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專業:不是人人都能當明星

看著電視、電影長大,我們對錶演是再熟悉不過了。隨著一些青春偶像的成功,不少人有了一個明星夢,表演專業也成了藝考中最熱門、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這從每年各大表演系報名的火爆就可見一斑。中戲、北影、上戲的表演系,報名人數與招生計劃比例懸殊,其難度往往超過百裡挑一。那麼,到底什麼樣的人適合學表演呢?實現明星夢到底有多難?且聽筆者一一道來。

專業解析

什麼是表演?

表演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自從有了戲劇,也就有了表演。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戲劇;而在中國,從先秦的優伶算起,戲劇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隨著電影的出現,又產生了不同於戲劇表演的電影表演。簡單的說,表演就是表演者通過聲音、表情、動作等來塑造人物形象的過程。表演的方向很多,包括戲劇影視表演、舞蹈表演、音樂表演、體育表演、服裝表演等。

本科階段學什麼?

各校表演專業的課程由於方向不同而有一定差異。主幹課程一般包括表演類、臺詞類、形體類、聲樂類等課程的理論常識、基礎技巧訓練及創作實踐;高年級學生通過戲劇演出、影視劇演出、廣播劇演播、形體表演創作、綜藝節目及晚會演出與主持等多種方式實行教學。

需要怎樣的素質?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院長張輝說,老師喜歡在考試中表現成什麼樣的考生,這個並沒有確定的標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希望報考表演學院的學生,不要把表演藝術看成是實現明星夢的跳板,而是把表演當作一生的事業來追求,希望考生用熱情、信念、恆心和毅力來對待表演事業。“因為當你真正進入表演行業後,就會發現它並不像想象中那麼簡單,甚至比其他行業更辛苦,所以一定要真正熱愛方能堅持!”

一提到表演系,大家馬上會聯想到俊男靚女,但一些導演曾抱怨,藝術院校的學生太順溜、太規範。對此,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繫系主任郝戎表示,中戲表演系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一直在不斷調整選才標準,嘗試淡化對考生的外貌要求,更加註重發掘考生的感受力、幽默感等內在素質,想招不那麼順溜、有鮮明個性的學生,“就像京劇一樣,生旦淨末醜都有。”

在歷年表演專業報名現場,筆者也發現了不少盲目報考的考生。他們只是懷著明星夢,卻根本不清楚自身是否適合學表演,往往在初試就被淘汰了。面對眾多的報考者,一位系主任也坦言,目前的高校招生計劃不可能滿足所有考生的需求,想上電視不一定要考表演系,有的演員就是在選秀類節目中脫穎而出的。

專業與就業

要有明確的職業規劃

總體來看,表演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方面並不具有優勢。教育部最近公佈了近兩年就業率較低的全國15個本科專業,表演專業位列其中。相比而言,一些考入知名藝術院校的學生,學校的社會認可度高,校友資源等都比較豐富,就業出路上較好。但對於那些最近才開設的表演專業來說,其畢業生成名的機會比較小。

表演專業還有著“青春飯”的特點,學生應該有明確的職業發展規劃。

“北影不是明星的搖籃,而是電影工作者的搖籃,同學們應該樹立自己就是個美化靈魂的普通勞動者的身份。不管角色大小,先去演,這個領域需要三到五年的沉澱。”張輝拿2001年畢業的陳坤、黃曉明,2003年畢業的姚晨舉例,他們都是經歷了艱苦的過程、甘於寂寞,才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同。

從表演專業畢業,是不是就能成為一個職業演員和一個明星?這要靠以後的奮鬥和機會了。當然,表演專業畢業生也可以從事編導、節目主持,甚至一些企事業單位的宣傳人員、文藝骨幹、公關、文秘等工作。

報考指南

專業課考試看清要求

表演專業屬於藝術類專業,考生除了要參加文化課考試外,更要參加專業考試。專業考試分為省統考和校考。各校的校考內容和形式都有一定差別。如北影表演學院2014年招生考試共分初試、複試兩個環節。初試的考查內容為:朗誦(體裁:現代詩、散文、小說,限定3分鐘以內)和即興表演。複試環節為聲樂\\形體綜合會試,臺詞\\表演綜合會試。考試內容在往年考查表演、臺詞、聲樂、形體的基礎上增加口試,主要考查學生對藝術、歷史、社會常識的瞭解和掌握。錄取原則方面,專業考試成績男前8名,女前8名的考生,文化考試成績達到該校劃定的分數線後,優先被錄取,其餘專業合格考生按參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中的文化考試成績與所在省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的分數比值排序,擇優錄取。這體現了該校既重視考生的專業素質,又重視文化素質的選擇標準。

考察注重單方面
張輝認為,外在形象、內在素質以及自身技能三個方面是學校考查的重點。第一個方面是考生的形象氣質。一張面孔適合塑造什麼樣的角色,有沒有其形象魅力特點,對電影演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大眾審美,就是我們常說的,長得很漂亮或很英俊;一個是藝術審美,有的考生長得不是那麼漂亮,但氣質獨特、性格鮮明。第二個方面是對內在素質的要求。考生在考場上、在表現自己的過程中應能從容、自然地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展現自己的才華,要對自己充滿信心。要能夠相信假定的情境,如冬冷夏熱、飢餓的狀態,等等。第三個方面是考生的藝術技能。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形體、語言、聲樂、表演。形體部分考查學生的基本形態和基本條件,如通過正常站立、下蹲、踢腿、下腰、跳躍等來考查學生的基本形態是否端正、是否有生理缺陷等,此外還包括一般的造型練習、模仿動作練習和綜合練習。語言方面的考查主要有作品朗誦、正音練習、文學作品即興練習、強弱聲練習等。聲樂方面的考查包括考生事先準備的歌曲、節奏模仿、音階練習、模唱和特殊練習等。表演方面的考查如以道具命題的練習、單人小品練習、雙人小品練習、多人小品練習、根據地點命名的小品練習和強調感覺的練習等來考核演員的表演能力。表演招生考試的過程更像是在特定的時間裡上課,讓學生和老師充分交流,邊教邊學,讓學生充分感受表演藝術的真正魅力,同時以此充分考查學生的基本素質。

考生可以參考一下過來人的考場經驗。比如,周冬雨說:“在考試的過程當中,不管是朗誦還是表演,如果中途被考官叫停,千萬不要沮喪和灰心。其實老師不是嫌你不好,只是他已經看清楚你的表現能力了。這一點幸好考前我被提醒過,否則面對老師的突然打斷,我一定會驚慌失措,覺得自己犯錯了。還有表演小品的過程中,老師會隨時喊停,並且即興地給出一些要求,讓臺上的考生即興完成。這個時候,考生千萬不要緊張,一定要冷靜地聽清楚考官的要求,並且弄懂老師想看到什麼,盡力完成。我們的小品因為演的時間太長,內容停滯不前,老師喊停,對我們說,‘你們不要再磨蹭了,直接演結尾。’於是大家‘哭哭啼啼’地就演開了結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