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勢所趨!環境檢測首要任務!


大勢所趨!環境檢測首要任務!


大勢所趨!環境檢測首要任務!


大勢所趨!環境檢測首要任務!


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汙染源的排汙許可證核發工作,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國務院控制汙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等提出的重要目標任務,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支撐。為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關於做好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清理整頓和2020年排汙許可發證登記工作的通知》(環辦環評函〔2019〕939號)要求,解決天津市核發機關以及申報單位在推進排汙許可制改革的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現將申請核發排汙許可證過程以及平臺操作常見問題和解答彙總如下,供相關人員參考。


答:排汙許可證由正本和副本構成,正本載明基本信息,副本包括基本信息、登記事項、許可事項、承諾書等。

答:主要是無證排汙的法律責任,未按證排汙的法律責任,不履行信息公開義務的法律責任,違反自行監測的法律責任。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主席令2014年第9號)第四十五條規定:國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排汙許可管理制度。實行排汙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排汙許可證的要求排放汙染物;未取得排汙許可證的,不得排放汙染物。

答:納入排汙許可制管理的排汙單位應當掌握相關行業汙染物排放標準、《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相關行業或總則)》、《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相關行業或總則)》、《排汙單位環境管理臺賬及排汙許可證執行報告技術規範 總則》、《排汙單位編碼規則》等。

答:責任在排汙單位。承諾是排汙單位作出的,提供完整、真實和合法的申請材料,是排汙單位的責任和義務。

答:對於2017-2019年已完成許可證核發任務的火電、造紙等33個行業中未申領或登記的排汙單位,應於2020年4月底前完成(即清理整頓工作完成時限);對於《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9年版)規定的除33個行業以外的91個行業所有排汙單位,應於2020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許可證核發或登記。33個清理整頓行業及91個行業見

答:企業首先應按照《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註釋》(可於國家統計局官網下載,見下述網址附件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201905/t20190522_1666232.html)

找到企業所屬行業類別(細分至四位行業代碼),然後根據《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9年版)所屬行業類別對應的重點管理、簡化管理、登記管理的判定要求進行確定,最後再按照相應技術規範要求進行排汙申報或登記。

答:(1)排汙許可證申請表,主要內容包括:排汙單位基本信息,主要生產設施、主要產品及產能、主要原輔材料,廢氣、廢水等產排汙環節和汙染防治設施,申請的排放口位置和數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按照排放口和生產設施或者車間申請的排放汙染物種類、排放濃度和排放量,執行的排放標準;

(2)自行監測方案;

(3)由排汙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簽字或者蓋章的承諾書;(4)排汙單位有關排汙口規範化的情況說明;

(5)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文號,或者按照有關國家規定經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處理、整頓規範並符合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

(6)排汙許可證申請前信息公開情況說明表;

(7)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經營管理單位還應當提供納汙範圍、納汙排汙單位名單、管網布置、最終排放去向等材料;

(8)排汙許可管理辦法實施後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排汙單位存在通過汙染物排放等量或者減量替代削減獲得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情況的,且出讓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排汙單位已經取得排汙許可證的,應當提供出讓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排汙單位的排汙許可證完成變更的相關材料;

(9)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材料。

答:登記表是企業的告知性備案,但並不豁免企業應遵守的各項環境管理要求。登記管理的企業,其他環境管理要求明確要進行監測的一樣要執行。

答:同一法人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所屬、位於不同生產經營場所的排汙單位應當以其所屬的法人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義,分別向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有核發權的生態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行政審批部門申請排汙許可證。

大勢所趨!環境檢測首要任務!


大勢所趨!環境檢測首要任務!


01


什麼是排汙許可證?


答:排汙許可證由正本和副本構成,正本載明基本信息,副本包括基本信息、登記事項、許可事項、承諾書等。

排汙許可證中有關許可事項與管理要求的信息僅在排汙許可證副本中記載。部分排汙單位基本信息屬於排汙許可證正本和副本的共同記載事項。

(1)正本和副本共同記載的基本信息:排汙單位名稱、註冊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實際負責人、生產經營場所地址、行業類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等排汙單位基本信息;排汙許可證有效期限、發證機關、發證日期、證書編號和二維碼等基本信息;

(2)僅在副本中記載的基本信息:主要生產設施、主要產品及產能、主要原輔材料等;產排汙環節、汙染防治設施等;環境影響評價批覆、已取得的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等;

(3)許可事項:汙染物的種類、濃度和數量、排放口、排放方式和去向等;

(4)管理要求:自行監測、環境管理臺賬、執行報告、信息公開等要求。

上述記載事項在排汙許可證有效期內發生變化的,排汙單位應當在管理辦法規定的時間內向原核發部門辦理排汙許可證變更手續。


大勢所趨!環境檢測首要任務!


02


實施排汙許可制度,排汙單位主要承擔什麼責任?


答:主要是無證排汙的法律責任,未按證排汙的法律責任,不履行信息公開義務的法律責任,違反自行監測的法律責任。

排汙單位必須按期持證排汙、按證排汙,不得無證排汙。企事業單位應及時申領排汙許可證,對申請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法律責任,承諾按照排汙許可證的規定排汙並嚴格執行;落實汙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和其他各項環境管理要求,確保汙染物排放種類、濃度和排放量等達到許可要求;明確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環境保護責任,自覺接受監督檢查。

排汙單位應依法開展自行監測,安裝或使用監測設備應符合國家有關環境監測、計量認證規定和技術規範,保障數據合法有效,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妥善保存原始記錄,建立準確完整的環境管理臺賬,安裝在線監測設備的應與環境保護部門聯網。企事業單位應如實向環境保護部門報告排汙許可證執行情況,依法向社會公開汙染物排放數據並對數據真實性負責。排放情況與排汙許可證要求不符的,應及時向環境保護部門報告。


大勢所趨!環境檢測首要任務!


03


排汙許可制度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主席令2014年第9號)第四十五條規定:國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排汙許可管理制度。實行排汙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排汙許可證的要求排放汙染物;未取得排汙許可證的,不得排放汙染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第二十一條規定: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工業廢水和醫療汙水以及其他按照規定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方可排放的廢水、汙水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城鎮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也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禁止企業事業單位無排汙許可證或者違反排汙許可證的規定向水體排放前款規定的廢水、汙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第十九條規定:排放工業廢氣或者本法第七十八條規定名錄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氣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集中供熱設施的燃煤熱源生產運營單位以及其他依法實行排汙許可管理的單位,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

《排汙許可管理辦法(試行)》(部令 第48號)第四條規定:排汙單位應當依法持有排汙許可證,並按照排汙許可證的規定排放汙染物。應當取得排汙許可證而未取得的,不得排放汙染物。


大勢所趨!環境檢測首要任務!


04


納入排汙許可制管理的排汙單位應該掌握的環境管理要求有哪些?


答:納入排汙許可制管理的排汙單位應當掌握相關行業汙染物排放標準、《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相關行業或總則)》、《排汙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相關行業或總則)》、《排汙單位環境管理臺賬及排汙許可證執行報告技術規範 總則》、《排汙單位編碼規則》等。


05


排汙單位隱瞞或提供虛假材料,核發部門未發現而核發了許可證,責任在誰呢?


答:責任在排汙單位。承諾是排汙單位作出的,提供完整、真實和合法的申請材料,是排汙單位的責任和義務。


06


不同行業企業的申請時限有要求嗎?


答:對於2017-2019年已完成許可證核發任務的火電、造紙等33個行業中未申領或登記的排汙單位,應於2020年4月底前完成(即清理整頓工作完成時限);對於《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9年版)規定的除33個行業以外的91個行業所有排汙單位,應於2020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許可證核發或登記。33個清理整頓行業及91個行業見


07


春季如約而至·春季宜養肝


答:企業首先應按照《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註釋》(可於國家統計局官網下載,見下述網址附件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201905/t20190522_1666232.html)

找到企業所屬行業類別(細分至四位行業代碼),然後根據《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9年版)所屬行業類別對應的重點管理、簡化管理、登記管理的判定要求進行確定,最後再按照相應技術規範要求進行排汙申報或登記。


08


排汙單位申領排汙許可證時(不包括登記類),向核發部門提交的書面申請材料應包括哪些?


答:(1)排汙許可證申請表,主要內容包括:排汙單位基本信息,主要生產設施、主要產品及產能、主要原輔材料,廢氣、廢水等產排汙環節和汙染防治設施,申請的排放口位置和數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按照排放口和生產設施或者車間申請的排放汙染物種類、排放濃度和排放量,執行的排放標準;

(2)自行監測方案;

(3)由排汙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簽字或者蓋章的承諾書;(4)排汙單位有關排汙口規範化的情況說明;

(5)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文號,或者按照有關國家規定經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處理、整頓規範並符合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

(6)排汙許可證申請前信息公開情況說明表;

(7)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經營管理單位還應當提供納汙範圍、納汙排汙單位名單、管網布置、最終排放去向等材料;

(8)排汙許可管理辦法實施後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排汙單位存在通過汙染物排放等量或者減量替代削減獲得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情況的,且出讓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排汙單位已經取得排汙許可證的,應當提供出讓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排汙單位的排汙許可證完成變更的相關材料;

(9)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材料。


09


排汙登記表沒有體現自行監測的內容,登記類企業是否還需要進行監測?


答:登記表是企業的告知性備案,但並不豁免企業應遵守的各項環境管理要求。登記管理的企業,其他環境管理要求明確要進行監測的一樣要執行。


10


同一法人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所屬、位於不同生產經營場所的排汙單位是否需要分開領證?


答:同一法人單位或者其他組織所屬、位於不同生產經營場所的排汙單位應當以其所屬的法人單位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義,分別向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有核發權的生態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行政審批部門申請排汙許可證。


大勢所趨!環境檢測首要任務!


大勢所趨!環境檢測首要任務!


辦必達一直在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