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現在開始,我們一起長大

昨天在公交站等車,一個40歲左右的女人走過,風和日麗的午後卻看著她滿臉的烏雲,後面跟著一個步履蹣跚的老阿姨,她凌亂地綰起一綹花白的頭髮,衣衫雖舊仍不乏整潔,佝僂著隨行,步伐不再輕盈。不時傳來女人的抱怨聲“自己走都走不動,還要出來逛”“我真不知道你這個樣子還出門幹嘛”……

女人顯露出一臉的不情願,老阿姨低頭默默走在後邊,兩人之間彷彿隔了好幾個人,如果沒有聽到抱怨聲,我以為她們根本就是兩個陌生人。

眼前這一幕不禁讓我想起“養兒防老”這句話。

養兒,真的能防老嗎?

爸媽,現在開始,我們一起長大

村子裡有老夫妻兩個,兒子長大後去了外地,他們空巢多年。老人一輩子省吃儉用,住的是幾十年的老房子,陰雨連綿的秋天,屋子裡擺了大大小小的盆子,有塑料的、有搪瓷的、有花了圖案的、有淡了顏色的,雨水從房頂上滴滴答答跌下,一聲一聲,敲打著老屋裡的沉寂。

孫女自小養在身邊,初中畢業之後,孫女報了父母那邊的學校,老人又迴歸了空巢。兒子一家因為隔得比較遠,也不經常回來。聽說因為兒子用錢,老人把攢了半輩子的5萬塊錢也貼補了過去。

我們的老人總是對孩子傾注了太多的心血,這對老夫妻心裡應該是失落的吧。但是我想比起攢了半輩子的錢,更令老人失落的是錯過了半輩子的陪伴。

我時常把“樹欲靜而風不止”這句話銘記於心。

長大後父母對我們的依賴,就如同我們小時候對父母的依戀。只不過小時候的我們,視線範圍內沒有父母就會嚎啕大哭,以示不滿;但是現在父母找不到我們,只會默默地發個消息“你吃飯了沒”…“今天冷不冷”…

好友同同,她一直是個很乖的姑娘。大學畢業之後,她給爸媽換了智能手機,給他們註冊微信賬號,教他們用微信、發紅包,教爸爸上網查資料,教媽媽網購。

她說,父母想關心你,但是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打電話怕你沒時間,發視頻又怕你不方便,索性就幫他們註冊賬號,讓他們可以瞭解你的世界,可以隨時看到你的動態,這樣就算不能天天見面,也能安心些了。

我們抱怨跟父母有代溝,嫌棄他們不懂我們,其實父母也在一天天努力試著跟上我們的步伐,只不過我們終究關著門,沒有給他們走近的機會。

爸媽,現在開始,我們一起長大

這不禁讓我想起家裡始終沒長大的老劉。去年清明放假回家,滿山的油菜花盛開,一片挨著一片,油亮亮的黃色在微風下襬動,很是惹眼。我跟堂弟堂妹上山放風箏,老劉也想去卻欲言又止,堂弟說,二伯也一起去吧,隨即老劉找衣服穿鞋。那一刻,他溢於眉眼的歡喜,真的像個孩子。

時間匆忙又無情,它總會把很多的“以後吧”變成“來不及”。

希望時間過得快一點,這樣我可以儘快給父母更好的條件,更安逸的生活;希望時間過得慢一點,他們才不會老得很快,我才可以陪他們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風景。

如今的孝敬,無須吳猛的“以身喂蚊”,亦無須王祥的“臥冰求鯉”,你可以試著從現在開始,跟父母一起長大。

父母不會用智能手機,請多一點耐心教他們,想想他們是怎樣教我們說出第一個字;父母步履蹣跚、年華不再,請攙扶他們過馬路,想想他們是怎樣牽著我們走出第一步;課業之餘請抽空給父母打個電話,那些沒說出口的都是他們心裡滿滿的牽掛!

下次回家,我要再幫爸爸掏掏耳朵,給媽媽剪剪頭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