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勢而上!藍谷科教產融合構建青島北部發展新格局

一個區域要加快發展進程,提升產業是其中關鍵所在。

如今,全國各地城市加速發展、產業結構加快調整,城市影響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顯現出城市化中期向後期轉變的階段。其中,產業作為城市發展的支柱和動力源泉,迫切需要與城市、與區域一體化發展。

而青島藍谷,便是背靠科教優勢、抓住產城一體化風口的佼佼者。

日前青島藍谷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科教產融合發展的科技創新創業若干政策》,致力於打造獨具藍谷特色的科教產融合發展示範區。

乘勢而上!藍谷科教產融合構建青島北部發展新格局

城市心觀察第436期

推進科教產城一體化大勢所趨

產業,作為區域發展的支柱和動力源泉;而區域,則作為產業發展的載體和依託。將產業功能、城市功能、生態功能融為一體——才能構築宜居宜業的發展格局。

如今,縱觀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產城一體化可以說是大勢所趨,也是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如溫州金海園區,從一個圍墾吹填的“新大陸”到配套齊全的產城一體化的新城區,如今外資大鱷和國企巨頭紛紛此落戶,更有多處學院、研究院和創新園區與之融合。這“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變化正是體現著產城一體化特別是科教產業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月18日,在山東省召開的“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上,省委書記劉家義提出要發起九大改革攻堅行動,其中一條就是要發起科教改革攻堅行動。要讓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為創新“策源地”,推動科教、產教等加快融合。

乘勢而上!藍谷科教產融合構建青島北部發展新格局

其實早在2019年,山東省政府就在《關於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為了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要同步規劃產教融合與經濟社會發展,才能讓產教融合與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同謀劃、同推進、同落實。

指導意見中還提出,要突出青島等城市的引領作用,打造區域性產教融合發展中心,將青島打造成全國重要的高端智能製造產教融合高地,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產教融合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中提到,要發揮全省海洋科技人才和海洋產業全國領先的優勢,在青島、煙臺、威海、日照等市建設藍色經濟產教融合先行區。日前山東省在《關於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到,要優化產業佈局,培育形成以青島市為龍頭的世界先進的海洋科教核心區和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

作為海洋優勢和科教優勢齊備的青島藍谷,可以說是當仁不讓。

這片且行且近的創新高地、資源熱土,無論是山東省規劃中透出的期許,還是當下創新創業平臺、科教資源的匯聚,青島藍谷科教一體化發展,已經邁出了堅韌的步伐。

青島藍谷加快推進科教產城融合發展

風從海上來,潮湧鰲山灣。

近年來,藍谷以高標準謀劃發展藍圖,建設步伐不斷提速,深度融合青島、國家戰略,逐漸成為青島發揮海洋優勢、產業優勢的一張“新名片”。

作為青島發起海洋攻勢的“排頭兵”,青島藍谷本次也是搶抓科教產城融合的風口,於近期正式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科教產融合發展的科技創新創業若干政策》。

政策中首先提出,要集聚高端創新資源,鼓勵國內外高端科研院所、高校和龍頭企業在藍谷聚集;鼓勵高校院所在藍谷設立創新聯盟、校友會等;鼓勵創新平臺的建設。此外,藍谷提出高企“倍增”計劃,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達到50家,高企達到40家,實現雙“倍增”。

乘勢而上!藍谷科教產融合構建青島北部發展新格局

圖:青島藍谷

對於他們,藍谷提出了給予連續五年不超過1500萬元的資金補助、根據需求給予連續5年辦公場地或全額房租補助、對滿足條件的院所及平臺每年每家給予不超過30萬元的補助等“真金白銀”的利好。對於區域創新發展具有引領示範和產業帶動作用的,藍谷將“一事一議”,重點支持其發展。

另一方面,藍谷著重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提出要加強技術轉移機構培訓、支持科技成果就地產業化、鼓勵企業知識產權申報等。

當然,獎勵政策也緊隨其後:對承擔國家海洋技術轉移區域中心或技術交易藍谷分市場的運營機構,根據其年度建設運營、培育技術轉移隊伍、開展技術轉移活動等服務績效評估結果,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對滿足條件的科技成果轉化,按照技術合同交易額的10%,給予研究院、研發總部等各類創新型平臺補助,每年每家最高100萬元......

乘勢而上!藍谷科教產融合構建青島北部發展新格局

此外,藍谷提出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研專項並給予獎勵、精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支持科技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並集聚發展。

而為了給企業、項目、研究院等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藍谷鼓勵國內外知名創業服務機構和新型孵化組織入駐藍谷,開展企業引進、孵化、培育等活動。同時,藍谷支持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龍頭企業、創業服務機構與藍谷管理局合作開展創新創業活動,並採取“以賽招商”形式,常態化開展“藍谷海洋創新創業大賽”,爭創一流海洋特色的科教產融合發展示範區。

當然,規劃再好,最終靠項目基礎。

乘勢而上!藍谷科教產融合構建青島北部發展新格局

位於鰲山灣畔的青島藍谷,有著中國海洋領域唯一獲批試點運行的國家實驗室、躋身世界前列的海洋科技研究中心——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國唯一、世界上第5個深海技術支撐基地、“蛟龍號”母港——國家深海基地等為代表的“國字號”科研平臺和高等院校46家,獲批的國家及省部級科技平臺32個,彙集高端人才5800餘名。

如今在青島藍谷,形成了從海洋教育、海洋研發到成果孵化,再到技術交易的海洋科技創新生態圈。因此,在藍谷發展科教產業一體化的基礎得天獨厚。

日前,坐落於藍谷的天津大學青島海洋技術研究院,與海信集團合作成立的天津大學青島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設,納入青島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建設方案規劃,雙方將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領域開展合作並培養相關人才。此外,教育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偉東雲教育也坐落於青島藍谷,匯聚全球互聯網教育資源,融合產業、科技與教育。這些都將成為藍谷發展科教產業新城的有力籌碼。

對標深圳!藍谷科教產業新城未來可期

藍谷自成立之初,就定位打造國際海洋創新高地,集中力量集聚高端海洋科技創新要素。無論在全國還是世界範圍內,藍谷都已經成為海洋創新資源最集中的區域。當然,也是示範海洋科教、海洋經濟融合發展新模式的不二選擇。

在科教產城一體化方面,藍谷所對標的是發展的佼佼者——深圳。深圳在全國率先建立起了“以企業為主導、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資相結合”的科教產城一體化體系。其中,深圳充分發揮政府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中的核心作用,推動形成深圳科教產業一大批崛起的中堅力量和創新版圖。

此外,深圳還通過政策和補助扶持創新、科教機構,深圳財政科技資金近70%投向企業,每年企業承擔科技計劃項目數量佔立項總數的50%,70%以上創新載體佈局在企業,促進科教“產學研”緊密結合。

乘勢而上!藍谷科教產融合構建青島北部發展新格局

青島藍谷管理局科技創新部部長劉玉龍接受採訪時也提到,深圳是我們爭創一流海洋科教產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標杆與典範,一方面是政策環境利好,另一方面是創新生態完備。這些也是藍谷科教產融合發展的重要方向。

如今,藍谷也充分發揮政府核心力量,通過政策和補助,集聚創新資源、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甚至提出“一事一議”來支持科教產業融合發展。且藍谷著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為企業、項目等努力營造良好生態,用實際行動對標深圳的科教產城一體化,來打造獨具海洋特色的科教產融合發展示範區。

產城一體化模式與科教產業的融合創新,發揮著加快產業融合升級、加強區域競爭力等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了藍谷的科教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可以說是發展的必然需要。藍谷將充分發揮現有科教產資源優勢,按照功能區改革要求和“3+3”主導產業方向,協助高校院所建立市場化運營機制,打造全市領先、全省示範、全國知名的海洋特色科教產融合發展示範園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青島“十五個攻勢”攻堅突破的關鍵之年,更是將藍谷體制機制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效能的開局之年。2020年青島藍谷管理局提出了力爭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海洋經濟生產總值、人才等關鍵指標增幅不低於30%的目標。

在2020年3月28日青島藍谷管理局開展的“述理論、述政策、述典型”專題活動上,藍谷提出2020年計劃引進海洋電子信息、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相關產業項目60個,力爭5年內,建好一個產業聯盟、一個產業園區、數個專業孵化器,引進和培育信息產業各類企業200-300家......

乘勢而上!藍谷科教產融合構建青島北部發展新格局

而要完成這個目標,雙招雙引是第一抓手。對此,青島藍谷管理局在功能區改革中推行“小管委 大公司”模式,結合產業方向成立五大攻堅戰隊,構築了雙招雙引協同作戰體體系。藍谷將由單一作戰向協同作戰轉型、由招商引資向產業組織轉型、由政策優惠向環境優化轉型、由招引項目向招引平臺轉型,提升雙招雙引的質量,加速產業和要素在藍谷集聚。

科技創新方面,2020年藍谷將實施重大平臺引領工程,突出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龍頭帶動作用,發揮海洋科技重大平臺“虹吸效應”,協同山東大學、深海基地、海地所等重點院所積極爭取重大創新平臺、科技基礎設施落戶——這也是藍谷打造科教產業新城的內在要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藍谷將與即墨強化對接融合,積極完善溝通機制,運用平臺思維推進產業項目輻射,實現即墨區與藍谷產學研的深度融合、錯位發展。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一座產業蓬勃、配套優質、宜業宜居的科教產業新城,已在鰲山灣畔躍然出現。

乘勢而上!藍谷科教產融合構建青島北部發展新格局


乘勢而上!藍谷科教產融合構建青島北部發展新格局


乘勢而上!藍谷科教產融合構建青島北部發展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