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容遺忘 : 西安事變

當年日寇正猖狂

西安兵諫為救亡

張楊事變留青史

兩黨和談定主張

同吹號角驅日寇

食言老蔣囚禁張

熱血男兒中國史

常使晚輩淚兩行

歷史不容遺忘 : 西安事變 |

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又稱“雙十二事變”)。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 率部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了國民政府委員長蔣介石,隨後張楊發表“八項主張”的通電。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它對於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起了重要的作用。

西安事變背景:

九一八事變的爆發。1931年9月18日,駐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炮擊中國東北軍的北大營並向瀋陽進攻,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19日,日軍侵佔瀋陽,短時間內又佔領長春、吉林等地。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端。

日軍進一步侵略華北,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一二·九運動。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舉行了大規模的大學生示威遊行,呼籲“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獲得全國民眾積極響應,全國人民抗日熱情高漲,給實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國民政府巨大壓力。

張學良、楊虎城出於愛國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張,停止向紅軍進攻,並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蔣介石不接受聯共抗日的主張,親臨西安督戰,致使張、楊處於抗日不能,“剿共”不願,苦諫無效的境地。所以爆發了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停止了"安內攘外"政策,迫使國民政府進行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所期望的抗日統一戰線。

歷史不容遺忘 : 西安事變 |


經過:

1936年12月12日5時,東北軍奉命到華清池捉拿蔣介石,蔣介石從臥室窗戶跳出,摔傷後背,躲在一塊大石頭後面,被發現活捉。同時,十七路軍扣留了陳誠、邵力子、蔣鼎文、陳調元、衛立煌、朱紹良等國民黨軍政要員,邵元衝等人遇難,西安事變正式爆發。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向全國發出了關於“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停止一切內戰;立即釋放上海被捕的愛國領袖;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開放民眾愛國運動;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政治自由;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立即召開救國會議。”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

1936年12月24日,蔣介石簽訂六項協議,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主張。12月26日,蔣介石最後獲得釋放回到南京。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秘密軟禁起來,由大陸到臺灣,失去了自由;楊虎城將軍被蔣介石長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慶慘遭殺害,東北軍被分拆瓦解,十七路軍被取消。

歷史不容遺忘 : 西安事變 |


影響

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和平解決,基本上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內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戰的基礎,同時它也是中國社會矛盾變化的轉折點,讓中日矛盾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

此次事變也是中國有內戰到抗戰的轉折點,也是中國由分裂到統一的轉折點,更是中國社會政治由專制到逐漸民主的轉折點,而這些轉折點,也奠定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

西安事變的在中國社會發展中佔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也為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歷史不容遺忘 : 西安事變 |


西安事變過去了83週年了,回顧那個戰火紛亂的年代,在外強侵辱,民族危難,國人苦難的時刻,千千萬萬的熱血男兒,不計利益,不畏艱險,不避生死,投身到抗日救國的歷史偉業中。這是中華民族骨血裡的堅韌,自強基因的延續,精神裡面的不屈抗爭,追求正義的集中體現。時至今日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日益強盛,人民日益富足,民族復興在正確的道路上。年輕的一代人是有前途的一代,是承載國家民族發展使命的一代。我們在享受安寧穩定生活,投身社會建設的時候,不能忘記那些在民族危亡之時為國獻身的革命先烈,那裡有最純粹的中國人的精神成分,激勵我們不忘初心,逐夢而行。

歷史不容遺忘 : 西安事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