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放的燒了圓明園第一把火?帶頭的竟是中國人

教科書上有正確答案:圓明園是英法聯軍燒的。

從宏觀來講,這個說法沒問題,從微觀來講,這個說法有問題。所謂宏觀,即指咸豐十年聯軍攻佔北京後,圓明園被焚燬。所謂微觀,則須找出圓明園縱火案的“首事”之人。迄今為止,到底是誰點燃或者建議點燃投向圓明園的第一把火, 有三種說法頗具代表性,這三種說法都認為帶頭燒園的是中國人。

誰放的燒了圓明園第一把火?帶頭的竟是中國人

  • 第一個說法有史可據

當時正在北京的王闓運多年以後曾撰長詩《圓明園詞》追憶此事,他說英法軍首領驚歎於這座萬園之園的“陳設巨麗”,雙方“相戒弗入”,怕入園後搞壞物件,分不清也承擔不了鉅額賠償的責任,決定在園外駐軍。而破落貴族(即指滿人)乘機“倡率奸民”,假借聯軍之名,入內縱火,並哄搶財物。聯軍這才跟進園內,士兵們眼紅“中國暴民”的收穫,於是在軍官默許下加入劫掠的行列。中外強盜邊燒邊搶,大火三日不息,局面終於失控。

有史料記載:

1、王闓運《圓明園詞》自注:夷人入京,遂至宮闈,見陳設富麗,相戒勿入,雲恐以失物索償也。及夷人出,而貴族窮者,倡率奸民,假夷為名,遂先縱火,夷人還,而大掠矣。王闓運在《圓明園詞》中寫道:“敵兵未萟雍門荻,牧童已見驪山火。”

2、《越縵堂日記》咸豐庚申年(十年)八月二十四日乙酉“聞夷兵僅焚圓明園外官民舍。” 又“聞圓明園為夷人劫掠後,奸民乘之,攘奪餘物,至挽車以運之”。

3、黃浚《花隨人聖摭憶》有相關考證。圓明園一役,其始聯軍僅焚園外官吏房。而許多貴族窮者,倡率奸民,假夷為名,遂先縱火,,即乘機劫掠,於是聯軍旋亦入園。

誰放的燒了圓明園第一把火?帶頭的竟是中國人

  • 第二種說法則指出

聯軍入京,龔橙導之毀園。龔橙是著名愛國主義詩人、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的寶貝兒子,也是英國公使威妥瑪的中國密友,曾說過“中國天下,與其送與滿清,不如送與西人”的名言。當時士大夫幾乎一致認為是他向聯軍提出燒燬圓明園的建議,終其一生,龔橙也未對這個指控進行辯白。

誰放的燒了圓明園第一把火?帶頭的竟是中國人

  • 最後一種說法則只點出了帶頭放火之人的姓氏。

此人姓李,聯軍入京後,他充任進駐圓明園的嚮導,並在聯軍猶豫不決、“相戒弗入”之際,用一把火堅定了聯軍入園劫掠的信心;同時,他也大發了一筆國難財。只可惜好景不長,第二年他便被有關部門抓獲,判處死刑,沒收全部家產。

但是,據筆者得知《檀青引·序》中雲:“奸民李某,導聯軍劫圓明園,珠玉珍寶盡出,……(後)朝廷稍稍聞圓明園之毀,禍由李某,下獄窮治,誅之,籍其產"。可見第一種說法和第三種說法不謀而合,此人定是滿人。

但是這樣的結果顯然對滿人不利。他們就閉口不談了。要轉移對圓明園被燒的問責,最好是禍嫁漢人。要禍嫁漢人,就要找一個漢人做替罪羊。他們想到了英法聯軍裡的一箇中國人——龔橙龔孝拱(龔自珍的兒子)。 後來的《同治重修圓明園史料》一書中就有了這樣的記載:“據傳初有奸人龔孝拱者,遊海上,以詐通於夷,聞圓明園多藏三代鼎彝,龔故嗜金剛刻,至庚申京師之變,乃乘夷亂,導之入園,縱火肆掠,……”

誰放的燒了圓明園第一把火?帶頭的竟是中國人

龔橙

民國十三年,由一個滿人後代,一個落魄的旗人文人——蔡東藩。寫了一個小說體的〈清史演義〉,這個小說不是正史。在這個小說體的演義裡,他把給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領路的人定性為——龔孝拱〈龔橙〉自此,全國上下,都認為給英法聯軍引路的人就是龔孝拱。後人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也都是引用咸豐皇帝的諭曰;“......全由刁惡漢奸......”和《同治重修圓明園史料》一書中的記載,以及蔡東藩的〈清史演義〉裡的描述做為依據

就這樣把罪名,從一個旗人身上轉嫁給了龔孝拱。

真相大白。

由此可見,圓明園的第一把火,是中國人自己點著的;

我們當初絲毫沒有了一個大國子民該有的素質和氣度,甚至自掘墳墓,

但是,這並不能減輕英法聯軍的絲毫罪責,他們才是應被追究的主犯。

1861年,法國政府在巴黎展出“遠征中國”的戰利品——圓明園文物——大文豪雨果評論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誰放的燒了圓明園第一把火?帶頭的竟是中國人

雨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