,靠銀行貸款維持運轉,然後叫苦連天。還有些企業一門心思就是從政府手裡拿補貼,靠著政府的錢活著。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國家為了促進新能源發展,給企業重金補貼。確實在短時間把新能源汽車產量推到了世界第一。但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新能源補貼有多少給了騙補的企業?


2016年披露,自2009年起,中央財政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予以補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資金334.35億元,此次調查出騙補和違規謀補總金額佔補貼總額為92.7073億元,佔補貼總數比為27.7%。


這還只是中央財政部分。地方政府往往會1:1補貼。


國家給6-8米純電動中巴車補貼標準為30萬元/輛,有些與國家補貼1:1的地方政府也補貼30萬,於是一輛最多就能有60萬元。有個企業偷工減料生產的車,成本還不到60萬。


為了防止騙補,國家還是做了一些防備。比如,補貼需要買方(使用方)申請,不僅僅是賣掉就給補貼,賣掉還要真正能用起來。


但不良企業還是找到各種辦法鑽空子:


招數一:技術騙補:初級手法是使用低標準電池、虛報續航里程,中高級手法是將假裝售出的電池拆分倒賣。運氣好的話,你買到低技術含量產品,比方說號稱續航150公里,開到80公里就擱淺;運氣差,會碰上安全性有問題的車。


招數二:自產自銷騙補。首先成立一個汽車租賃公司,生產出電動車後再倒手過繼給自家的租賃公司,左手一個慢動作運球到右手,自產自銷形成閉環了……而國家是賣出一臺就補貼一臺,補貼順利到手。


招數三:仙人跳騙補:關聯企業之間,比如說使用車輛的企業、購買車輛的企業和生產銷售的企業大部分是有關係的,有的有市場關係,有的有供貨關係,互相之間打好招呼,互相之間勾結做虛假的銷售。以央視曝光的吉姆西客車為例,先和客戶籤個50單,交付幾輛之後攛掇買家向政府提交申請補貼,實際情況卻是根本沒有能力或意願交付剩下的單量。


新能源車“騙補”之時,其實無論手法多麼“高明”,其“售出”的車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車輛並沒有真正被利用(行駛)。


所以國家在2016年補貼政策中加入了一條限制——“除私人購買新能源乘用車、作業類專用車(含環衛車)、黨政機關公務用車、民航機場場內車輛外,其他類型新能源汽車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2018年改為2萬公里)”。


為保證監管力度,工信部還委託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針對新能源汽車運行建立了監管平臺,採用“企業—地方—國家”和“企業—國家”兩個途徑的傳輸,在國家平臺對兩組數據互相驗證核實,並且在車端安裝車載終端,監控並反饋所需行駛數據。為了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平臺還為最終核算以及“未能錄入”等情況制定了一系列規則,以保證“公平公正”。


一個看上去合理的補貼政策,被不良企業各種鑽空子,國家不得不用各種手段查缺補漏。


如何保證把貸款和補貼給到真正困難需要的優秀企業,而不是給到那些現金全部抽走轉移,靠銀行貸款維持運轉,然後叫苦連天的企業。還得小心不良企業鑽空子騙補貼。


這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5、


十幾年前,我曾經在軟件行業工作過。那時的軟件業很難做。企業做幾千萬的硬件投入,分給軟件的預算不過幾十萬。軟件企業在市場上舉步維艱。


國家為了扶持軟件行業,有很多政府項目和扶持政策。政府項目真是好呀,一兩百萬的項目,做完後,找專家開個驗收會就可以結項了。最終反正也沒啥人真的用。市場的項目完全不一樣,一共幾十萬的項目,客戶壓著尾款不給,讓你做各種定製化需求,無理的要求層出不窮。企業上互聯網上不去了,都要你派個工程師去解決。


最終,有些企業就越來越不願意做市場的項目,天天圍著政府轉,拿政府單子,過的很滋潤。有點理想,希望自己做商業市場的軟件企業,越走越難。


幸好後面出了個互聯網革命,給了軟件行業很多人在市場上搏殺賺錢的機會,從小到大,從消費者身上賺到了錢。


政府補貼拿的確實爽,政府項目也好做,但是,靠政府x項目是無法培養出一流企業的。


6、


發債容易,印鈔更容易。但債要靠未來稅收還,印鈔的成本更是每個國民都得承受。這筆錢如果給錯了,受損的是每個人。


新能源車騙補的案例 好心沒辦成好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漏洞被抓住,國家損失巨大。


保民生,從中央層面,還是隻能走扶貧這條線。


從地方層面,可以發城市範圍內的拉動消費的消費券。


保就業,必須認識到會存在大量企業倒閉,大量職工失業的現實。


對線下零售娛樂業,政府想辦法協調業主和租戶,通過租金減免減輕租戶的壓力。對於業主,租戶破產重新招租也很難。適當妥協有可能雙贏。


沒辦法救每個企業,沒辦法不出現失業。保就業,不是不讓人失業,而是要想辦法增加一些中低薪的崗位吸納失業人群。全民發錢容易給到不真正需要的人。


不如創造崗位,讓真正失業的人,不管有沒有失業保險都找到新工作能拿到錢。如果有企業能提供這樣的能吸納大規模就業的中低薪崗位,可以給一些按人頭的,發給員工的補助。


比如很多業務都遷移到在線了,客服,內容審核,都需要低薪低技術勞動力。


保企業,重點扶持中小企業,不能大水漫灌。救急不救窮。發現騙取補貼一定嚴懲。


對城市白領:房貸消費貸的還貸壓力最大。租房可以換地方租小的,獨居變合租。但房貸不能不還。對首套剛需房房貸給一些有上限的貼息。


錢好印,如何把錢有效的發下去才是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