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面臨雙重考驗能否順利衝關

上週五低開後磨嘰了一整天,形態上沒有變好也沒有變壞。可惜的是浪費了一天的上漲週期,無疑是弱勢表現。

成交量上週五成交明顯縮量了,在5、10日量線下,對於窄振來說,還行。北上資金週五整體流出6億,其中尾盤集合競價階段迴流了10億。終結了之前連續3個交易日的淨流入。上週五開始回調,主要是週四大盤上攻沒有量能,再上節日原因,場外資金不敢入場,但我認為節後行情至少要比現在強,不排除節後有望出現拉昇行情,原因有三:

一是市場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Y情雖然沒有達到峰值,但峰值不遠,雖然後期還有高點,但股市一般是提前反應,目前的弱勢行情基本兌現了所有的預期,股市再次大跌的概率不大,除非美股再次暴跌;

二是大盤上週四中陽線基本奠定了近期回調的低點,上週五順勢回踩也是一種正常的走勢。再說滬港深通北向資金已經連續三天流入,上週五小幅流出也是很正常的,節後只要能夠繼續流入就是更加確定了大盤見底;

三是市場還有降息的預期沒有兌現,市場普遍認為在4月中旬公佈數據以後,Y行有望降息,節後市場將進入到降息時間窗口。


上週弱反彈延續,接下來是3天假期,那麼這周節後回來如何走呢?

對於這周而已,更多的是謹慎,因為這周又要探底了,這周的總基調就是下探前低附近,也就是這周主要是震盪下跌模式,別追漲殺跌。這種築底行情依然還需要再維持2-3周時間。

市場面臨雙重考驗能否順利衝關


這週二主要看節間的消息面和外盤表現吧。別的幾乎沒啥好說的。影響偏暖就繼續看反抽2800一線,影響偏空就看能否守住2753-2743。

個股分享


拓斯達:公司預計今年第一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1.44-1.55億元,預計同比增長271.86%-301.66%。主要原因系口罩機業務的大幅增長。另外公司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系統、智能能源及環境管理系統等業務板塊推進順利,主營業務實現平穩增長。

市場面臨雙重考驗能否順利衝關

公司口罩機業務挑起大梁,同時公司在大客戶方面也拓展了像立訊精密、比亞迪、欣旺達、富士康、伯恩光學等,大客戶收效非常顯著,根據行業PE,給予72元的目標價。

題材掘金

看好行業:食品飲料

重點關注個股:涪陵榨菜、桃李麵包、雙匯發展

核心觀點:本週,海外市場環境有所好轉北向資金出現迴流,疊加高端白酒批價止跌回升,食品飲料板塊率先開始反彈。此次事件雖屬於突發性事件,但是中期確實會對大部分企業產生影響,對於這一觀點需要客觀理性看待。但從長期來看,食品飲料行業大部分具有必選消費的屬性,且現金流良好,在產品、品牌、渠道的三重護城河下將實現恢復性增長。

看好行業:銀行

重點關注個股:興業銀行、平安銀行

核心觀點:預計未來將持續保持領先優勢,成為個人投資者進行大類資產配置的主要平臺。

看好行業:特高壓

重點關注個股:國電南瑞、許繼電氣、特變電工

核心觀點:電網投資預期修復,特高壓建設預計帶動相關公司業績提升。另有三條特高壓直流工程提上日程計劃。投資額有望達到4500億元,全年電網投資預期上修,電力設備公司業績預期修復。

看好行業:網紅電商


重點關注個股:壹網壹創、丸美股份

核心觀點:網紅帶貨源於網紅經濟的發展,並在與電商渠道的深度融合中商業變現能力大大激活。過去五年來,行業發展迅猛,預計到22年整個網紅帶貨行業規模有望達到4000億以上,5年複合增速超過40%。而長期來看網紅帶貨對於零售效率提升的幫助,包括客群觸達及購買轉化,仍將不斷刺激產業內玩家的入場佈局,從而推動行業持續快速發展。

看好行業:煤炭

重點關注個股:淮北礦業、兗州煤業

核心觀點:與防禦性行業對比,煤炭行業當前估值平均折價60%-70%,對於近年來盈利穩定且分紅出色的煤炭企業,當前已經具備了一定防禦性的公用事業化屬性,當前市場給予的估值明顯偏低。

板塊分析:芬太尼、深圳國改、農產品加工、養殖業、農業種植、大豆、豬肉、乳業、海南、生物疫苗、養雞、醫療器械、口罩等板塊漲幅居前,農業板塊在昨日縮量回調後再次走強,後市依然會有反覆,注意節奏的把握,醫療防疫板塊再次走強,和境外有關,後面會有反覆,同樣需要注意節奏,科技股整體縮量回調整理,後面依然會有反覆,注意個股的分化,重點關注超跌品種的反彈機會;權重板塊,券商全天維持弱勢,板塊指數來看,繼續圍繞年線下方進行整理,量能出現萎縮,後市依然會有護盤動作,繼續保持低吸高拋的策略,兩市漲停61家,個股活躍度較昨日降低,跌停3家,跌幅居前主要是近期有一定漲幅的高位品種。

對於下週市場來說,繼續關注外圍的可控程度以及業績預披的情況,這是當前對A股擾動較大的兩個因子。若整體可控,那麼指數有可能會走震盪攀升,滬指暫時看到2850,創業板看到2000點。若不好,難免會繼續上竄下跳。


從技術上看,短期5日、10日均線已經有拐頭向上的跡象,中長期均線20日、30日等繼續向下。整體走勢會圍繞均線的修復,使得各短中長期均線再次粘合,市場成本趨於一致,等待領漲主線出現後的再次揚帆起航。這也是A股慣用手段,以時間換空間。


總的來說,當前指數所處的位置不必過於擔憂,合理安排自己的倉位,保持流動性。跌的多就買,漲起來別留戀,不然倉位會越來越重。操作上,繼續關注逆週期大基建(工程機械、建築建材)、轉型升級新基建(5G、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等)、抗通脹農業、涅槃重生消費(食品飲料、醫藥、汽車),選擇幾個合適的板塊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