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聯賽,為什麼培育不出優秀的本土中場

曾經,中超(之前叫甲A)的本土中場是很介於牛A 和牛C之間的,高仲勳、鄧樂軍、馬明宇、曹限東、彭偉國、李霄鵬、李明、祁宏,不敢說在國際賽場上如何如何,在亞洲範圍內,都是可以排入一流中場的。特別是國安,那就是中場調度師培養專業戶,魏克興、曹限東、胡建平等中場好手雲集,結果自己用不過來,內耗,中場核心只能有一個,嚴重的資源過剩,得,能轉回的都轉會吧。

中超聯賽,為什麼培育不出優秀的本土中場

距離甲A已經16年了,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但是足球對中場越來越重視,比賽中對中場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得中場者得天下,失中場者準沒戲,腰不硬,攻和守都受到很大限制。反觀國內,中超聯賽傲視中場的,幾乎清一色國外選手,以19賽季前三強來說,恆大的中場大腿暴力鳥,國安的發動機奧古斯托,上港的精準制導奧斯卡,非常巧,都是巴西人。成績決定一切,相信其他俱樂部在中場人員配置上也會走這個路子。

中超聯賽,為什麼培育不出優秀的本土中場

曾經還可以的本土中場到哪裡去了?

首先,還要回到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上來——青訓。不可否認,少數球隊在青訓體系建設,青少年球員培養上是科學規範的,然而,為數相當多的球隊把青訓當做兒戲,青訓成了練長跑、賽體能,浪費了本該是進行足球技術訓練、足球意識培養的黃金時期,結果培養了一大批田徑的好苗子。

其次,在球員的精準培養上有短板。因材施教,差異化培養,這些普通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在足球運動員的培養上也是必須要遵循的。很多教練員心浮氣躁,或者自己就不是正經料,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混來的證書,對球員動不動就訓斥,在訓練中大水漫灌,也不管技術,也不管配合,更不管培養人,只管練,不把隊員練趴下就不是一天。

再次,俱樂部引援的影響。放眼中超,每一傢俱樂部海外買前鋒,買中場,導致本土球員基本上在後場憋著呢,無論之前踢中場的,還是踢前鋒的,只要體能好,大腳掄得遠,統統改造成後衛。很典型的一個例子,在魯能的黃金期,有兩個球員,一個是王超,另一個是舒暢,一出道都是前鋒,之後都成了後衛,王超鎮守左路,舒暢成了中後衛,當然,這個改造是很成功的,王超經常送出精彩的左路助攻,舒暢的中路防守也中規中矩。

中超聯賽,為什麼培育不出優秀的本土中場

最後,國內球員的外援依賴症。在國外中場馳騁聯賽的情況下,國內球員對外援的依賴到了一種新境界,不願拿球,不願突破,當然,對球的拼搶是很積極的,搶下來馬上交給外援,之後不跑位,不前插,真是做到了釐清責任——搶球是我的事,處理球與我無關。從這個角度來思考,規化,真的是無奈之舉。

什麼時候,能再次看到本土中場能夠蓬勃而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