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憶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之戰起因很簡單,當時的朝鮮想要統一朝鮮半島於是起兵攻擊韓國,然後以美國為首的15國聯合部隊軍事介入,形勢很快逆轉,美軍越過三八線,甚至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多次侵入我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此時美國有恃無恐,因為美國人認為我們無力也不敢進行反擊。1950年10月,戰場形勢繼續惡化,朝鮮向我國求助,當時對於是否出兵,根據後來的解密資料,是存在巨大的爭議的,後來毛主席一錘定音,中國想要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就必須要出兵,要不然美軍陳兵江岸,我們需要投入幾百萬的兵力去預防它,天天提心吊膽還怎麼搞發展,毛主席發出了“他們要打多久,我們就打多久,直到取得完全勝利”的最強號召。後來事為我們所熟悉,幾十萬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物質保障不足、武器落後的情況下同美軍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戰鬥,無數中華兒女血灑異國他鄉,毛主席兒子毛岸英也在這場戰鬥中犧牲。

再回憶抗美援朝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直至今日,都還有一些心懷叵測之人對朝鮮戰爭的正確性進行非議,抗美援朝之戰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場對外之戰,而且對手是剛經歷過二戰洗禮的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即使是這樣,我們仍然打敗了他,從此奠定了我國陸軍第一的威名,在國際上樹立了巨大威望,在後來進行奠定抗美援越戰爭中,中國一句話“美國人如果越過北緯17度,中國就參戰”,使得美軍不敢越雷池一步,朝鮮戰爭的影響可見一斑,更重要的是這一戰為我國東北邊境贏來了50年的和平發展時間,東北經濟得以蓬勃發展,才有了我們的第一架飛機、第一輛汽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