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光陰,只留下一首詩

十年光陰,只留下一首詩

晚飯後幾個同學約到家裡喝茶。

進門一見到我,有人便扯著大嗓門說:“哎呀,你的頭髮這邊都白了,怎麼也不染一染?”又一個皺緊眉頭說:“最近我被這更年期的潮熱反應折騰得難受死了,莫名其妙突然就大汗淋漓。”

大家每次聚在一起,便像五百隻鴨子聚會,幾個人永遠不用擔心聊什麼。這不,說著說著就一起回到了學生時代,“當年我們那個數學老師對你可真好,怕你打瞌睡,還特別買了風油精給你。”“你還別說,班主任對你才真是關心呢。我們要中考的那幾天,我看他天天圍著你轉,怕你吃不好,睡不好。”

哎,年近半百的我們,除了聊聊健康問題、家庭瑣事、老年生活該怎麼過,便是滿滿的回憶。只是我的童年與她們有所不同,多了十年的鄉村生活,是財富,也有遺憾。

十年光陰,只留下一首詩

人活到一定年齡,留下最多的就是往事。到了一定年紀,你會慢慢感覺到時間的匆忙,所以懂得它的珍貴,年青時那些難捱的經歷如今卻成了回味。當然,過往中最憶的還是童年。在我們那個年代,童年的光景,一半有年少無知的喜悅,一半有成長的辛酸。

當年父親從“教書先生”變成了“臭老九”,我們成了臭小九九。那年我三歲,隨全家幾經輾轉從小縣城到另一個山區縣裡僅有二十幾戶人家的偏遠小山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平和縣山格公社雙田大隊下厝生產小隊是我的第二個故鄉。那兒四目所及必是青山,每走幾步都要翻山越嶺。在城市裡嚮往的綠在那兒隨處可見。在城市裡渴望的安靜在那兒靜得發慌。

命運幫我安排得恰到好處,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小學五年級期末考時,父親正巧被通知返鄉到一所學校代課,我就這樣順理成章回鄉參加初考。然後又一路搭上末班車,直到中專畢業分配工作。再然後是和所有人一樣結婚、生子,賺錢、安家,一天天工作、學習、等老。

十年光陰,只留下一首詩

那個承載我童年的故鄉離我的距離並不遙遠,可我卻感覺到不近。離開近四十年,我還不敢重踏那片故土。那裡的山、樹、小溪、土屋、人是否還有我印象中的模樣?

十年光陰,誰最無情?是自然災害,還是命運?什麼才最溫暖?是人心,還是那陽光透過樹枝傾瀉而下的暖意?

命運對哥哥姐姐們來說並不善良。不只是沒書讀、沒工作,而是影響一代乃至下一代人的家庭、婚姻、思維、性格等等方面的問題,埋沒了多少才華和智慧。

而我這個命運的寵兒也常遺憾沒參加過文宣隊,沒打過腰鼓、扭過秧歌,甚至沒上過一節音樂課。

但人生有遺憾才是常態。遺憾讓我們加倍珍惜生活中擁有的簡單和快樂,真實和質樸,也讓我們懂得了如何去承受不如意,接受得不到的現實。正如人們常說的“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拼了命也沒用”這樣的道理。

學會直面現實,讓我們走的步履更加坦然,心胸更加開闊。不執於心,不困於情,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十年光陰,只留下一首詩

正巧最近在學習詩詞,便把童年寫成一首敘事詩《童年記憶》:

  • 夜半忽聞蛙鳴聲,疑似當日村野間。
  • 推枕披衣探窗外,皎皎明月照蒼顏。
  • 誰解人間惆悵客,往事未語淚已潸。
  • 三歲隨父離家鄉,全家輾轉至山荒。
  • 翻山越嶺人不見,惟有樹木和幽光。
  • 哥哥姐姐哭啞嗓,舉目無親自悲涼。
  • 借得破屋棲身處,哪知洪水拆斷牆。
  • 可憐家貧衣更單,瑟瑟嚴冬草上霜。
  • 父親改當飼養員,孤苦伶仃住深山。
  • 山道彎彎離家遠,飛禽走獸遊山間。
  • 哥哥姐姐下農田,跌跌撞撞學插秧。
  • 昨日繡花今種地,不知何時見春光。
  • 燕子銜泥樑上做,故鄉卻在天一方。
  • 十年茫茫話語間,多少委屈苦熬煎。
  • 幸得小平撥雲霧,人間重又見英賢。
  • 雀鳥急飛傳喜訊,歸心似箭把家遷。
  • 人存善念勤勞作,終得花開滿屋鮮。
  • 天地何處無風雨,苦盡甘來享天年。

這首詩按照平韻格寫的,其中有幾次轉韻。第一次試寫的敘事詩,不知成與不成,還請讀者們給予大膽批評指正!

十年光陰,只留下一首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