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室衰微,為何 周平王 卻能執政50年?

Serials


當時周室還沒完全衰微

雖然周幽王後西周滅亡了,但是傳承了多年的周禮還在,不是隨便就能突破思想束縛的。當時周室也有一定勢力,周平王還進行過分封。諸侯們挑戰王權是從鄭莊公打敗周室軍隊開始的,在那之前,大家還是沒敢想這事。

諸侯實力不允許

諸侯勢力還沒有發展到可以打過各國聯軍的情況。也只能暫時尊奉周室。春秋那些霸主都是周平王之後才開始發展起來的,實力是硬道理,若是有人名義上反對周室,必遭其他諸侯圍攻。

周平王仍有很多支持者

周平王時期,有一些諸侯是支持周平王的,除了有親戚的諸侯,比如申侯,平王的外公。還有新興勢力,比如秦國,依靠幫助平王而獲得名義上的封賞與征討的權力,這使得秦國為之奮戰了上百年。也可以說,諸侯還能從周室那討到好處。總體上來說,平王時期還算是按照周禮行事。


未濟


說周平王執政50年,是以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20年來計算的吧。但以這一時段來說,周平王在位準確時間應該是51年。以《史記》記載的歷史看,這並沒錯。

但真實的歷史,周平王執政時間也許應該大於51年,也可以說是小於51年。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是因為計算周平王開始執政的時間點完全可以不一樣。


周平王在位時間為什麼可說大於51年?這是因為早在西周滅亡之前,周平王就極有可能已經當上周王了!

《史記·周本紀》記載,周幽王三年,因為嬖愛褒姒,廢黜了申後及太子宜臼。以《國語·鄭語》記載推斷,太子宜臼在此後不久就逃亡到了西申國。太子宜臼一逃入西申國,周國上下頓時如臨大敵。被周幽王提拔成為司徒的鄭桓公,居然找到王室太史伯陽,問他:"王室多故,餘懼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身為司徒的鄭桓公對周王室前景如此悲觀,究竟發生了什麼大事?

答案就在另一本晉時發現的史書《竹書紀年》中。

《竹書紀年》記載,在周幽王五年,太子宜臼就逃往西申國去了。最為關鍵的是,按《搜神記》記載,周幽王繼位之時不過才十四歲,那麼他兒子宜臼逃亡到西申國時最大也不過五六歲。這意味著,所謂"平王奔西申"事件,完全不是宜臼自主所為,而是被人挾持到了西申國!挾持周平王之人,肯定跟西申國有著密切關係。

那麼西申國挾持周平王,究竟有何目的呢?

古本《竹書紀年》中有這麼一段話:"(周幽王十一年)先是,申侯、魯侯及許文公立平王於申,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餘臣於攜,週二王並立。"這條記載中的“先是”二字說明,早在周幽王被殺之前,周平王就已經被西申國立為周王了。

難怪周王室上下都如臨大敵,連鄭桓公都急於尋找逃死之所——西申國立太子宜臼為王,無疑形同造反!所以,太史伯陽描述此時的情勢,就說:"王(指周幽王)欲殺太子(即宜臼)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弗畀即不給),必伐之。若伐申,而繒與西戎會以伐周,周不守矣!"

由以上記載可知,在周平王被挾持到西申國後,最遲在周幽王八年,就已經被西申立為周王,來與周王室對抗了!如果從這時開始計算周平王的執政時間,自然就要大於五十一年了。


那為何又說周平王的執政時間少於五十一年?

按《竹書紀年》記載,“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餘臣於攜,週二王並立。”這說明,西周覆滅後,周王國還出現過一位攜王。《竹書紀年》是晉人所撰,在描述這段歷史時,當然要尊從晉人視角。

近年來新出現的史料清華簡《系年》中是這麼來描述這段歷史:“曾(繒)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即伯服)乃滅,周乃亡。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餘臣於虢,是攜惠王。”

《系年》與《竹書紀年》最大不同之處在於,攜王是被諸侯(邦君)、卿大夫(諸正)共同擁立而成為周王的。之所以存在這種差異,是因為在西周覆滅後,晉國與鄭國一起率先背叛了諸侯擁立的攜王,轉而投靠了周平王。因此,晉人在撰寫這段歷史之時,當然要強調周平王的合法性。

所以,《竹書紀年》強調是虢公翰擁立攜王,而不是諸侯共同擁立。

早在周幽王死前,周平王就被西申國別有用心地扶持當上了周王,其後西申國又聯合繒、西戎滅了西周,攻殺了周幽王——無論周幽王再怎麼無道,周平王政權這一勾結外夷、弒父篡位的行徑,都無法得到周王國大多數諸侯的公認。

因此,西周覆滅後,周人公認的合法政權當然應是攜王,而不是周平王。

可惜的是,攜王執政不善,短短九年時間就失去了諸侯的擁戴:“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於是,“晉文侯乃逆平王於少鄂,立之於京師。”三年後,周平王才正式東遷到了成周。也就是說,在西周覆滅十二年,周平王才東遷到了成周、與攜王正面對抗。

直到公元前750年,晉文侯攻殺了攜王,周平王才正式成為天下唯一的“周王”。如果從公元前750年算起,那麼周平王的執政年限就只有三十一年,而不是五十一年。


不管是用哪種方法來計算,有弒父篡位嫌疑的周平王卻能最終坐穩王位,這一史實本身就證明了周王室的衰微。更不用說後來天下人都認可週平王才是合法天子,而攜王不過是“奸命”(《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之王呢?


欲雲談史論今


雖然天子式微,諸侯勢強,但是上千年的禮治尚在,天道尚存,民心仍然心向天子,因此諸侯相對比較剋制。用俗氣的解釋,就是還有文化慣性,文明尚未被野蠻徹底摧毀。

徹底禮崩樂壞是在春秋時期,開始百家爭鳴,是個人都敢自稱磚家,是人不是人都敢封為“***之父”,到處充滿無稽之談,人們不知道該信誰,於是便懷疑一切,連歷史都敢篡改。人們不再遵守天道,對代表天道的天子也不再尊敬,沒有王師護佑的天子被當成了權利砝碼,任人擺佈。








蛋娃爸爸


封建制度下統治階級,在社會矛盾沒有結累到一定程度,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所以他能延續幾十年也是正常的。


嶸崢崢


一味的去研究歷史沒有多大意義,還是研究一下現代社會比較實際一點,過去的不是說不研究,也有部分可以借鑑的東西,但是它畢竟被淘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