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商君書》而論

今天讀孫皓輝先生的《大秦帝國》,屢屢提到一本繞不開的書和一個繞不開的人,人即公孫鞅,也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商鞅,而書就是他留下的那本《商君書》。當然從考據的角度來說,《商君書》並不是商君本人所編而是後人之編纂記錄。

讀《商君書》而論


心有所動,就去圖書館把這本書借了出來。隨手翻閱了一下,對商鞅深為歎服。整本書緊緊的圍繞“耕戰”、“法度”兩大關鍵詞,極其鮮明的體現了商君的治國理念。從地財民官方方面面的關係,去探究如何實現富國強兵。並且他把富國強兵的理念落到了實處,富國就是使物資或者是財貨充裕,尤其是官倉國庫,強兵則是使軍紀嚴明、人人有死戰之心。提要鉤玄而論,整本《商君書》就在說一點:立法度是為了富國強兵,要富國強兵只有遵奉法度;並且法度必須緊緊圍繞富國強兵而設立,形成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的法制。其中提到的各種刑罰、賞賜都始終貫徹了這個理念。

這讓我想到兩點。第一點是羅馬。商鞅通過變法實現了軍事立國:農耕服務於戰事,戰爭保障農耕。而羅馬,則更多的是一種以戰養戰,在奴隸經濟體系下擴大版圖、俘獲奴隸、擴充勞動人口,助推經濟繁榮。可以說相比於羅馬,商鞅變法更加可持續。但即使如此,這套法度在130餘年後,嬴政一統天下之際,遇到了最大的危機:統一天下之後,兼併戰爭便消失了,這個耕戰體系中的戰漸漸無足輕重,而只剩下了耕。造成了秦民苦秦久矣的無奈現實。如果秦始皇能長壽一些,商君法度和大秦國祚是不是能延續更久?這成了無數歷史愛好者的一個設想。

讀《商君書》而論

商君書


第二個點就是改革。縱觀古代中國歷史,好像也只有商鞅變法稱得上一次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成功的改革。這自然是時勢的功勞。但也不得不說有著商鞅和秦孝公的共同努力。如果說秦孝公,代表的是上層社會的鼎力相助,那麼商鞅的貢獻則更多在於其系統完備的法治理念,他藉此理順各方關係,釐清相關利益,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因勢利導,最終,把秦國納入到了富國強兵的滾滾洪流之中。當下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也近於此,因而才能取得一項又一項的突破和成就。

很多時候,所謂以古鑑今,大抵不是把古代的發生的事,套用化用到當代,更多是抽象凝練出一些感悟、體會乃至是理論,然後對當下有所關照罷了。至於這種關照到底有幾份效用?這很難評斷。

商鞅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留下的這濃墨重彩的一筆無法抹去,是該當後人時時回顧、時時溫習、時時感念的,孔子在《論語》裡留下過這樣一句話:微管仲,吾將批發左衽矣。我覺得這句話可以套用在商鞅身上:微商鞅,吾不知秦漢何以立也。

讀《商君書》而論

論語


這就是我讀《商君書》的一些小小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