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酒為何第一次很難入口?

Artinna-Lau


很簡單,你自己都說了。因為你喝的是茅臺鎮,不是茅臺嫡系,儘管都在茅臺鎮,都在赤水河畔。當然也有很多打著茅臺鎮,生產地不在這個鎮上的。



貴州大地的醬香品牌,在成品口感上,終極追求對標的是茅臺股份的飛天。假如題主喝茅臺系的低端系列,比如茅臺王子,我想它的口感並不是多難入口,或許你會為之傾倒。

如果題主有一定的品酒經驗,卻從未喝過茅臺醬香系列,當你喝它的時候,這個適應度不會太難。這和香菸不一樣,抽慣了烤煙型的,再去抽個混合型的,你試試看,再好的混合型,你都會把它當垃圾。


如果你喝不慣醬香型,只能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題主品鑑白酒的經驗還不豐富。識別香型是起碼的入門級別,一口下去品嚐到酒精度是中級,兩口下去綜合感官體驗,並能識別香型的口味層次感,以及生產年份,才是高級別。題主喝不慣醬香,只能說明,還沒有達到五嶽歸來不看山的層次,如果達到了,入口上跨越白酒香型不是難事,有的人或許只是一口就會喜歡上醬香。

第二,因為你的描述,知道了你喝的是茅臺鎮。茅臺鎮上的醬香,當然有不輸給飛天茅臺的,就是這樣的醬香也不會很便宜,畢竟醬香是慢工出的細活。但多數茅臺鎮醬酒,你在商標上都看不到生產地,打的都是茅臺鎮出品,多數茅臺鎮醬酒是量大從優,碎沙工藝,甚至做到40元一瓶都有的賺。

有點匠心的茅臺鎮廠家,最終的醬酒都是拿飛天茅臺作參照,至今為止,醬香白酒品牌,還沒有口出狂言說品質超越飛天茅臺的。

有的茅臺鎮低品質醬香,倒出來有一股貓騷味,老王不是吹的,彷彿就像撒了一泡尿在酒裡的感覺,喝完,空杯留的不是幽香,還是貓騷味。

這說明,這種醬酒工藝差,高粱用料差,高溫大麴工藝不成熟,甚至是串香,原漿基酒不行,勾兌的品質那就別提了,入口上就更是一塌糊塗。

真正的茅臺,就是醬香典範,也是白酒世界裡口感的最高級別,聞著焦香糊香交織,入口細膩流轉徘徊,一線入喉,哈氣後悠長變化中低迴,層層遞進,空杯後掛杯的醇酯香味綿綿不絕,年份茅臺更是表現喜人!



醬香白酒,除了茅臺,貴州大麴,金沙回沙,賴茅傳承,珍酒,習酒,郎酒,他們的口感都喜人。當然茅臺鎮作為醬香故里,也有牛逼的低調品牌醬香,不過需要專業選擇,慧眼識珠!


樓蘭餐廳老王


說到醬香酒我就有聲音了。

這是我參加茅臺學院的高級品酒師培訓的課程照片。

為什麼醬香酒第一口難接受,因為醬香酒的酸度很高,跟濃香對比,濃香很甜,同時醬酒的味覺層次中有苦味,一般人不太能接受苦味,但是苦澀味對於醬酒的整個香味層次是很關鍵的,能協調各種香味,成為前中後香味的過度。

所以如果是大口喝酒,那確實不好喝,但是如果是品酒,你慢慢品就會迷上醬酒厚重的味道

以上。




酒與紳士


醬香型白酒是以茅臺為知名代表的,還包括郎牌老郎酒、紅花郎、青花郎、新興品牌習酒和金沙酒、區域性的湖南武陵酒、貴州貴酒、國臺、珍酒、山東雲門陳釀(北方唯一的醬香酒)等。其醬香突出,焦香不出頭,香味複雜、層次豐富、酯香柔雅協調、先酯後醬,幽雅細緻;酒體醇厚豐滿、柔順綿甜,回味悠長;總酸含量在所有香型白酒中最高。酒色清澈透明晶亮,無沉澱懸浮物,有的窖藏年份酒略帶微黃。整體風格極為突出。形成了國內白酒中獨具一格的典型香型酒族,而且近年來隨著茅臺高端定位的稀缺性背書及強勢的口碑營銷推廣,日益受到國內外的消費的推崇,大有對濃香白酒形成擠壓壓制的趨勢。

醬香酒的主體香味成份尚無定論,酯類成分最複雜,各種酯都有,據茅臺公司最新研究已經突破1900多種。醬香酒是有“生命”的酒,風味物質還在不斷繁衍。因此很多人對醬香酒的初品時候,會有一定不適感,有機物質過於複雜,而人的味覺能承受體會到的只有一兩百種,遠遠超過了我們能瞬間接受的程度,因此入口厚重,醇香繞舌,需要慢慢的去品味和磨合。

醬香酒中酸性物質是所有酒型中最高的,一般酒的3至5倍。乙酸又叫醋酸,具有殺菌、抗病毒之功效。而乳酸可保持酒中微生物的穩定性、安全性,也具有一定殺菌能力。白酒中酸度適中可以使酒體增加醇厚、豐滿感。如果超量,不僅使酒味粗糙,而且影響酒的“回甜”感,後味短。很多人第一次喝大麴醬香酒時會覺得有點辣、澀,這其實是高酸度帶來的收斂感。

醬香白酒的酒精度一般在53度作用,這種純糧固態發酵的酒精是一種高締合度的酒精分子,酒精分子體積小,與水結合度高;所以大家在第一次品嚐大麴醬香酒時很不習慣,高酒精度的初嘗的刺激感還是非常明顯的。這也跟地域性、飲食習慣和心理因素有關,特別是喝慣味道比較單一的清香型白酒的人,會更加不適應。

細細品嚐醬香酒,會發現它與其它香型的酒非常不同,那豐富滋味,縈繞舌尖的美妙意境。複雜、醇厚、柔順、噴香,其中混合酸、甜、苦、辣、澀五味俱全,諸味協調自然,飲之有物。在小酌慢飲中去體會層次分明,千轉百回、回甘綿長的迷人風味。喝完有一種通透的舒適感。


流浪的水珠


想要知道第一次喝醬香酒不好入口,那就從醬酒的風格特徵來入手。

醬香型基礎酒的分類及特點

1.按倫次分:

一輪次(生沙酒):無色透明、無懸浮物;有醬香味,略帶生糧味、澀味,微酸,後味微苦;

二輪次(糙沙酒):無色透明、無懸浮物;有醬香味、味甜,後味乾淨,略有酸澀味;

三倫次(大回酒):無色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醇和、尾淨;

四輪次(大回酒):無色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醇和、後味長;

五輪次(大回酒):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突出、後味長、略有焦香味;

六輪次(小回酒):無色(微黃)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明顯、後味長、焦香好;

七輪次(枯糟酒):(微黃)透明、無懸浮物;醬香味明顯、後味長、有焦糊味。

2.按風格分:

窖底香型:一般產於窖底而得名,己酸乙酯為主要香味成分;

醬香型:是構成醬香型白酒的主體香,對其組成分目前還未能全部確認,但從分析結果看,其成分最為複雜;

醇甜型:是構成茅臺香型白酒特殊風格的組成分,以多元醇為主,具甜味。

醬香型風味的主體成分

1:4-乙基愈瘡木酚說

2:氨基酸的加熱分解

蛋白質熱分解

糖與蛋白質反應等7種途徑

3:高沸點酸性物質說:醬香主體成分的不確定,使得研究醬香產生的思路從源頭上被封閉,因此只能著重從醬香的產生過程進行分析,而產醬香的過程本身又極其複雜,受多種因素的制約,這也就使研究上產生了更多的困難。

醬香型酒的香味特徵

“四高一低一多”,既“酸高、醇高、醛酮高、氨基酸高,酯低、含氮化合物多”,而濃香型酒的與之恰恰相反的是“四低一高一少”,香型的不同是酒中香味物質組成不同造成的,而香味物質不同有來源於釀酒微生物種類數量的不同,釀酒微生物的種類數量又與工藝密切相關。獨特的香味成分鑄就了醬香型獨有的風格特徵。


當我們瞭解完醬香型白酒的口感和風味特點後,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為什麼第一次喝醬酒不好入口。


因為是第一次喝醬酒,之前喝的酒是其他香型的酒,由於每種香型的酒的成分和口感特徵是不相同的,所以口腔對於各種微分子的刺激感覺也是不同的。由於醬酒中的成分以酸類、醇類、氨基酸和醛酮為主,在之前口腔沒有接觸過這些成分,對於這些成分沒有一個記憶,所以當你第一次喝醬酒的時候,這些醬酒中的成分會直接刺激你的口腔,讓你感覺到不舒服。這其實和你第一次嘗試芥末是一個道理,如果你之間沒吃過芥末,那芥末給你的口腔帶來的感覺必然是辛辣刺激,不過當你吃的多了,慢慢也就適應那種辛辣了。喝酒也是一樣,第一次喝酒是一個酒類分子與口腔觸覺相互碰撞適應的過程,當次數多了,時間長了,這種刺激感就會減弱了,所以第一次喝醬酒難入口是正常的現象。

歡迎您關注“喝酒先懂酒”,瞭解更多的白酒知識。


喝酒先懂酒


確實,很多人初次喝醬香型酒會喝不慣,甚至喝幾次仍然不習慣,原因如下:

1、醬香型白酒富含多種人體難以感知的風味物質

醬香酒在自然釀造的過程中產生的風味物質多達1600多種,據大麴醬酒的代表“飛天茅臺”最新研究成果,已經突破1900多種:大麴醬酒是有“生命”的酒,風味物質還在不斷繁衍。

而人的口腔一般只能接受一兩百種,大麴醬酒極致的風味遠遠超過了我們能接受的程度,初品者需要一個慢慢接納的過程。

2、醬香型白酒是酸度最高的蒸餾酒

醬香型酒的酸度高,是其他酒的3至5倍,而且主要以乙酸和乳酸為主。根據中醫理論,酸主脾胃、保肝、能軟化血管。西醫也認可,食酸有利於健康。道教和佛教也很重視酸的養生功能。

喝第一口的時候,口腔相對比較乾淨,每個味蕾對酒的敏感度都比較強,酸甜苦辣是酒自帶屬性,缺一不可,又是天然而成,唇識甜、舌識辣、下喉識苦、腮識酸。

酒的各種味道都比較協調,說明師傅調得好,同一款酒,每個人品的第一感覺都不一樣,也跟自身對單一味道比較敏感原因。一瓶好的醬香酒喝上三口,便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3、醬香型白酒度數普遍偏高,為53度

大麴醬香酒經過7輪次取酒之後,度數在52°—57°之間,每個輪次度數不一樣,把七輪次酒存放3年按不同比例酒勾酒之後,度數自然形成53°穩定的締合。

所以大家在第一次品嚐大麴醬香酒時很不習慣,難以入口。特別是喝慣味道比較單一的清香型北方朋友。


坤沙穎


初次喝醬香酒的朋友大多會覺得十分難入口,甚至有排斥的心理,為什麼會如此不適應呢?

大麴醬香酒過於豐富的香味遠遠超過人類口腔的極限,初品者往往需要一個接受新事物的過程。 有勇氣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往往也是第一個能品嚐到“螃蟹”鮮美的人,醬酒也是如此。

醬香型白酒酸度遠超普通蒸餾酒。大部分白酒的標準酸度規定在0.5-1.7g/L,而醬香酒在釀造過程中,會通過工藝保持完好的酸類物質,從而達到1.5-3g/L,遠超其他白酒,其中乙酸、乳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居多。

根據科學研究,酸對人體器官有非常多的好處,例如主脾胃,保護肝臟,軟化血管等等,但我們知道醬酒五味之中,還有辣味的存在,酸辣結合,更顯辣味,很多人第一次喝大麴醬香酒時會覺得有點辣,其實這不是辣,是酸度高帶來的收斂感。

醬香型白酒的酒精度數高達53度,很多喝慣了低度酒的人,很容易被53度嚇到,且市場上大多數白酒的質量,實在一言難盡,不自覺就帶入了嗆辣等不好的感官體驗。

殊不知醬香型白酒獨特的7輪取酒工藝,直接可以將接酒濃度穩定在52度-56度,通過以酒勾酒,最終的酒精度在53度,而其他的蒸餾酒濃度一般高達67度,而後通過加水降度。因此醬香酒度數雖高,酒精分子跟水的結合卻最為緊密,酒度高而不烈,對人體刺激最小。

初飲不知其中味,再飲已是酒中人。在白酒界有一個說法,叫做醬酒的不可逆性,很多喝其他香型酒的人,適應了醬酒之後就會倒戈喝醬香型的白酒,而喝醬香型白酒的人,很少去喝其他香型的酒。

喝醬酒,講究的是一個“品”字,輕舉杯、深入喉、舒展眉,細細的品嚐醬酒那如海一般深邃的魅力,酸甜苦辣澀悅然口中,複雜,柔順而又醇厚。

能品到這個層次,已經初具水平,再往下,就要用心,唯有用心才能體會到醬酒的層次感,大長圓厚勾。這就是醬酒不可逆的原因所在,就像喝茶一樣,茶葉是越喝越濃,酒也是,喝慣了酸甜苦辣澀,大長圓厚勾的醬酒後,再喝其他的酒,不免有些寡淡。

對於初次品嚐大麴醬香酒者的朋友,可以遵循地道的“三三三”飲酒原則慢慢適應,即品三口,評三杯,喝三次。小杯細品三口,三口以後就適應醬香;小杯豪飲三杯,三杯以後就會覺得酒不錯;醬香連喝三次,醬酒粉絲就可能誕生。

第一小口需快速入口,醬香雖爆不掩其味;第二小口需中速入口,醬香雖爆不掩其香;第三小杯需慢速入口,醬香雖爆不掩其格。





光影似流年


根據研究,中國白酒中醬香型白酒裡邊呈香物質超過1400種,是目前所有的白酒中香氣物質最豐富的,種類也是最多的。香氣最為醇厚馥郁,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有扣杯隔日香之說。所以第一次入口,會感覺味道特別厚,有難以下嚥的感覺。

根據中國白酒國家相關標準,大家會發現所有的酒裡邊,總酸總酯,大麴醬香型白酒是非常高的。另外一般成品酒多低於50度,甚至是三十多度,而大麴醬香酒一般為53℃,酒體需要長期儲存,一般為四年以上,才可以經過反覆勾調陳釀合格以後,才能上市。但是,有的商家資金緊張,等不了那麼久就上市銷售了。這時候的酒體還沒有完全老熟,所以也會比較辛辣刺激。這時候如果第一次喝醬香型白酒,就會感覺難以下嚥。

另外許多地方因為都是喝低度白酒,味道比較寡淡,甚至是低度酒精酒,沒什麼味道,所以習慣用大杯喝酒,甚至是用一次二兩的口杯喝酒,對於醬香型白酒來說,這是絕對不能夠允許的。這就是為什麼茅臺酒裡邊一定要配兩個小酒杯的原因。因為雞腿太醇厚,決不能大口大口喝。需要的是小口慢咂。

酒蟲建議從來沒有喝過醬酒的朋友,或者平時喝酒比較少,口味必將清淡的朋友在喝醬酒時,一定要用不超過十毫升的小杯,這個小杯,也分為三到五次喝完,因為酒太醇厚馥郁,大口喝也很浪費好酒。按照我提供的方法,慢慢喝三杯以後,就可以一次一杯(10ml小杯)喝了。這時候你反而感覺到醬香型白酒無比好喝了。

頭三杯酒喝法也稱為醬酒的起頭酒。喝完你就可以享受大麴醬酒之美了。

(酒蟲鑑藏.一瓶酒打開的信義時代)


酒蟲鑑藏


中國白酒有12種香型,對於不同香型白酒的喜好,大家都是各有所愛的,但我們也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從喝其他香型的白酒轉到喝醬香酒的人不計其數,而從醬香酒轉喝其他香型白酒的人微乎其微。 不過初次喝大麴醬香酒的朋友大多會覺得不好喝,十分難入口,甚至有排斥的心理,為什麼會如此不適應呢?

第一、人體難以感知的豐富風味物質 在自然釀造的過程中產生的風味物質多達1600多種,(據大麴醬酒的代表“飛天茅臺”最新研究成果,已經突破1900多種:大麴醬酒是有“生命”的酒,風味物質還在不斷繁衍)而人的口腔一般只能接受一兩百種,大麴醬酒極致的風味遠遠超過了我們能接受的程度,初品者需要一個慢慢接納的過程。

第二、酸度最高的蒸餾酒 據大麴醬香酒的代表茅臺集團前幾年的研究報告:大麴醬香酒的酸的含量是一般酒的3至5倍。根據中醫理論,酸主脾胃,保肝,能軟化血管。西醫也認為食醋有利於健康。很多人第一次喝大麴醬香酒時會覺得有點辣,其實這不是辣,是酸度高帶來的收斂感。

 第三、53°的高度酒 大麴醬香酒經過7輪次取酒之後,度數在52°——57°之間,每個輪次度數不一樣,把七輪次酒存放3年按不同比例酒勾酒之後,度數自然形成53°穩定的締合。所以大家在第一次品嚐大麴醬香酒時很不習慣,難以入口。特別是喝慣味道比較單一的清香型北方朋友。

初飲不知其中味,再飲已是懂酒人。 對待大麴醬香酒,第一次品難免感覺平平,但是當仔細品嚐後,會被那種自然的酒香所深深的吸引:複雜、醇厚、柔順,細細品嚐又能體會到酸、甜、苦、辣、澀五味俱全。 再慢慢用心體會,大、長、圓、厚、勾,好的醬酒層次分明,喝之有物,並且味道迴轉,自然協調,渾身上下有通透舒適的感覺。

這就是大麴醬香酒在口感上不可逆的特點,這也是為什麼習慣了大麴醬香酒的口感後就難以再接受其它香型酒口感的原因。 對於初次品嚐大麴醬香酒者的朋友,可以遵循我們地道的“三三三”飲酒原則慢慢適應,即品三口,飲三杯,喝三次。

換句話說,小杯細品三口,三口以後就適應醬香;小杯豪飲三杯,三杯以後就會覺得酒不錯;醬香連喝三次,醬酒粉絲就可能誕生。 第一個三,“小杯品味三口”。 在你第一次接觸到大麴醬香酒的時候,用小杯細細的品味三口,三口過後,口腔會初步適應大麴醬香酒的獨特的風味物質。第一小口需快速入口,醬香雖爆不掩其味;第二小口需中速入口,醬香雖爆不掩其香;第三小杯需慢速入口,醬香雖爆不掩其格。

第二個三,“小杯豪飲三杯”。 品味三口過後豪飲三杯:會讓你逐漸的適應大麴醬酒的高酸和高酒精度。第一小杯需流過舌尖,醬酒盤旋入喉;第二小杯需平鋪舌中,醬酒回味入喉;第三小杯需倒入舌根,醬酒一線入喉。

大麴醬香酒的魅力之一就在於剛開始喝時可能有點不適應,但喝過幾次後,再喝其他酒就沒有意思了,只有覺得喝醬香酒才能找到那種味道和感覺。 有醬粉調侃:喝三次就會適應,喝七次之後會形成口感依賴,喝二十一次之後就會上癮,再也無法接受其它香型的白酒了!





吃貨的集中營


醬香型酒正常度數在53度,而且醬味、陳味比較重。題主提到的是第一次很難入口還是每次喝的第一口比較難入口?

如第一次很難入口,這個很可能和個人的飲酒習慣有關係!據酒廠專家講一個人在習慣喝一種香型的酒後再喝其他香型的酒就會感覺不舒服,也就是難入口。比如,習慣清香酒但是喝濃香或者醬香的時候就會有這樣的感覺。

如是喝第一口難入口,這個是因為口腔細胞的狀態不一樣。第一口時口腔味覺細胞都比較靈敏,對酒的感受也就最深。但是第二口、第三口的時候,味覺細胞靈敏度逐漸減弱,入口的時候刺激性也就不那麼強了。

想要了解更多白酒知識,請關注小酒飄香酒館。


小酒飄香


有人說醬香型酒更好喝,但為何感覺第一次喝醬香型酒難入口?

大家好我是江南老魏,白酒有清香型、濃香型、醬香型等等,俗話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例如我喝白酒除醬香型以外,基本都可以為啥,醬香型白酒我一直喝不習慣,喝到嘴裡難以下嚥,味就像燒焦豬毛味。

所以我喝酒一定會看看酒瓶上是什麼香型白酒,去買酒第一就是看香型,但有些人就喜歡醬香型白酒,還有些人啥酒都能喝。

這就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以前我也喜歡喝,現在滴酒不沾戒了,酒少喝健身,多喝傷身,你們現在喜歡喝什麼香型酒。

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