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42歲因病去世,留下了6個未成年孩子,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這樣說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為人類服務一直是馬克思,一生所貫徹的信念。

而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同樣有一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他的名字叫做焦裕祿。焦裕祿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蘭考,他在蘭考擔任縣委書記時所表現出來的“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更是被後人稱之為“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42歲因病去世,留下了6個未成年孩子,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焦裕祿精神是我們民族這個時代的脊樑,他的光輝事蹟,激勵著廣大黨員,一心一意為天下蒼生謀福利。焦裕祿一生清廉,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任勞任怨,發揮老黃牛精神,年僅42歲便因為肝癌倒在了崗位之上。他去世的時候,還留下了6個還未成年的孩子。焦裕祿去世五十多年,已然過去了幾代人的時光,如今他的六個子女究竟如何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962年的冬天,正是中國國民經濟困難的時期,全國多地的自然災害都極為嚴重,蘭考也不例外。風沙、內澇、鹽鹼,農業的產量極低,底層群眾的生活苦不堪言。就在這時候,焦裕祿受黨的委派來到了蘭考。

焦裕祿以身作則,不畏艱難困苦,時時刻刻衝在改造生產的第一線。在蘭考任縣委書記時,他帶領蘭考的幹部與群眾抗災自救,挖河排澇、封閉沙丘、根治鹽鹼,投入

“除三害”的鬥爭之中。

焦裕祿42歲因病去世,留下了6個未成年孩子,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實事求是、嚴於律己是焦裕祿的工作作風,他常常深入調查蘭考的底層生活狀況與排險生產進度,親自監督,這才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從而找到了戰勝蘭考自然災害的正確方式,帶領蘭考人民過上了吃飽穿暖的生活。

在進行底層調查的時候,焦裕祿帶病實幹、關心群眾,冒著狂風暴雪,忍受著肝病給他帶來的劇烈病痛,一連走訪了九個村子,訪問了幾十戶群眾。但是,他卻依舊堅持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沒烤群眾一把火,更沒喝群眾一口水。

到了梁孫莊梁俊才的家,家裡只有一位臥床不起的老大爺與一位雙目失明的老大娘。老大爺問他:“你是誰呀?大雪天來幹啥?”焦裕祿握著老大爺的手,誠懇地說:“我是您的兒子,主席叫我來看望您老人家的。”

老大爺感動得熱淚盈眶,連聲道好說:“解放前,大雪封門,地主逼租,攆得我串人家的房簷,住人家的牛屋。還是黨好,社會主義好。” 正是這樣的一位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好乾部,卻沒能躲過病魔的來臨。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同志病逝。他死後,人們在他病床的枕下發現兩本書:一本是《毛澤東選集》,一本是《論共產黨員修養》,這是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直以來的信念與追求。焦書記下葬那天,蘭考幾乎所有的人民都來看他,直到所有人都見了焦書記最後一眼,才讓他入土為安。

業而不怠,童而不慣

焦裕祿說:“新幹部不參加勞動,就不能明確樹立階級觀點、群眾觀點;老幹部長期不參加勞動思想就要起變化,要變顏色。” 無論工作多忙,焦裕祿總是身體力行地堅持參與到集體生產勞動之中。他經常捲起褲腿和群眾一起幹活,群眾身上有多少泥流多少汗,他身上就有多少泥多少汗。

焦裕祿42歲因病去世,留下了6個未成年孩子,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就在縣委決定他住院治療的前幾天,他還揮舞鐵掀在紅廟公社葡萄架大隊,和群眾一起勞動。從群眾中來,往群眾中去,說的正是焦裕祿這樣的黨員幹部。

焦裕祿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他因為工作原因身體不堪重負,家裡子女較多,生活也比較困難,衣帽鞋襪都是拆洗了許多次的,縫縫補補卻始終不換新的,可是他堅決拒絕給他救濟,就連辦公室裝修他都十分嚴肅地禁止。

他說:“蘭考,是個重災縣,人民的生產、生活都很困難,我們應該首先想到他們。要把這些錢用到改變蘭考面貌的偉大事業上去,用到改善蘭考人民的生活上去”。不僅如此,焦裕祿還經常教育子女穿衣要樸素,生活要節儉。

有一次,焦裕祿發現大兒子去看戲,並且因為自己的原因戲院沒有收票錢,便生氣地將兒子教育了一頓,讓孩子把票錢如數奉還給戲院。嚴於律己的焦裕祿,他死後留下了六個未成年的孩子,他們曾經也不明白父親如此艱苦樸素的原因,如今卻在自己的崗位上,

延續著他們父親的精神

焦守鳳

長女焦守鳳生於1945年,她是家中長女,要幹農活還要照顧弟弟妹妹的,童年並不幸福。在一次採訪中回憶道:“別人都覺得父親當了縣委書記我們是借了他的光,其實不然,當時的她不但一點也沒有沾上父親當縣長的光,反而衣食住行還不如普通人家。

焦裕祿42歲因病去世,留下了6個未成年孩子,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她的衣服經常是縫了又補,補了再繼續穿。”本可以在縣委辦公室擁有一份體面工作的她,卻被父親安排去了醬菜廠做工人,這讓當時的焦守鳳十分怨恨父親。

後來組織上調焦守鳳到開封市總工會工作,像父親一樣,她事事為老百姓著想,處處為人民服務,從不搞特殊化,也受到了當地百姓的高度評價。 上世紀90 年代,開封進行國有企業改制,她的兒女及其家庭全部下崗,焦守鳳也像當年父親教育她一樣,嚴格要求子女靠自己實現再就業。

焦國慶

焦裕祿42歲因病去世,留下了6個未成年孩子,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焦國慶是焦裕祿的長子,焦裕祿去世的時候,他的年紀還很小。1968年3月,初中畢業年僅十七歲的焦國慶走入軍營,後來被分配到瀋陽軍區的“董存瑞部隊”,這一干就是21年,在這21年間,“董存瑞班”班長的事蹟更是上了《解放日報》。後來因為他身體原因被調去了稅務局,如今的他早已從崗位上退了下來,享受著老年生活的愜意。

焦守雲

焦裕祿42歲因病去世,留下了6個未成年孩子,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焦守雲是焦裕祿的次女,擁有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她追隨著父親的腳步,勤勉工作,過著平凡的生活。可她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個人,13歲登上天安門接受領導人的接見,當過火炬手傳遞聖火,同時她還在20歲時成為年齡最小的中共十大代表。焦守雲的一輩子幾乎都在致力於宣傳“焦裕祿精神”,把宣傳整理父親的事蹟當做自己的責任與工作的一部分,她就是一位偉大的傳承者

焦躍進

焦裕祿42歲因病去世,留下了6個未成年孩子,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焦躍進是焦裕祿的次子,目前是政協第十二屆開封市委員會主席、黨組書記。從政這許多年,他一直兢兢業業地工作,將父親“焦裕祿的精神”視作自己的畢生信念,始終不忘蘭考的那些許回憶。

焦守軍

焦守軍是焦裕祿的第五個孩子,在17歲、正值豆蔻年華的時候,她便義無反顧地從這個院落離開,踏上了去往西南邊陲的道路成為一名女兵,一去就是40多年。據她所說,焦守軍這個名字是她後來自己改的。

焦裕祿42歲因病去世,留下了6個未成年孩子,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1972年入伍,焦守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戰功卓著。雖然她對於父親焦裕祿的記憶並不多,但“焦裕祿精神”始終伴隨著她的成長,使她成為了一名令人驕傲的人民解放軍,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軍隊。

焦保鋼

焦保鋼是焦裕祿最小的孩子,在蘭考縣公安局刑警隊工作。因為他辦案驍勇幹練,屢建奇功,周圍人總會稱讚他一句:“保鋼是公安戰線上的一塊好鋼。”後來焦保鋼在河南省公安廳督察處工作。

2013年,焦保鋼因腦溢血去世。國家建設需要“焦裕祿精神”,各行各業的發展也需要“焦裕祿精神”。焦裕祿的子女們就是“焦裕祿精神”最好的詮釋者,他們秉承了焦裕祿的偉大人格,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展焦裕祿的精神,將焦裕祿的精神更好的傳承了下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焦裕祿是個好乾部,蘭考縣在焦裕祿的鼓舞與帶領下,蘭考三害“內澇、風沙、鹽鹼”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如今蘭考的發展也比以往更加好。

焦裕祿是所有黨員幹部學習的優秀楷模,無論現在還是未來,焦裕祿精神都將感召、鼓舞一代又一代青年黨員,堅持實事求是、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往群眾中去,焦裕祿精神就是我國為官參政者最基本的道德堅守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同志病逝了。焦裕祿同志一直將自己視作人民的公僕,他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揮淚繼承壯士志,誓將遺願化宏圖”,這就是蘭考人民最重要的誓言,這也是他們與焦書記定下的約定,他們化悲痛為力量,將更多的汗水與辛勞,投入到改造蘭考大地的之中,因為這片土地,曾是他們最敬愛的焦書記所守護過的。

焦裕祿42歲因病去世,留下了6個未成年孩子,他們現在怎麼樣了?


蘭考全縣黨員、幹部和群眾,他們始終記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焦裕祿同志,記得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焦裕祿,記得艱苦創業、奉獻自我的焦裕祿,記得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的焦裕祿,這就是焦裕祿留給蘭考人民的無價之寶。

這件無價之寶,在這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譜寫出最優美的篇章,又如同蒲公英一般,飄散到世界各地,讓全國人民在“焦裕祿精神”的鼓舞之下,推動國家的發展更進一步。焦裕祿同志徹底改變蘭考面貌的遺願,正在蘭考人民的繼續奮鬥中逐步變為現實。

焦裕祿精神永不過時,那是我們民族的精華。所以與其說焦裕祿是中國的,不如說焦裕祿代表了全人類一種共通的精神和情感。實現中國夢,就要弘揚中國精神、民族精神。傳承這樣的一種民族精神,應當是我們每個人的歷史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