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埃迪爾內,巴爾幹半島鏖戰-帝國崛起(3)

​奧爾汗一世在1360年逝世,穆拉德一世成為蘇丹。穆拉德一世執政以來的首個重要戰事是阿德里安堡戰役,阿德里安堡是拜占庭帝國在色雷斯境內最重要的軍事、行政及經濟重鎮。穆拉德一世戰勝後將首都遷至阿德里安堡,並易名為埃迪爾內,以此表示他會繼續向歐洲擴張。


定都埃迪爾內,巴爾幹半島鏖戰-帝國崛起(3)

穆拉德一世


巴爾幹國家對於奧斯曼征服色雷斯的舉動相當震驚。拜占庭帝國、保加利亞第二王國及塞爾維亞王國都未做好準備應付奧斯曼的侵攻。疲弱的拜占庭帝國自身亦受到內戰困擾,君士坦丁堡則倚靠著其著名的城牆、奧斯曼缺乏海軍力量以及穆拉德一世履行1356年條款的意願苟延殘喘。

在伊凡·亞歷山大統治下的保加利亞亦陷入衰退。為了鞏固領土,他將領土分為三份封給他的兒子。首任妻子的兒子、維丁領主伊凡·史拉特辛米爾與第二段婚姻所生、指定為沙皇繼承人的伊凡·希什曼的矛盾激化,進一步削弱保加利亞的凝聚力,對外又遭受匈牙利人的威脅。

塞爾維亞在史蒂芬·烏羅什四世的統治下經歷了一段輝煌時期,但他在1355年去世後,王國迅速衰亡。繼任的史蒂芬·烏羅什五世年輕、懦弱、可能智障的國王無力像他的父親一樣管治王國,分離分子乘勢而起,瓦解了塞爾維亞王國。

1370年,穆拉德一世已幾乎控制了整個色雷斯,奧斯曼帝國已能與保加利亞及由烏格列沙統治的東南部地區接壤。

馬裡查戰役在1371年9月26日於切諾曼附近的馬裡查河爆發,由蘇丹穆拉德一世麾下的軍官拉拉·沙欣·巴夏對抗武卡欣·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及其兄約萬·烏格列沙率領的七萬名塞爾維亞人(包含保加利亞援軍)。烏格列沙想對奧斯曼帝國首都埃迪爾內發動奇襲,然而拉拉·沙欣·巴夏以較出色的戰術發揮(夜襲聯軍營地)擊敗基督教的軍隊,姆爾尼亞夫切維奇及烏格列沙戰死。戰後,馬其頓及部分希臘地區都納入奧斯曼帝國的勢力範圍。


定都埃迪爾內,巴爾幹半島鏖戰-帝國崛起(3)

奧斯曼圍城

馬裡查戰役得勝後,奧斯曼帝國加強對塞爾維亞及保加利亞的攻勢。奧斯曼帝國持續不斷的襲擊使得保加利亞沙皇普什曼被迫與奧斯曼帝國達成條款。拜占庭帝國的國王約翰五世也在戰後不久同意臣服奧斯曼帝國,讓穆拉德一世直接干預拜占庭帝國的內政。

杜巴夫尼卡戰役

1380年代中期,穆拉德一世再次注視巴爾幹,1385年,穆拉德一世佔領保加利亞在巴爾幹山脈南面的最後一個領地蘇菲亞,打開了通往尼什的道路,該處是瓦爾達爾-摩拉維亞的北端。

薩瓦拉平原戰役

1385年9月18日,奧斯曼與塞爾維亞的軍隊於薩瓦拉平原交戰,奧斯曼帝國獲勝,大部分塞爾維亞及阿爾巴尼亞的領主成為附庸。


定都埃迪爾內,巴爾幹半島鏖戰-帝國崛起(3)

穆拉德一世時期版圖


普洛尼克戰役

1386年,穆拉德一世攻陷尼什,拉札爾被迫成為附庸。1387年,帝國軍攻陷塞薩洛尼基。巴爾幹基督教國家的獨立地位已面臨嚴重威脅。穆拉德一世在1387年因安那託利亞的事務而離開巴爾幹,拉札爾拒絕再履行作為附庸的義務,帝國軍隨即起兵應對。拉札爾及特弗爾特科一世的聯軍在尼什以西的普洛尼克擊敗奧斯曼帝國軍,這一勝利鼓勵了希什曼違逆奧斯曼帝國,重申保加利亞的獨立。

西勒查戰役

1388年,穆拉德一世返回安那託利亞,並向保加利亞領主希什曼及史拉特辛米爾發動閃電戰,希什曼及史拉特辛米爾馬上歸順。穆拉德一世繼而要求拉札爾作為附庸並上貢。由於拉札爾在普洛尼克的勝利給予他信心,他拒絕了穆拉德一世的要求,轉而親近波斯尼亞的特弗爾特科一世及他的女婿、馬其頓北部及科索沃的領主烏克·布蘭科維奇,以對抗奧斯曼帝國的侵略。

定都埃迪爾內,巴爾幹半島鏖戰-帝國崛起(3)

科索沃戰役

科索沃戰役

穆拉德一世在1389年發動了新一輪的侵略,他徵集了當時巴爾幹半島上最大規模的軍隊,包括其保加利亞、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及馬其頓附庸,普里萊普的馬高亦在其中。拉扎爾一世則以他旗下的忠實領主、科索沃的烏克·布蘭科維奇、一支波斯尼亞人以及一些匈牙利和阿爾巴尼亞人組成聯軍。雙方於1389年6月28日在科索沃波爾列相遇。

在軍事角度上,科索沃戰役打成平手。現今歷史對這戰役的認識卻十分模糊。可以肯定的是,穆拉德一世和拉扎爾一世都戰死。兩軍損失慘重,塞爾維亞及波斯尼亞的殘軍撤離戰場。土耳其人因傷亡慘重而沒有追擊敵人。奧斯曼帝國亦放棄了色雷斯地區。

科索沃戰役雖然是一個和局,但形勢對奧斯曼帝國較有利,奧斯曼帝國有安那託利亞的廣衾地區作為後盾,能夠承受如此重大的損失;塞爾維亞為了應付此役,用上了所有戰力,經此一役後國力更加衰弱。戰後三年,奧斯曼帝國迫使兩名塞爾維亞領主向巴耶塞特一世效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