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6歲,不倦怠也不苟且。”

“我,36歲,不倦怠也不苟且。”

“我,36歲,不倦怠也不苟且。”

文|劉潤,來源:劉潤(ID: runliu-pub)

人與人的分野,也是從這裡開始。有些人開始自暴自棄,認為再也無法上升,固化於此。他們會說,“是命運”,“是不公”。有些人能看見趨勢,保持思考,繼續懷有熱忱和堅定的信念,繼續攀爬,迎來“第二春”。前一類人,看見的事實,是負面,是消極。後一類人,也看見事實,是積極,是變化。

你想成為什麼樣狀態的中年人,取決於看見並接受怎樣的事實。

中年不是危機,而是一杯下午茶。

有讀者朋友說,自己36歲,步入中年,要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挺慌的,問我怎麼辦?

我36歲時,辭職創業,拍打為零。現在,也已經43歲了。我更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年人。

一箇中年人,該如何應對這個世界?

1 中年人的慌張,是多方面的。

保溫杯,泡枸杞,大肚腩,後退的髮際線,是大部分人眼裡中年人的樣子。

中年人會想,身體已經走樣,被人嫌棄,但至少心裡還能保持年輕。

可當他們靠近年輕人時,發現看不懂這些小朋友玩的東西,也聽不懂他們的話語體系。什麼是“盲盒”?什麼是“阿偉死了”?什麼是00後的“zqsg”?

確實是有點看不懂這個世界了。

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中年世界的殘酷,不止如此。

如果人到中年,在工作中有一定地位,有一定閱歷和資源,有車有房,老婆孩子熱炕頭,倒也還好。有美滿的小家庭,任世界白雲蒼狗,也是自我世界的君王。

怕就怕在,這些幸福美滿,突然傾覆。

比如,在經濟背景和產業週期下的,裁員和失業。

有車有房,會變成更真實的樣子,沒還完的車貸和房貸。上有老下有小,生活除了天倫之樂,還有不小的負擔。

世界是很殘酷的。

對中年人,更是毫不客氣。

“我,36岁,不倦怠也不苟且。”

2 但人與人的分野,也是從這裡開始。

有些人開始自暴自棄,認為再也無法上升,固化於此。他們會說,“是命運”,“是不公”。

有些人能看見趨勢,保持思考,繼續懷有熱忱和堅定的信念,繼續攀爬,迎來“第二春”。

前一類人,看見的事實,是負面,是消極。

後一類人,也看見事實,是積極,是變化。

你想成為什麼樣狀態的中年人,取決於看見並接受怎樣的事實。

3 什麼事實?

世界變化越來越快的事實。

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讓英國大概保持了100年的領先優勢。

19世紀後期,電氣時代來臨,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浪潮。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德國從英國手上,搶走榮光。

20世紀40年代左右,電子計算機技術發明,引領第三次信息工業革命。美國人成為了世界霸主。

過去一個經濟週期,太長,動不動是上百年。而因為技術層面的壁壘,讓機會被一家公司,甚至一個國家壟斷。

輪到你頭上,猴年馬月。

現在呢?

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

1969年,互聯網出現。

200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放國內移動通信(3G)牌照,移動互聯網浪潮開始迅速崛起。

你會發現,基礎設施和生態完善越來越快。技術迭代速度,越來越快。技術壁壘消解速度,越來越快。

技術的發展,必然帶來商業世界結構性的劇變。

現在,到處是翻天覆地的機會。

自動駕駛、量子計算、區塊鏈、增強現實、智能助手……

這就像一場驚心動魄的賭局,我們是渴望勝利的玩家,世界是公允的裁判。

過去,裁判說,這局已經結束了,你輸了,100年後才有下一把。

現在,裁判說,這局已經結束了,你輸了,但是10分鐘後就有下一把。

所以事實是變化如此之快,機會如此之多,一定要留在賭局裡,別輕易地離開牌桌。

“我,36岁,不倦怠也不苟且。”

4 還有什麼事實?

剛剛說的是宏觀層面,而微觀層面的事實,是每個人要不停地換工作。

一輩子穩定的工作,不存在了。

過去大國企,鐵飯碗,搶破頭。

國企失業潮後,大家又喜歡大銀行,福利好,搞關係也要進去。

銀行也不太好之後,又有一幫人勇敢地下海經商,靠倒買倒賣就成就了一批“萬元戶”。

大家都以為自己的生活是穩定的,可是在真正的變化面前,又顯得那麼不堪一擊。當初那些以為能一輩子在國企,在銀行,在下海的人,大部分過得怎麼樣了?

只有不停學習,不停變化,才有穩定。停留在原地,只會被顛覆。

有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人一生從事的工作會越來越多,換工作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大致可以用2的指數函數描述這種變化。

60年代的人,是2的零次方,在一個單位幹一輩子。

70年代的人,是2的1次方,會在兩個地方工作。

80年代的人,是2的2次方,平均會在4家公司工作。

90年代的人,是2的3次方,可能要服務8家企業。

00年代的小朋友,是2的4次方,竟然要換16份工作。

這些數字反映出一種趨勢,我們不得不徹底變換工作。

我們這一代人,可能會成為第一批,大學學的東西,註定某天將幾乎毫無用處,必須重學的一代人。

以後我再去大學演講,下面可能坐著20歲的孩子,40歲的回爐者,甚至50歲的第三次回爐者。

以後再也不會有20歲的同學站起來問我:我學什麼專業,以後能找到穩定的工作呢?

你看看旁邊比你大30歲的同學就會知道,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穩定的工作。

你要適應這種狀態:剛剛穩定下來,就勇敢地碎裂自己,往前走幾步,再把自己拍打為零。

擁抱所有不確定性,期待所有可能性的人,才有辦法活得很好。

“我,36岁,不倦怠也不苟且。”

5

所以36歲,人到中年,進入一個全新的行業,怎麼辦?

當然要興奮,要激動,要熱情。

中年危機,是選擇越來越少。但是現在的選擇這麼多,機會這麼多,哪裡還有什麼危機呢?

固步自封,不敢選擇的人,才有危機。

主動選擇,優於被動淘汰。哪怕有暫時的不適應,也早已做好心理準備,迎接挑戰,這將大大增加轉型成功的概率。

勇敢地邁出去,要恭喜自己,感謝自己。

當然,一定還要認清幾件事情,這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努力:

1.經濟週期,大於產業週期,大於企業生命週期。經濟上行時,什麼都好;一旦下行,摔死一片;

2. 認識到週期的必然性,有風險識別能力、風險承擔能力的人,“all-in”在上行週期;

3. 不偏好風險的人,始終留好吃飯、看病、應急的錢,認真努力。但事後也不要羨慕運氣好,all-in之後贏家通吃的人;

4. 要明白,我們終將被時代拋棄,否則對年輕人不公平。中年人,除了努力,還必須藉助中年人的優勢,比體力和衝勁,可能拼不過年輕人;

5. 中年人的優勢,是經驗、人脈、資金的積累。用這些幫助年輕人,和他們合作,然後分享果實。

最後我想說,中年不是危機,死傷一片。

中年更像一杯下午茶,有點累了,休息一會,補充能量,然後繼續衝刺。

變化越來越快,機會越來越多。

唯有不斷學習,不斷碎裂自己,不斷利用自己的優勢,才是唯一正確的策略。

“我,36岁,不倦怠也不苟且。”

人到中年,別慌張。

不倦怠,也不苟且。

“我,36岁,不倦怠也不苟且。”

其實不管是中年與否,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所有人都害怕被拋下。我們甚至羨慕那些遊刃有餘來面對各種危機的人。

其實我們也可以成為他們,不讓自己對帶工作和生活的激情湮滅,不消耗自己走出舒適圈的勇氣,不麻木日復一日的生活環境。

抵禦心底的寒潮是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如何改變自己,不慌不燥,11月27日,一場別開生面的職業轉型課帶給你不一樣的自我重啟進階之路。

“我,36岁,不倦怠也不苟且。”

作者|劉潤,來源:劉潤(ID: runliu-pub)

*本文配圖來源於微博插畫師:王空跑,如有侵權請聯繫微信:lina-niwo。

請發送“合作”至後臺 ·

歡迎來稿自薦和推薦精彩的文章至

[email protected]

“我,36岁,不倦怠也不苟且。”“我,36岁,不倦怠也不苟且。”

點擊報名niwo成長學院職業轉型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