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羅直播帶貨,看普通人如何進行可操作的認知迭代?

(一)老羅帶貨,是勇敢擁抱新事物,還是“墮落”?

大家都被老羅直播帶貨的熱搜刷了屏。

很多人奔著情懷為他捧場,幫助他完成1億元的消費奇蹟;很多人也是圖新鮮刺激,真“活久見”的場景之一,新奇地圍觀;也在直播結束後,快速地吐槽,老羅帶貨實在是不認真,不敬業,強烈對比出直播界一哥一姐,李佳琦和薇雅,是真的有技術含量和業務能力的,至少不是誰來都可以做得到。

原來,除了對比出不善言辭的明星,木訥不機靈;曾經的佔據輿論主流,會講故事談情懷的老羅,也需要改善和適應。

從老羅直播帶貨,看普通人如何進行可操作的認知迭代?

但我不覺得老羅進軍直播界,是值得吐槽和惋惜的:

一是誰都不是生來就會,都需要成長和學習,總要試錯和犯錯,自我糾結後改進;

二是為了生存,抓住風口,憑本事賺錢,哪裡有站著賺錢,坐著賺錢和跪著賺錢,如此矯情的說法?

薇婭,淘寶第一主播:

  • 2018年全年銷售額:27億元
  • 2019年618總銷售:5億元
  • 2019年10月10日單店銷售:3.23億。
  • 2019年10月20日,雙十一預售第一天,薇婭預售產品總值預估10億,是她去年雙十一成交額的3倍左右。
從老羅直播帶貨,看普通人如何進行可操作的認知迭代?

李佳琦,2019年的超級網紅,頂級流量,賺錢機器。現在排名第二。

  • 他銷售賺錢按分秒來算,他曾15分鐘賣掉15000支口紅,3分鐘賣完5000單某國際大牌精華露,銷售額超600萬。還創下了一秒賣完8000套某國外有機品牌的套盒。

不管是單看銷售數據,或者是增長率,僅僅一個個人品牌所具有的商業價值,真的要把很多傳統企業比下去。

從老羅直播帶貨,看普通人如何進行可操作的認知迭代?

除了這兩大巨頭遙遙領先,前100名直播大號,雖然沒有如此高知名度,業績也比一般人想象得要成功很多。

  • 今年雙11期間,超過10萬商家都開通了直播。雙11開場1小時3分鐘,淘寶直播引導的成交額,就已經超越去年雙11全天的直播成交額。
  • 開場8小時55分,直播引導的成交額已經超過100億,超過50%的商家都通過直播獲得了新增長。
  • 雙11全天,直播帶來的直接成交額,更是達到了150億人民幣。

就像馬雲說過的:

大部分人面對一次機遇的到來,都必將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如果我們還覺得直播是一件提不上臺面的職業,對這些個人IP背後的商業價值一無所知的話,固執己見地瞧不起他們,那真的是我們的認知迭代出現了斷層。


(二)我們的認知迭代過程中,可能遇到什麼樣的問題?

這本由英國廣播公司電臺製作人卡羅琳•威廉姆斯,根據自己親身經歷,總結出的《認知迭代》一書,記錄了自己用多種現代科學方法嘗試了不同的干預措施,尋找到自己缺失的方向感,提升注意力,改掉了不健康的焦慮習慣,提升了令人尷尬的數學技能,而且還深入探尋了大腦裡更神秘的角落——創造力和時間感知。

從老羅直播帶貨,看普通人如何進行可操作的認知迭代?

1.注意力陷阱——焦慮——創造力匱乏對大腦來說,注意力不集中也會伴隨著拖延症——它們都意味著大腦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一方面,我們無法分辨重要的信息和關鍵的目標,導致注意力被無效分散。另一方面,我們難以快速啟動專注模式。

除了上述長期處於毫無進展的狀態,就容易引發焦慮之外,認知偏差也會加重焦慮——我們在無意識下所做出的假設。簡而言之,就是想太多毫無用處的事情。

正是這些認知偏差的方向和強度造就了我們和堅定自信,勇於承擔風險的人,極大的不同——我們杞人憂天的時候,他們在集中精力,揮灑創意。


2.對外界錯誤感知或輕易被外界影響

很典型的兩個問題:

數字焦慮

太在意某些數據,過於用表現是否優秀,別人如何評價看待自己,來進行自我評價,更多是自我否定,甚至被影響決策和方向。

回憶一下,別人對自己的肯定,多大程度影響了自己的心情,積極性和最終表現,就可以看出自己受影響的程度——也就是並不是我們自己的意願,驅使事件的發展和結果。

時間感知能力弱

所謂的拖延症,時間管理,精力管理不到位,都和時間感知有關。作者在書中學會了一些改變時間感知的技巧,所以感到大腦可能變得更靈活了。

當我們學著把時間的掌控間隔不斷細分到,一小時,半小時,甚至15分鐘,把大目標拆解為一個一個可實現可操作的小目標,你會發現自己能做完的事越來越多了,我們可以感覺到時間的流逝,從而積極地進步。


3.導航系用——底層思維能力的構建

書裡提到,研究表明,一個人的焦慮特質越高,其在空間認知測試中的表現就會越差。

也就是從科學的角度證明了,如果一個人處理問題,應對困難時候過於情緒化,負責處理情緒的海馬體比平均水平大,大腦的馬力都用在“生產情緒”以及“被情緒折磨和左右”上,所以才始終都不擅長導航。

人當然是感性動物,而且很多時候我們還歸咎給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大腦。但其實“超控大腦”是可以塑造的。

對自己精神狀態的思考十有八九會讓我們獲得更多的掌握感——就好像我們是在主動選擇自己的精神狀態,而不是任由默認設置統治一切。

從老羅直播帶貨,看普通人如何進行可操作的認知迭代?

(三)26個好習慣——凡負面的人事物,多看一個新角度

在有意識注意到上述方面的問題之後,我為了避免自己認知陷入固化,所以開啟了2020年26個好習慣之四——

凡負面的人事物,多看一個新角度。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機智的醫生生活》裡,有這樣一個情節:

婦產科的教授,讓新人醫生在孩子被接生出來的那一刻,一定要捂住孩子的口鼻,不讓他哭出聲音。新人醫生對此非常不理解,於是吐槽教授過於奇葩和冷血——即使這個無腦患兒不能存活,也是生命呀。

另一個同樣被拜託了的資深醫生,耐心地給她解釋:這個產婦非常勇敢地選擇了自然分娩這樣的方式,即使她知道孩子不能存活;如果還讓她聽到哭聲,這更會成為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和傷痛。因為怕新人不夠熟練有意外,這位資深醫生還負責在那一刻提高音樂音量,壓過哭聲。

一瞬間,教授就變成了非常有同理心,善良細緻的好人,不辯解也不刻意聲張,默默揹負可能的誤解。

從老羅直播帶貨,看普通人如何進行可操作的認知迭代?


所以,我刻意讓自己在對負面的人事物,慣性下判斷的時刻,慢下來,多找一找,有沒有哪個積極的點被忽視了:

1.要刻意糾正已有的思考方式和判斷思路:

很多人都很擅長反思,但思考和做決策的時候,往往更依賴於,過去的記憶或經驗,已有的成績或數據,自己潛意識裡的傾向性,基於喜好和性格特徵的選擇性相信,認知的侷限,情緒的波動不穩定,來自他人的聲音等等。


2.學會擺脫世俗和刻板印象,尤其是要多去打破看似不可逾越的默認規則:

提高“去標籤”的能力,主要包括兩個基本方向:

* 如是觀:直接看到事物原貌的能力。減少情緒才能看到更多可能性,才能純淨地看到事物。情緒過度,會阻擋覺知。

* 因果觀:看見事物前因後果的能力。因果本身無關好壞,它純粹是說明萬事萬物間的關連性。但也不能過度依賴因果關係,生搬硬套。


3.見多識廣“能看見“之後,更重要的是,能夠”打開內心“去接受。

看見的越多,偏見越少,發揮的空間才更廣。


4.拓展”洞見(insight)“,提高洞察力:

要多關注:未被察覺的基礎事實,容易被忽略的人性精準把握,建立新聯繫。


5.訓練一顆寧靜的心:

寧靜的心就充滿開放空間,充滿透視力。能深度觀看問題,然後問題會自我揭露。

擁有一顆寧靜的心,我們會加深和世界的連結。通過這更深層的連結,就可以把事物連結到事物,構想連結到事物,構想連接到構想等,以此類推,直到創意作品出現為止。一切的開始就是寧靜的心、智慧的心。這一切都有利於我們“看”,有利於創意的進步。




著名的財經記者李翔,曾經在《趨勢:商業鉅變時代的300條建議》一書中,提到:

今天是數字時代,那麼明天就是認知時代。

這本《認知迭代》裡,卡羅琳用各種示例分享了,自己是如何提高掌控,心智控制能力和認知技能上的變化又是如何極大地改變了她的生活。

在一個信息社會,大數據背景下的行業變遷,個人職業發展何去何從,以及作為一個獨立人格要如何獲取有用信息,思考和做判斷,其實真的是生存剛需的能力。

認知上的改變,尤其是凡事多想一個方面,消極的事多從積極的角度看待這個微小的好習慣,對我的生活和工作,也產生了很多積極的影響。

尤其是在這個情緒波動,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引發的安全感和掌控感的缺失的時期,小到我自己的瑣事和心態,大到對各種社會新聞,環境變遷的認知,都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作為普通人,要把未來潮流看得一清二楚是不現實的。牛人大咖也有失手的時候。如何增加自己或產品的不可替代性,如何在千篇一律中脫穎而出,如何在行業社會變遷之下,更好地生存,其實是我們各行各業的人都要面對的。

認知迭代之路,絕不是無跡可尋,但同樣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在不斷反思、感受、洞察、創新、行動的過程中積蓄能量的人,才能在激變的環境中,不斷提升創新化生存的能力。


作者:小冒,熱愛閱讀,平均年讀110+本書。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的野生寫作者。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願意寫深度思考後劇評的娛樂生活雜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