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與人相處的關係,拿捏好了,就不給別人添麻煩

如果造成了困擾,那你就是在給別人添了麻煩。

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她前兩天發消息給我說:文哥又來借車了,我沒有接他電話。接著她就急急忙忙把車開出去洗,以防文哥在車庫看到她們家車在。

文哥是我那朋友老公的親哥哥,從她老公出事開始,文哥幫忙跑過幾次,但整個事情還是我朋友辦理,文哥只算個陪跑的,並起不了什麼作用。但也正因為這樣的幫忙,讓文哥有了理由經常跟我朋友借車。

剛開始時,我朋友每次都還是爽快的答應借給文哥,但是後來慢慢發現,文哥借車開始沒有底線。每次我朋友加滿油借給他,幾乎就是燒完了再還回來。而且每次辦完事都要我那朋友去問文哥要鑰匙,文哥才會給,從不主動。有時文哥自己家的車明明在家,卻也還在想著借我朋友的車。

我朋友拒絕過,也不接過電話,但文哥似乎並沒有理解到我朋友不願意借車給他,不願意借車給任何人。

雖然是親兄弟,也應該掌握分寸,造成了困擾,那就是在別人添麻煩。

《奇葩說》第四季中曾有一期聊到了“不給別人添麻煩是美德嗎?”這個論題,裡面精彩的辯論然讓我感觸頗深。

在生活中與人相處的關係,拿捏好了,就不給別人添麻煩

蔡康永

蔡康永說:“人跟人的人際關係,如果一旦超過那個分寸,你就是在給別人添麻煩。”

人際關係是我們每天都在維繫的,對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怎樣的相處方式才是舒適的,才算是不給別人添麻煩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蔡康永在節目裡是怎麼來界定麻煩的。

在生活中與人相處的關係,拿捏好了,就不給別人添麻煩

蔡康永在奇葩說舉的一個例子

你要拿捏好跟那個人的人際關係,超越了跟那個人的人際關係,你就給別人添麻煩了。

麻煩,不只是別人對我們的幫助,不是陌生人的一個善舉,而是你在請求別人幫你做這件事情的心態,和這件事是否是超過了你我關係之間的界限。

如果這本該是你做的事情,可你非要讓別人來做,那這對於他來說就是一種麻煩。

文哥只是因為我朋友的車好,就想借她的出去顯擺,覺得自己很有面子,而不是因為真的有事,不得已而去麻煩別人時的心態不同。也因為沒有顧忌到我朋友的顧慮,理解到她的困擾,而給我朋友造成了麻煩。

生活中一個相處舒適的朋友,或親人,一定是懂得分寸的,能明白人情與麻煩之間的界定的。

如果你是因為自身缺陷而不得不去求助別人,同時你也在努力不讓別人幫忙,那這就不應該稱之為麻煩。因為你在努力,而且在努力的過程中,人們會覺得你很了不起。

這也就是說明現在中國式家庭裡頭的家長。

張泉靈母親是不愛運動的人,但當她體檢發現自己身體機能不好是時,開始每天走一萬步,為的就是不要給張泉靈添麻煩。

在生活中與人相處的關係,拿捏好了,就不給別人添麻煩

張泉靈參加奇葩說

如果每個家長都像蘇大強那樣,我想再好的子女都會被磨去耐性,失了好脾氣。因為蘇大強在不斷的給子女找麻煩,誰也不想攤上這樣的父母吧。

所以,我們在請求幫助的時候,要掌握好分寸,如果一旦超過了,這就是在給別人添麻煩,哪怕是至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